網上戰“疫”,我們沖鋒在前
(二等獎)
中國電力傳媒集團 賈凡迪
一次全民共數的倒計時,一個萬眾翹望的“重逢日”——4月8日0:00,就在這天,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
終于,終于。這一天,我們真的等了太久。
在全球疫情爆發的時刻,作為“自我隔離者”的武漢順利“解封”,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小勝利。但這,并不意味著戰疫的終結。隨著國內疫情的慢慢控制,沉靜已久的我們堅定地邁開了復工復產的腳步……
我,身為一個90后的新聞工作者,很榮幸見證了這一切。這場載入史冊的災難,讓我經歷了疫情的降臨,更看見了每一個平凡人的偉大,我報道過的每一個地方、接通的每一次連線、記錄下的每一個故事、采訪的每一位電力人,都會伴隨著我一生。我慶幸能在三十而立的時候,記錄一種精神……讓我信念彌堅、風雨無懼。
擔當精神:網上戰“疫”,使命在心責任在肩
“武漢來稿,分稿!”“視頻內容,快推!”“三審制,速校!”“這條信息重點發布”“現場照片制作海報,體現震撼”“短視頻好了嗎?”“圖片匯總,H5在等”“火神山醫院全部通電!快報”“湖北數據抓緊核實”“能源電力企業復工復產內容匯總,出專題!”“治愈者故事,速發!”……手機不離手,電腦不關機,微信QQ不靜音,每天來自四面八方的稿件如洪水般涌到群里,閃動的頭像,編不完的稿子,全員取消休假……這是新媒體編輯的戰疫報道時光。
中國電力報,中電新聞網下設強國號、微博、微信、客戶端、抖音、今日頭條、百家號等矩陣平臺,以凌晨12點為界,搶時間、重整合、快發布。讓更多受眾及時了解能源電力行業戰疫情狀況,變成了新媒體中心所有人的責任與使命。
每日“戰疫報道群”“新媒體編輯部群”“奮斗組”七八個群來回切換,稿件消息、現場照片、直播視頻數百條信息,“叮咚、叮咚”的微信提示音不知打破了多少個夜晚……網絡之上,不似戰場,勝似戰場,我們各盡其責,主編們層層把關,信息數據快速發布,一條信息稿件,從收稿、設計、編輯、校對、審核發布,絕不超過1小時。
就這樣,“白+黑”“5+2”的工作模式持續到復工復產,但是我一點也覺察不出勞累,疫情來襲,人人都是防線,新聞不能缺席,我們不能缺席!作為90后奮起的一代,我們是時候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扛起責任和擔當,人一旦有了責任,就有使不完的勁……
團結不屈精神:戰疫相聚,微光成炬的力量
“媽媽,你在干什么。”
“媽媽在工作。”
“媽媽,陪我玩,就一小小會。”
“媽媽在工作,馬上來。”
……
“媽媽,困,你要陪我睡覺”
“媽媽在工作,再等一下。”
“媽媽,不要工作……”這樣的對話不止一次出現在居家辦公的生活中,這一年我們編輯部已有8位年輕的寶媽,最小的寶寶不到一歲,但在疫情報道和復工復產的路上,卻沒有一位編輯置身事外。
我的主編是我眼中的一位女強人,那段時光,從“武漢,鉚起!”“溫州,風雨同舟!”“南網力量”“溫州,正回溫”“決勝湖北”“能源電力央企復工復產進行時”到“中電‘疫’線vlog”統籌多個重磅融媒體專題作品連續推出,分發稿簽、通聯各企業宣傳處無一不親力親為,我們7人專題小組的會議也從未缺席……記得有次很晚還在和我通話,電話中隱約聽到小女兒找媽媽的聲音,眼前仿佛能看到3歲的小寶寶撅著小嘴,委委屈屈地說出“媽媽,就陪我十分鐘......”,然而當時的她就是吝嗇到十分鐘也不肯給,這也許是作為媽媽心里的痛,她卻從未和我們提及。一邊安撫女兒,一邊和我敲定專題的最后思路,那個電話我們打了40分鐘……
身為新手媽媽的我,也越來越理解那份心情。那段時光,設計到沒靈感、編輯到眼發花、焦慮到睡不著……幾乎每天圍繞著我,在電腦上前坐到凌晨,薅頭發,捂腦袋,困了就去洗臉,倦了就去窗邊吹風,累了就去為自己“打雞血”——看著“戰場”上醫護人員的不眠不休,建筑工人的揮汗如雨,電力工人的汗油交加……坐在電腦前的我還有什么資格喊累。每天深夜忙碌結束后,看著已經熟睡的小兒子,小家伙仿佛能夠感覺到我的疲憊,1歲的小身軀繾綣在我身旁,此時的我多了份自責“對不起,媽媽又騙了你,待疫情過去,以后的周末媽媽一定陪你,一定,一定!”希望他長大后能明白,媽媽是以另一種方式參加了這場戰“疫”。
而這樣的故事,在我的編輯部每天都有……24小時在線值守,實時關注行業戰疫動態,第一時間把疫情新聞資訊推送給受眾。每天的工作量是平時的好幾倍,但是看著前方發來的新聞,看著奮戰在一線的能源電力工作者,就覺得自己這點辛苦不算什么,戰疫相聚,使小小的編輯部團結在一起,而我也常常被身邊同事的敬業精神所感動,每一次感動都凝聚成力量,轉化為行動。在這過程中,我們感受到的不是辛苦,而是一種欣慰。
必勝精神:“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隨著疫情的爆發到復工復產,新媒體編輯部一直堅守,各個平臺紛紛加大一線報道力量。從2月4日開始,在伙伴們的努力下陸續推出“武漢”“溫州”“南網”“湖北”“復工復產”“ ‘疫’線vlog”等多個融媒體專題,并獲得18個10萬+和網友的積極反饋。這些肯定,讓我們的編輯部創下了專題完成時間最快、策劃制作水平最高、傳播效果最好的成績。
作為中國電力報社的一名新媒體小編,我責無旁貸加入到戰疫報道的隊伍中,但對比于廣大醫護人員白衣執甲、勇敢逆行,電力員工搶修通電義無反顧、毫無畏懼,建筑工人奔赴前沿、奮力建成“火雷神”奇跡,我的這點努力又算得了什么?這場戰疫中沒有局外人,這也許就是媒體人肩負著的責任吧。
隨著疫情的慢慢控制,在復工復產階段,新媒體編輯部制作專題《前線英雄譜》,致敬在平凡崗位默默堅守的能源電力人,他們都在盡自己最大的能量做著并不平凡的事。我深刻記得,奮戰在武警醫院抗疫一線的陳世雄,除夕當天,作為白衣天使的妻子拖著行李箱匆匆走向一線守護生命,而自己也在接到醫院工地照明緊急保障任務后奔向前線,他先后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長江新城“方艙醫院”等重點醫療單位供電保障工程建設。但鏡頭對準自己的一刻,這位操戈披甲的江城硬漢卻突然哽咽,說出了對家里有身體欠佳的長輩和4歲的孩子的愧疚之心。
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一張震撼的海報,上邊是國家電網武漢江夏知音黨員服務隊的照片,他們手中拿著一封封印著紅色指印的請戰書,在他們中有雙雙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夫妻,有安頓好家人凌晨4點毅然返回武漢的年輕黨員,有參加過2008年抗冰搶險、1998年抗洪保電的老將……在那背后我看到了一個個血肉之軀的平凡人堅守的決心。
還有“媽媽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但卻隱藏眼淚和悲痛,堅守一線的湖北孝感小伙代時雨”,還有“有召必回,推掉手術堅守在現場三天三夜的老黨員”,還有……還有……在戰疫報道中,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歷歷在目,我總是看著看著就哭了,覺得自己淚點越來越低。這些普通人之間的悲喜相通,交雜著剪不斷的羈絆和放不下的職責,時時刻刻感染著我,他們從來都不是什么英雄,只不過千千萬萬個普通人在以凡人之軀匯聚保家衛國的磅礴之力,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危難關頭,平凡的他們選擇去保護更多人。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最是風雨見初心,讓我們懷著必勝的決心,傳播行業“融媒”先聲,講好戰疫故事,認真努力地做好每一篇報道,無愧于心。我們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記得上學的時候,在電視中看到一位從業多年的記者這樣問自己,“新聞從業者的使命任務是什么?”現在我作為一名新媒體記者最大的體悟,大概就是《好記者們好故事》中常說的兩個字:“家”和“國”,在她們的筆下和鏡頭下詮釋出“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國之強盛,國人之奮起,是你、我親歷,親見,親聞的新冠疫情戰疫歷程,贏戰“拐點”,我們全民“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