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生命,遠離霧霾”這句話,被提及的頻次越來越低,這得益于全國各地多種舉措對霧霾的“圍剿”。浙江大學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翔教授領銜,與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通過對發電廠燃煤機組排放多種污染物的高效治理,實現了主要致霾污染物的超低排放。
1月8日,在北京舉行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該技術被評選為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煤炭消費國,2013年消費煤炭36.1億噸,占全球一半以上。燃煤是造成灰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國用煤企業密集分布區域也是霧霾高發地區。
解決霧霾問題,英美等國有過“煤改氣”的治霾經驗。中國已開始對燃煤小鍋爐實施“煤改氣”工程,但資源短缺和成本過高令我國燃煤電廠難以大規模實施“煤改氣”。發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已成為國家戰略需求。
“減輕灰霾,研發使燃煤變得更清潔的技術至關重要。”高翔表示,要通過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來推動能源行業的綠色發展,讓大家重新認識煤電。
高翔團隊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在NOX、PM、SO2、Hg、SO3等多污染物高效脫除與協同控制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研發了高效率、高可靠、高適應、低成本的多污染物高效協同脫除超低排放系統。
該技術解決了復雜煤質和復雜工況下煙氣多污染物超低排放難題,讓燃煤變得更加清潔。如針對細顆粒物在煙氣中脫除效率低的問題,采用溫—濕系統調控強化了多場協同下細顆粒物和SO3的控制脫除,提升了顆粒的捕集效率;針對催化劑中毒失活、低溫活性差等問題,通過多活性中心催化劑的配方研發,在多個活性位點的“團結協作”下,提高了催化劑的抗中毒、低溫活性、協同氧化汞等性能,實現了復雜煤質及低負荷運行等惡劣工況下氮氧化物的高效脫除,有效控制了汞的排放;針對廢舊催化劑的處置問題,采用活性組分分次可控負載等方法,可使廢催化劑活性恢復到新鮮催化劑的水平,實現了廢舊催化劑的循環利用及功能化改性等。
2013年,浙能集團下屬嘉華電廠1000MW燃煤機組開始試點運用該技術,實施了燃煤機組超低排放工程。經測試,改造后的燃煤發電廠主要煙氣污染物排放值遠低于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限值。SO2、NOX和顆粒物的超低排放限值分別比國家排放標準降低了83%、50%和67%。
高翔介紹,超低排放技術提升了燃煤污染治理技術和裝備水平,推動和支撐了國家超低排放戰略實施。
霧霾是綜合因素造成的,僅發電行業實現超低排放,無法徹底消除霧霾。高翔表示,下一步將推動非電行業多污染物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