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就必須消除交通運輸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比爾·蓋茨在其倡導“零排放”的新書《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中勾勒了“零碳”在交通領域未來的前景,即利用電力驅動我們能驅動的所有交通工具,并以廉價替代燃料為其他交通工具提供動力。
但讓交通工具徹底電氣化并不簡單。比爾·蓋茨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不久前,我和我的朋友沃倫·巴菲特談起了飛機‘脫碳’的可能性問題。沃倫問,為什么我們不能用電池為大型噴氣式客機提供動力?……當我告訴他那個驚人的事實,也就是你需要36倍于航空燃油重量的電池才能獲得相同的能量,他馬上就明白了。需要的動力越多,飛機就越重,到最后它可能會重到根本無法起飛。沃倫笑著點了點頭,只說了一個‘啊’。”
飛機、汽車、卡車和船舶等交通運輸工具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據比爾·蓋茨介紹,交通運輸貢獻了全球總排放量的16%,是美國排名第一的排放源,其中,全球乘用車的排放量占近50%。經合組織(OECD)預測,即使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對出行和貿易的影響,交通運輸帶來的碳排放量仍會持續增長,這一趨勢至少會延續至2050年。
“(這)相當難。但并不是做不到的。”比爾·蓋茨稱,“電動乘用車的擁車成本很快就會降到比燃油車更低的水平,這是好消息。替代能源依然很貴,這不是好消息,我們需要通過創新手段壓低它們的價格。”
電動汽車的“綠色溢價”
比爾·蓋茨認為,由于電池成本在2010年以來下降了87%,政府也為推出零排放汽車發展而出臺了多項稅收減免和補貼政策,因此電動車和燃油車之間的價格差距在近年來已經大幅縮小。但電動車仍保持著一定程度的“綠色溢價”。
“綠色溢價”是比爾·蓋茨在其新書中提出的一個核心概念,即使用綠色清潔能源要付出更多成本。比爾·蓋茨舉例稱,以雪弗蘭公司生產的燃油車邁銳寶和純電動車博爾特EV為例,如果每年行駛1.93萬公里,那么后者就會比前者多出1200美元(約合7865元人民幣)的行駛成本,這就是“綠色溢價”。根據電價和油價之間的差距,各國的“綠色溢價”并不相同,在歐洲一些油價過高的地區,電動車的“綠色溢價”早已經降到0。
英國研究與創新基金法拉第電池挑戰賽項目產業戰略挑戰項目主管哈伯(Tony Harper)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鑒于對廢氣排放后續處理等方面的要求正在收緊,這會增加一定的復雜性,導致內燃汽車的成本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隨著固定成本部分的投入不再增加和技術的發展,電動汽車的成本也在下降。“內燃車和電動車成本中間的交叉點,應該在未來五年可以看到。而且,雖然電動車現在購買成本較高,但由于英國的電價非常低廉,所以總體的使用成本、應用成本是比較低的。”哈伯說。
不過,比爾·蓋茨表示,即使到2030年,電動車和燃油車相比仍有一些難以抹除的弊端。“首先,汽油價格變化很大,只有在油價高于一定水平時,電動車才是更便宜的選擇。……就目前的電池價格來看,只有油價超過每加侖3美元時,電動車車主才會省錢。”他寫道,“其次,電動車充滿電通常需要一個小時或更長,但給燃油車加滿油所需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
此外,要讓所有燃油車不再上路也需要時間。平均而言,一輛車從裝配線正式下線到走進汽車報廢廠需要至少13年的時間。這意味著如果想在2050年前實現美國所有乘用車的電氣化,那么接下來15年間電動車銷量占比需要接近汽車總銷量的100%,但事實上當前這一數字不足2%。
在歐洲,情況也并不是非常樂觀。汽車咨詢公司LMC Automotive分析師貝德韋爾(Al Bedwell)認為,歐盟和英國正在取消一些高污染車型的銷售,但是,在缺乏消費者需求的情況下,電動車的大力推廣可能不會短時間內有成果。“你無法突然創造一個可以銷售足夠多的電動汽車的理想環境。”貝德韋爾稱。
而對于長途客車、卡車和飛機等重型運輸工具來說,電氣化的難度就更大。因為車體越重,續航里程就越短,用電力作為動力源的難度就越大。
專家:政府指引下,技術和市場動能缺一不可
比爾·蓋茨表示,實現“零排放”的另一種方法是使用替代性液體燃料。但他的親身經歷證明“在這方面實現技術突破異常艱難”。
“幾年前,我了解到一家美國公司開發了一項專有制造工藝,可以將樹木等生物質轉化為燃料。”他講道,“在一番盡職調查之后,我向這家公司投了5000萬美元,但這項制造工藝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各種技術挑戰意味著工廠無法以經濟合算的方式大規模投入生產,最終只得關門。”
比爾·蓋茨介紹稱,由于研發資金不足且燃料無法被大規模應用,使用替代汽油成了一個非常昂貴的選擇。目前,美國汽油的零售價是2.43美元/加侖,但“零碳”選項下的先進生物燃料的價格則是5美元/加侖,貴了106%。
那么,該如何降低交通工具的“綠色溢價”呢?比爾·蓋茨認為,首先需要一些具有創新意義的政策,政府層面的承諾有助于增加電動車的供應并降低電動車的成本;其次,要讓電動汽車跑起來,這需要大力部署可再生能源,致力于實現電力生產和存儲技術的突破;此外,人們還應該探索制造生物燃料和廉價電燃料的方法。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政在比爾·蓋茨的新書發布會上總結稱:“在主要產生碳排放的領域,首要工作應是如何降低新技術的綠色溢價,并想辦法縮短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周期,早日實現技術迭代。”
“蓋茨也很清楚,改變人的行為,僅僅靠教化或者政府規定是不夠的,在政府的指引之下,技術和市場動能缺一不可。他所提出的‘綠色溢價’,就是對市場動能最精簡的描述:只要當新的綠色技術比傳統技術的成本高不了多少,或者因為政府的補貼而跟現有技術一樣便宜,才可能有大規模推廣的機會。無論是德國推廣太陽能的經驗還是中美推廣電動車的經驗,政府的政策指引與政府補貼兩手都要硬,才真正能改變整個產業,讓成本逐漸下降,同時也讓企業和消費者的選擇產生劇變。”李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