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裝備中國,走向世界”為使命
以“以一為重,永爭第一”為原則
以“誠信、堅定、激情、盡責”為企業精神
作為全球最大的核島主設備及其鍛件制造商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將作為協辦方鼎力支持本次大會順利召開
“大國重器 中國一重”
中國一重集團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53戶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之一。經過近70年的不斷發展,中國一重已形成以冷熱帶鋼連軋機、中厚板軋機、連鑄機、轉爐為代表的冶金設備,以加氫反應器、煤制油反應器為代表的石化容器,以核電反應堆壓力容器、穩壓器為代表的核島設備,以三峽葉片、上冠及高中低壓轉子為代表的大型發電設備鑄鍛件,以特大型鍛鋼、鑄鋼軋輥、鑄鐵軋輥為代表的工礦配件,以5000噸大型機械壓力機、熱模鍛為代表的重型鍛壓設備等八大類主導產品。
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國寶”,中國一重60多年來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大型機械產品,填補國內工業產品技術空白,創造了數百項“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曾多次獲國家級大獎。
近三年,中國一重累計承擔了國家重點科研任務28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7項,其中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我國核電裝備國產化的中堅
以“裝備中國,走向世界”為使命,以“以一為重,永爭第一”原則,以“誠信、堅定、激情、盡責”為企業精神,始建于1954年的中國一重是我國核電主要裝備國產化、專業化、批量化制造的中堅力量。
在國家積極發展核電的背景下,中國一重承擔了實現核電鍛件國產化的重任。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一重就開始艱苦研制核電裝備,并成功生產出我國第一臺核壓力容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一重為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提供了核島設備。
90年代末,中國一重又承擔了國家“863”重大科研項目——中國實驗快堆堆容器、旋塞和堆內構件的研制任務。從2005年起,中國一重開始研制二代+和三代民用核電設備,集中優勢力量從科技攻關、技術改造、制造資質認證三條主線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聯合攻關,聯合國內優秀的科技和工程資源,立足于自主知識產權,大力推進以核電大型鑄鍛件為標志的自主研制工作,開始了真正實現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裝備國產化的進程。
憑借著多年來的不懈攻關,中國一重繼成功完成了二代+堆型鍛件材料的研制之后,又完成了AP1000堆型、CAP1400及“華龍一號”主體鍛件材料的研制,具備生產二代+及三代(AP1000、CAP1400、“華龍一號”等)核島主設備全部鍛件的生產能力。
中國一重自主研發的“中國首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百萬千瓦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制造技術”,成功應用到國內首臺二代+(CPR1000)堆型--紅沿河一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的制造中,并實現了批量生產。通過引進、消化及吸收三代先進壓水堆制造技術,中國一重形成了具有一重特色的三代核電裝備制造技術,以此技術自主制造的國內首臺三門2號AP1000反應堆壓力容器已經交付用戶,后續還承接了國內70%以上的AP1000堆型壓力容器制造合同。
讓“國家名片”更美麗,在“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防城港等核電站建設中,中國一重不僅承制了全部6臺主設備核反應堆壓力容器,還承制了蒸汽發生器、穩壓器、主管道等設備及其鍛件,并在國際核電市場上展示了中國裝備的實力和水平。
世界最大的核島主設備及其鍛件制造商
中國一重不吝投入,通過建設三大基地,為核電鑄鍛件國產化及產業化奠定基礎。公司投資50多億元,在富拉爾基建設世界一流的鑄鍛鋼基地,在大連投資17億多元建設世界一流的核電石化容器制造基地,在天津投資35億元建設世界一流的成套設備制造基地。在一重人的艱苦努力下,核電產品的科研生產取得突破,“二代+”、“三代”核島主設備全部鍛件研制成功,實現批量生產,扭轉了我國核電重大技術裝備所需關鍵設備和大型鑄鍛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中國一重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核島主設備及其鍛件制造商。目前,國內80%以上的核電鍛件、70%以上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均由中國一重生產。中國一重承制了紅沿河機組、陽江、寧德、方家山、福清及三門2號等機組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設備的制造任務,同時制造了穩壓器3臺,完成了千余件核島一回路主體鍛件的制造任務。中國一重還實現了商用核電中國制造的國際市場效應,為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I期、II期提供了核反應堆壓力容器設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一重和中國原子能科學院完成了第四代核能系統——中國首臺實驗快堆主設備反應堆容器及堆內構件、旋轉屏蔽塞設備的全部制造任務,各項技術指標不僅達到設計標準要求,而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它的制造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標志著中國首座實驗快堆核島主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展現了中國在復雜核設備領域的科技水平和實力。
裝備中國,立身世界。基于世界一流影響力核交流平臺——2021深圳核博會,依托“華龍一號”等先進三代、四代核電品牌,中國一重制造的核電裝備必將越來越多地走向世界,為“國家名片”增光添彩,為實現能源轉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早日達成“雙碳”目標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