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DN)是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該國周五表示,價格已經上漲的情況下,主要生產國決定延長減產的決定可能會威脅到一些國家的經濟復蘇。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盟友(被稱為OPEC+)在最新的生產政策會議上宣布,該聯盟同意在4月不會增加供應,因為他們正等待需求進一步恢復。隨后,國際石油價格飆升至近14個月來的最高水平。
印度能源部長普拉丹(Dharmendra Pradhan)說:“作為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之一,印度擔心生產國的這種行動有可能破壞以消費為導向的復蘇,進而傷害消費者,尤其是對能源價格敏感的經濟體。”
印度受到油價飛漲的沉重打擊,敦促產油國放松減產并幫助全球經濟復蘇。
普拉丹說:“OPEC+的決定令我們感到難過。對于印度,中國(CHN),日本(JPN),韓國(KOR)和其他消費國而言,這不是好消息。”
不斷上漲的石油價格給印度帶來了財政挑戰,印度的部分地方燃料油稅很高,這些地區的成品油價格已經創下新高,威脅到需求驅動的經濟復蘇。
作為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印度石油的需求約84%依賴進口,中東是其最大的供應來源約占總進口量的五分之三以上。
他說:“我們仍然呼吁產油國找到替代方案。讓我們推向不利地位不符合雙方的利益。高油價可能會使一批生產國受益,但過高的價格也會讓我們替代品。”
印度一直呼吁OPEC+放松減產,沙特能源部長阿齊茲親王(Abdulaziz bin Salman)在周四對此回應稱,印度可以使用去年價格暴跌期間購買的石油。
不過,阿齊茲親王補充說:“我們將繼續合作。我們贊同印度的觀點,即避免價格波動將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有幫助。”
市場矩陣(MarketMatrix.net)的能源分析師褚亮表示:“自OPEC+在2016年形成以來,隨后在很短暫的幾個油價高企時期,印度似乎都在呼吁該聯盟能夠放松供應。但據我們觀察,該聯盟并沒有因為這種消費者的呼吁或警告而改變行為。”
他補充說:“之所以現在仍然很多歐美媒體將OPEC稱之為‘卡特爾’,確實是因為這個組織就是一個以控制供應為手段,以哄抬價格為目標的組織,這個過時的名詞定位非常準確。不過,現實是,因為非OPEC+生產國在全球供應中的比重不斷擴大,石油需求逼近峰值需求,替代能源高速發展,該組織的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
他總結稱:“趨勢上看,OPEC+影響力將繼續下沉。但短期來看,OPEC+的生產政策仍然是國際油市的第一大超級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