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先是以“BIG NEWS”的方式官宣了3月29日的春季新品發布會,隨后到了發布會當天,又宣布發布會還有“二場”。
明星的演唱會連開兩天很常見,新品發布會還搞返場,小米可能是頭一家。雖然雷軍沙啞的講話聲音,確實讓“身體原因”有了幾分說服力,但從兩天發布的內容來看,小米安排兩場發布會可謂用心良苦。
第一天,小米重點發布了兩款高端機型,一個是號稱“安卓機皇”的小米11 Pro,另一個是號稱“安卓之光”的小米11 Ultra。而第二天的發布會,小米發布了新logo、首款折疊屏手機MIX FOLD、自研影像芯片澎湃C1以及官宣了造車的消息。
如果把這些內容放到一天,恐怕所有其他的內容都會成為“小米造車”的陪襯,這自然不是小米希望看到的,畢竟,今年的業績還要靠小米11系列產品來沖一沖。
所以,把發布會一分為二,便能為小米11系列產品留下足夠的曝光時間,同時,也為第二天的發布會吊足了胃口。更為重要的是,在3月30日的第二場發布會召開前夕,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官宣了造車的消息,而雷軍則表示會在晚上的發布會上聊一聊關于造車的事情,你看,小米就這樣一步步的將外界目光聚焦到了自己身上。
兩個小時的發布會,造車是壓軸話題,雷軍為此也做了精心準備。如果你看了發布會直播,不知道有沒有被雷軍的演講感動,我問了現場的幾個米粉,他們反正是被雷軍擄走了心。
三次蛻變
在小米的舞臺上,雷軍很少講述自己創辦小米之前的故事,而這次,他分享了人生路上的幾個轉折點。
首先是1998年,雷軍28歲時。
他當時在金山軟件是一名程序員,然后金山軟件創始人求伯君找他做總經理,雷軍一開始并不愿意,他覺得自己更喜歡寫程序,后來在求伯君的堅持下,雷軍決定先干著試試看。
也就是在試當金山總經理的時候,發生了一個改變雷軍一生的意外。雷軍說,當時有個同事幫他整理電腦時,不小心把它的硬盤連同備份盤,都格式化了,導致他做程序員時存下的代碼都沒了。沒了退路,雷軍只能專心去做總經理,這逼著他學管理、學市場和學銷售,從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第二個轉折點是2007年,雷軍37歲的時候。
那一年,雷軍選擇離開金山,轉型成為一名專職的天使投資人。雷軍說,這和他之前創辦卓越網有很大關系。2000年,雷軍創辦了卓越網,當時一度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商網站,但后來因為融不到足夠的錢,2004年,雷軍把卓越網賣給了亞馬遜,后來變為亞馬遜中國。
所以,雷軍非常清楚創業的艱辛,以及融資的重要性。而他選擇去做天使投資人,也是為了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創業者。
第三個轉折點是2016年,雷軍46歲時。
當時,小米在創立的第六年陷入了生死存亡之際,因為供應鏈的問題,讓小米的手機銷量出現大幅下滑。這個時候,雷軍不得不親自接管了小米手機部。
雷軍說,這對他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他過去一直是軟件和互聯網的從業背景,而接手手機部,意味著要重新學習硬件知識。所以那段時間,雷軍每天都是12點以后下班,并在接下來的五年中,不斷學習和補課。最終,在雷軍的帶領下,小米的手機銷量也重返全球前三。說到這時,雷軍聲音哽咽,他說,你們不知道看到這個成績時,我有多么的激動。
對于自己人生中的三次轉折,雷軍總結說,這幾次重大的蛻變,有的是被動的應變 ,有的是主動的選擇。但無論哪一種,都需要無畏的勇氣、堅定的意志、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對抗巨大痛苦的韌性。畢竟,每一次進入新的領域,過去的知識、經驗、聲望、榮譽,大部分都清零了。
雷軍坦言,他要感謝這些痛苦和磨練,因為沒有它們,也就沒有今天的雷軍。所以,雷軍也學會了一個道理,只有持續蛻變,持續刷新,才能贏得更有趣的人生。
講到這,雷軍用自己的三個人生故事,完成了對小米造車業務的鋪墊,因為造車,將是他的第四次蛻變。
今年,雷軍已經51歲,他說,小米造車將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他很清楚這個決定意味著什么,而他也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
最后一戰
雷軍最早對電動汽車的認識,來自于特斯拉。2013年,雷軍曾兩次拜訪特斯拉CEO馬斯克,與馬斯克的交流,給了雷軍很大觸動,當年他就成為了特斯拉的車主,并開始關注電動汽車產業。
2014年,雷軍就以創始投資人的身份參與到了蔚來汽車的創辦,同年成立的小鵬汽車,也獲得了雷軍的投資。雷軍坦言,過去幾年,小米高管會上也討論過幾次汽車業務的話題,但那個時候,小米的主題是補課,首先要做的是把手機業務做好,所以主要是通過投資的方式,參與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直到今年1月15日,小米董事會提議認真研究一下電動車產業后,小米開始正式調研造車。事實上,雷軍此時愿意去探討造車的可行性,也是因為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浪潮。
雷軍是最早提出風口論的人,他那句著名的“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激勵過很多創業者。而眼下,新能源汽車產業似乎已經處于風口之上,一方面是在國家政策上,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另一方面,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經過多年的苦熬,去年已經在資本市場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而百度、蘋果等科技巨頭的入局,更是為火熱的新能源添了一把火。
此時的小米,已經不用考慮新能源汽車這個方向是否正確,它要考慮的是,是造車這件事,到底能不能做好。
雷軍說,對于小米造車,他的朋友形成了兩方觀點,一方是勸他做,覺得小米對硬件和互聯網都很懂,應該馬上開始干;另外一方則是勸雷軍不要做,認為汽車行業十分復雜,周期特別長,投入特別大,很容易掉坑里。而且小米是外行,別人都已經做了五六年,小米現在做太晚了。
這個時候,艱難的選擇擺在了雷軍的面前,做還是不做?這個決定將關乎小米未來十年的發展,過去的75天里,雷軍每天都在思考,最后,在經過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2次正式的董事會后,雷軍決定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
這個決定背后,有很多原因。雷軍說,米粉給了他很大的鼓舞,在年初的幾次米粉交流活動中,他感受到了米粉對小米的熱愛,更有米粉放話,“只要小米造車,他就一定會買”。當然,米粉的這種口頭承諾并不具有任何約束力,他們最終會不會買小米汽車,還是會取決于小米造的車是什么樣子。
對雷軍而言,他要考慮的是更現實的問題。小米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小米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
雷軍說,他知道造車對小米是一個不小的風險,但經過十年創業,小米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比如小米有1萬多人的研發團隊,有全球第三的手機業務,有最好的智能生態,當然還有1080億元的現金儲備,這讓小米能夠虧得起。
確實,充沛的現金儲備對造車尤為重要,目前主要的幾家造車新勢力無一不經歷過資金鏈危機,而小米拿出100億美元打底后,其造車項目則可以輕裝上陣,少去了缺錢的煩惱。
雷軍還透露,過去兩個月以及小米造車消息正式宣布后的兩個小時,很多投資大佬都來詢問是否可以投資,但他經過反復考慮,決定小米要全資來造車,因為他認為,只有汽車和手機生態鏈全部拉通,才能帶來無所不至的智能體驗。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小米的汽車業務現在剛剛起步,這次消息發布后,新公司和團隊的組建工作也將進一步提速。據騰訊一線的消息,小米內部多個小部門的負責人都已經并入造車團隊。
對于小米汽車而言,在資金、用戶和品牌方面,小米集團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剩下的將是最難啃的技術和供應鏈。與手機相比,汽車供應鏈更加復雜,小米能否將其在智能手機行業的成功經驗復制到汽車業務上,還有待觀察。
雷軍經常說,要做時間的朋友。十年前,小米創立時,競爭對手都是巨頭,但小米依然取得了今天的成績,現如今,隨著智能手機市場從一片藍海變成紅海,小米選擇開辟一塊新戰場,而雷軍也做好了再全力沖刺至少5到10年的準備。
對于小米汽車,你有哪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