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制片、卷繞是電池制造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目前在鋰電制造的制片卷繞環節仍然存在一些痛點和瓶頸:第一就是安全性,因為電池安全是底線;第二是一致性,如果單個電芯一致性不能保證,那么最終串聯、并聯起來,電池模組的性能就會參差不齊,就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第三是成本,目前整個系統的成本還處于較高位,尚需進一步降本。
▲圖為贏合科技子公司雅康展出的20PPM方形數碼制片卷繞一體機
在制卷領域,贏合科技結合多年研發經驗和技術積累,針對電芯制造的痛點和瓶頸,重磅推出動力、數碼、藍牙等3個應用場景的新技術產品。日前,贏合科技攜上述產品驚艷亮相CIBF2021展會,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和媒體爭相報道,其顛覆性的創新技術和產品,猶如一顆重磅炸彈震撼了整個鋰電設備產業。
“不單單是常規產品效率第一,在新開發的技術、產品上,我們每年基本上有10款產品在推出。”贏合科技負責人表示。“從單機效率、設備集成化程度這兩方面為客戶解決占地、人工成本高的問題。再通過結構和功能的創新設計,例如我們首創的多料卷換卷技術、全閉環卷繞控制技術、多級粉塵管控等,從設備本身的穩定性、稼動率上來保證電芯的一致性和安全性。”贏合科技負責人說道。
據了解,贏合科技穿戴系列制卷設備包含三類一體機,分別為:方形藍牙、扣式圓柱以及針型圓柱。數碼系列制卷設備,主推新品有兩大類產品,高速20ppm數碼制片卷繞一體機、數碼多極耳激光卷繞一體機,同時還與行業高端客戶聯合定制開發適用極耳中置工藝的新型制卷設備。
其中20PPM數碼一體機引入六伺服直驅技術、追剪技術、輥驅技術等,這突破了行業效率瓶頸,效率提升了80%;首創圓輥拉膠技術,適應超薄10um膠紙貼敷,不起皺,無氣泡。極耳膠、保護膠,覆蓋、極耳中心距CCD全閉環控制,卷繞覆蓋可做到±0.3mm,CPK>1.67,合格率>99.6%,引入激光焊接極耳技術,對極耳中置工藝的焊接質量、焊頭壽命有重大提升。
其圓柱系列制卷設備,主要有兩大類產品,18/21制片卷繞一體機系列和大圓柱動力卷繞機系列。18/21制片卷繞一體機,該款設備已大批量導入某韓國知名企業,客戶評價其產品高效、可靠。設備配備有雅康獨創的高速卷繞、高速入片、高速焊接等全新技術,效率方面實現巨大突破,達到45PPM,效率提升超30%,領跑全球。
同時在控制方面,雅康歷時3年多時間開發的全智能APC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實現包括糾偏、焊接、貼膠、極片包覆、張力等功能在內的全閉環控制,設備具有超強來料適應能力,超高的電芯一致性,且極大降低了設備操作難度,完全摒棄人工介入控制電芯品質的模式,電芯對齊度可以做到±0.2mm,頭部mismatch可以做到±0.75mm,良品率超99.5%。
在自動化方面,雅康同樣引領整個行業,使用包括如極片、隔膜、膠紙、極耳等一系列行業首創的多料卷自動換卷技術,設備8小時不停機,極大的提升了設備稼動率,同時節省超50%的人力。
其高速大圓柱動力卷繞機,受益于贏合科技高速卷繞技術的突破,4680電芯效率達到了20PPM,同時電芯對齊度可以做到±0.3mm,頭部mismatch可以做到±1.0mm,良品率超99.7%。
贏合科技動力系列制卷設備,主要有兩大產品,方形動力卷繞機和方形動力激光卷繞一體機。其中切卷一體機,采用圓卷針卷繞下料技術,高速送料、入片機構,6米片長12PPM,在激光切割前使用在線測厚度檢測,以及在卷繞時CCD在線檢測極耳錯位,與激光切割進行極耳間距閉環調整,保證極耳對齊度±2mm,整機極片至少6級智能糾偏技術,卷繞對齊度≤±0.3mm。相比單機,占地面積節省37%,能耗降低26%,操作人員減少50%。減少物料轉序,每卷物料減少一個接頭,降低物料損耗千分之五。
其激光制片解決方案,主要有4大系列產品,9款設備,激光極耳成型機,它最大的特色:1.高效(目前最快效率可達120m/min);2.高質量:切割毛刺≤10μm,在特定工藝條件下,極耳毛刺可做到≤5μm;3.高兼容,最小可切割4.5μm箔材,并已在客戶現場批量驗證;4.高精度,切割精度可做到±0.15mm,適用疊片工藝高精度的尺寸要求;5.全閉環,可實現切割、分切等尺寸全閉環控制;6.三級粉塵規避技術:①切割、分切、毛刷等產塵源的控制;②放卷到收卷全過程的粉塵規避;③從護罩以及各分區,通過置換內部空氣,設備內部可達千級潔凈度。采用行業首推的豎式切割,到近年來推出的懸空切割,通過顛覆式的機構設計以及仿真分析來驅動優化設計,可達到的效果就是:把結構裝上去,風速校準好,不需要其他調試就可以穩定切割。
據業內人士稱,未來鋰電制片卷繞工藝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個是效率,效率提高自然就會降低成本;二是一體化和智能化程度要高,這樣做出的電芯一致性和安全性就會提高;三是無人化,盡量把設備做得更智能,減少人工參與。
就目前來看,贏合科技重磅推出的這三款產品都已經是行業領先的設備,未來贏合科技還將繼續圍繞效率、智能化、無人化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和創新,不斷與時俱進,不斷跨越突破,更好地為鋰電行業貢獻贏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