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伊始,公元2021年1月23日-31日,“清華大學·大同第二屆能源轉型國際論壇暨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轉型路徑研討會”全球在線直播如期舉行。本次會議由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大同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亞洲開發銀行能源部門、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電工所聯合主辦;隆基股份、通威集團、正泰集團、中來股份協辦;國際能源網、大同全科盟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承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烏蘭察布市政府、張家口市政府、合肥市發改委共同支持。
在過去9天的時間里,共舉辦了11場報告會和11場論壇活動。內容涉及政策,區域,產業,技術,項目等多個維度,緊緊圍繞大能源系統及其邊緣關聯產業。截至1月31日18:00會議結束,國際能源網微贊平臺累計直播95小時40分鐘,累計觀看人次達112.4萬,除此之外,國際能源網在抖音、快手、B站、微信視頻號面向全球同步直播,累計觀看人次達20+萬。另外生態環境頻道(EETV)對會議進行了8次約120秒/次的新聞報道,不完全統計約有60+萬人次收看。央視頻也對大會進行了跟蹤直播,總觀看量約67+萬人次。同時,大同市TV和《大同日報》每天一小時專題和專版報道,直接受眾大同市360萬人民。
光伏是生態修復的“良藥”
23日開幕式當天,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大同市人民政府市長武宏文、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聯合國亞太經濟與社會委員會能源司司長劉鴻鵬、國際能源署署長特別顧問安豐全、亞洲開發銀行首席能源官翟永平、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總裁陳新華、中科院電工所王一波、全球綠色發展聯盟會長張曉楓等領導專家在線上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10位致辭嘉賓對全球低碳發展、能源轉型充滿期待,也對此次國際論壇的舉行表示祝賀。
在“光伏+生態修復國際研討會”上,國務院參事張洪濤,國務院前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前理事長石定寰,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秘書處科技委員會主管兼亞太區域協調員賈曉霞分別致辭。
國家電投集團黃河公司董事長謝小平分享了該公司在黃河流域光伏治沙的經驗;通威新能源投資部部長唐霖介紹了中國江蘇漁光一體案例;隆基股份能源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馬金鵬分享了在陜西銅川建設的國家級光伏發電領跑基地的經驗;中來光電副總經理劉志鋒闡述了“n型雙面組件與垂直安裝的應用”案例。會上,專家、企業家們就光伏對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達成了一致觀點,光伏可以起到水土保持、擴大土地利用效率的作用。通過安裝光伏,可以讓一些自然環境惡劣地區的生態得以恢復。
如果說土地荒漠化、塌陷化是地球所患的一種“病”,那么光伏就是治療這種“病”的最好“良藥”。
從“煤城”變身“氫都”大同能源轉型剛起步
這場“馬拉松”式的全球直播會議,直播主場地設在山西大同能源館,并在現場設置了會議的主背景,大同行政系統相關領導分別親臨現場參與活動。大同作為曾經的煤炭資源型城市,一直在探索轉型之路,從第一批光伏領跑者項目落地大同采煤沉陷區開始,大同實現能源轉型的大幕已然開啟。
值得關注的一個亮點發生在1月27日上午,以“綠色動能,親近未來”為主題的首臺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產品發布會在會議期間隆重舉行。這是大同華麗轉身為“氫都”的一個標志性里程碑。
發布會上,大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荊虎指出:“中車大同公司成功研制的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是我市氫能產業發展的又一標志性成果,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近年來,大同市將發展氫能產業作為能源革命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努力實現從煤都到氫都的轉變,制定出臺了大同市氫能產業發展的規劃,引進了一些氫能產業的制造企業,并且作為山西省牽頭城市,積極申報燃料電池機車示范城市群,不斷加快氫能全產業鏈布局,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
大同氫雄運營總監、山西經雄科技投資公司總經理魏明勇指出:“在大同能源轉型戰略中,發展氫能產業是大同“煤都”變“氫都”的重要戰略之一。從大同市在平城區建設的全國首座制氫加氫一體站運營情況看,稅前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3%,大于基準收益率7%,基本滿足行業投資標準的最低要求。可以說,從能源效益來看,在滿負荷狀況下大同制氫加氫一體站的建設和運營是成功的。”
大同除了發展氫能產業之外,也在為發展光伏、風電做出相應的安排。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趙俊屹指出,山西電網是輸出型電網,全省電力外送規模在全國名列前茅。作為山西能源轉型的尖兵,大同更是走在了山西電網的前面,也是山西最先發展新能源、實現清潔電力自供、且規模居首的地區。在新能源高速發展超過火電容量以后,在電力系統同步灌量缺失的情況下,具有調降功能的抽蓄電站、抽蓄機組將會對電力系統起到強大的作用。
美國能源轉型好似一場“政治斗爭”
1月24日,美國能源轉型現狀與政策前沿分論壇上,人們從專家學者們深刻地剖析中發現,這更像是一場“政治斗爭”。或許早在特朗普擔任總統的時候,美國的能源政策就已經發生了改變,從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到新任總統拜登上臺后第一件事就是簽署行政令讓美國重返《巴黎協定》。這種搖擺不定的態度,也充分說明了美國的政黨對于碳減排,控制地球溫度這件事上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
里夫金辦公室的中國主任、環球中國環境協會執行董事吳昌華在論壇上指出:“美國回歸《巴黎協定》,說明如今有很多新的積極的驅動力量正在崛起,并開始在這場博弈當中占據主導權,而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加速“領跑零碳”一定會是大勢所趨。”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上任后,攪亂了美國發展清潔能源的步調,但值得慶幸的是,美國的地方政府對此并不買賬,各州在發展清潔能源這件事情上有各自的考慮。尤其是美國加州和內華達州,在發展光伏這件事上的覺悟要比前總統特朗普更有長遠眼光。
全球綠色發展聯盟會長IEEE PES中國智慧鄉村委員會主席張曉楓全盤分析了美國當前光伏發展的概況,她闡述道:“美國境內目前太陽能總裝機容量加州排名第一,人均光伏裝機容量為全美第三;而人均光伏裝機容量最高的是內華達州,人均光伏裝機達到1165W,總裝機容量達到全美第六。”
德國和法國電力系統或將被重塑
此次為期9天的會議中,德國能源轉型和法國能源轉型分別被列為兩個不同場次的分論壇。兩個國家不約而同地表示要關停煤電,以此確保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兩個國家在具體如何彌補關停煤電對于電源供應的不足時,卻選擇了不同的方式。法國選擇的核電和氫能,德國選擇的是風電和光伏,但無論怎樣,兩個國家的能源電力結構都會發生改變。
在1月24日舉辦的第二場報告會和1月28日舉辦的北歐分論壇中,對于德國的能源發展情況都有相應的分析。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德國能源署中國聯絡處主任 、清華大學校友陶光遠指出:“德國富煤、缺油、少氣的情況與中國近似。作為全世界第一個進行能源轉型的工業大國,德國大力推行能源轉型早,在電力市場改革方面力度大、進展快,在光伏功率預測需求側響應、儲能技術方面都已積累了豐富的運行經驗。所以于中國來說,德國能源轉型的經驗特別寶貴。”
根據清華大學社科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清華大學-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可再生能源促進生態修復和可持續生計項目部負責人何繼江在德國考察的成果看,2019年德國人均光伏裝機601W,2020年德國人均光伏裝機659W,預計到2030年德國光伏裝機人均水平將達到1180W,接近1.2KW。德國將2030年光伏發展目標設為光伏容量達到98GW容量,以滿足因為核能和煤炭逐步淘汰造成的發電缺口。
德國能源經濟碩士、清華大學工程管理碩士姚尚衡表示,未來可再生能源將重塑德國電力系統,化石能源將被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供熱交通、工業三大領域中更多綜合能源、能源互聯網、虛擬電廠各種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會得到應用,所以這是德國電力系統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德國能源轉型的大法寶。
在1月26日舉行的法國能源轉型分論壇上,法中能源協會主席張志成指出:“法國能源供應中核電比例最高,占比70-78%。法國政府承諾將在2035年將核電站降到50%,同時,到2028年底要將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翻四倍。法國的核電將使用第五代技術,這一技術也將助力核電成為未來主要的基核能源。”
實際上法國下調核電比重,也是為風電和氫能的發展騰挪空間。張志成說:“法國在大功率氫能和海上風電方面全球技術領先,在歐盟內獨樹一幟。”或許這也是法國能源轉型的一張底牌。
即使是法國的傳統油氣公司——道達爾集團現在也承諾在2050年歐洲范圍內實現碳中和,作為世界第四大油氣公司的道達爾集團,該集團中國副總裁徐忠華在論壇上透露:“道達爾每年投入的資金大約有20-30億美元用于清潔能源領域,實際上道達爾已經從油氣生產制造商變身為提供多能源產品、多能源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瑞典和芬蘭成為北歐能源轉型的代表
在此次為期9天的會議中,瑞典和芬蘭兩個國家被多次提及,作為北歐國家能源轉型的杰出代表,他們在發展清潔能源方面又有何差異?
因為地處高緯度地區,瑞典和芬蘭兩個國家在建筑保溫采暖方面的做法非常引人關注。尤其是在利用生物質能方面,這兩個國家的經驗更值得我們學習。1月28日舉行的北歐分論壇,瑞典駐中國大使館參贊Lennart Nilsson表示:“近年來瑞典政府宣布了宏偉的計劃,將于2045年實現溫室氣體近零排放,甚至是負排放。瑞典計劃在2040年實現百分之百的可再生電力生產,目前該比例約為54%。”
瑞典的垃圾分類起步較早,也在當地有了法律和制度上的約束,這為當地對垃圾的利用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瑞典環境科學研究院固廢資源部主任王瑞介紹:“瑞典有充足的生物質能的原料來源,可以通過將垃圾制成沼氣,作為城市供冷和采暖的能源。這也為中國在利用垃圾實現低碳減排提供參考。”
據了解,2019年瑞典處理的家庭垃圾數量為481萬噸,垃圾回收率35%,14%的家庭垃圾進行生物處理,50%用于能源回收,0.8%垃圾被填埋。相對比的是,中國90%以上的城市將生活垃圾進行填埋處理,填埋率為58.5%。由此可見,我們國家在垃圾處理方式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在供暖管道和建筑節能方面,瑞典也走在歐洲各國的前列。該國有像SWEP、ABB這樣專業的建筑采暖設計公司,可以結合當地環境情況,利用各種系統,為業主方提供更為節能、經濟、便捷、可靠的供暖服務。
芬蘭在生物質燃料的利用方面同樣有遠大的理想。芬蘭駐中國大使館能源與經濟部秘書Jaakko Koivusaari說:“芬蘭已經為未來制定了遠大的目標,我們計劃在2030年實現30%的道路交通運輸完全使用生物燃料,以及在能源使用結構中可再生能源達到50%的目標。另外芬蘭希望在2035年可持續生物質能成為民眾福祉和企業競爭力的基礎,芬蘭致力于在2035年前實現碳中和。”
不僅如此,中國和芬蘭在能源合作方面也有新進展,在1月27日,中芬EIR項目大同專場第三部分論壇中,何繼江宣讀了中芬EIR項目支持碳中和研究倡議。何繼江說:“我們在碳中和愿景下城市與能源企業轉型協同倡議中,倡議中國城市與能源企業協同轉型。這是由清華大學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發起,服務于開展中國城市低碳規劃和研究。為了提供研究基礎,該倡議計劃選擇約10個中國城市,協助編制碳排放達峰的工作計劃,并著手開展2060年前碳中和的研究以及其他的相關活動。”
“‘EIR計劃’中,芬蘭和中國的合作伙伴將全力支持清華大學的倡議活動,努力深化中芬能源轉型知識交流。‘EIR計劃’中芬蘭和中國的合作伙伴都有興趣根據每個項目的具體要求評估參與城市具體項目的可行性,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為這些項目成功做出貢獻。”
可再生能源未來的主力是光伏
國際能源署的一份研究報告明確表明:未來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的最大來源是光伏。根據何繼江在歐洲考察的結果發現,中國在2035年實現人均1千瓦光伏是可以實現的目標。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不斷降低和光伏+農業、光伏+建筑業、光伏+漁業等應用模式的不斷拓展,光伏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未來發展的主力。
國網新能源云技術有限公司產品總監馬曉光介紹道:“近五年來,國網經營區村級及戶用光伏電站每年以翻倍體量增長。截止2020年底,國網經營區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超過7.5萬座,裝機容量超過1300萬千瓦。戶用光伏數量在26個省超過180萬戶,裝機超2500萬千瓦。”
在BIPV領域,無論是列支敦士登還是德國、瑞典等國家,都探索到利用光伏建筑一體化模式可以實現在用地緊張的情況下規模化發展光伏。隆基新能源事業部總經理陳鵬飛指出:“BIPV建筑一體化將成為建筑減碳的最佳途徑。通過BIPV產品使建筑生產清潔電力,是有效的減排措施,經過計算,每建設1MW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1000噸。”
此次會議期間,大會組委會還啟動了美國每人一千瓦光伏項目、清華能源轉型研究中心與全球綠色發展聯盟合作的行動計劃,成立了清華能源轉型美國萬里行活動籌備組、發布了中國首臺氫燃料混合動力機車、進行了10項課題啟動會,在閉幕式環節,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對參與此次會議的專家學者分別進行了表彰,何繼江宣布能源革命接班人成長計劃,閉幕式最后環節,何繼江宣布《大同宣言》發布。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杜祥琬對此次會議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大同市作為山西省能源革命的排頭兵,舉辦一系列能源轉型會議意義非凡,也表明了大同市能源轉型的理念。世界能源逐步從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方向轉化。能源轉型,事關人類,也適合中國未來,必須依靠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樣兩個戰略性的目標!”
1月31日下午,大會在完成各項議程后,大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馬安全宣布:“清華大學·大同第二屆能源轉型國際論壇暨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轉型路徑研討會”圓滿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