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王壽鑫從油田主營地趕往20多公里外的油井施工現場開始工作。“完井工作高風險作業(yè)較多,大家要注意新設備和新問題。”每日例會上,王壽鑫與井隊中外方人員討論了需要特別注意的技術方案和安全指導。特殊時期,他不忘叮囑大家守住疫情防控的底線。
2021年9月21日,在伊拉克米桑油田,工程師王壽鑫(右一)與中伊方井隊人員進行技術溝通。(新華社發(fā))
法齊CS58D號油井正處于關鍵的完井階段,18名中國員工和28名伊方員工在井隊緊張施工,王壽鑫則擔負起這口井協調和監(jiān)督現場作業(yè)的重任。王壽鑫說,鉆井相當于蓋房子,把井打到目的層位;完井相當于裝修,把井口和地層建立聯通,把井口的油抽出來。
米桑油田位于伊拉克東南部米桑省,緊鄰伊朗邊境。油田主要設施建于上世紀70年代,經過戰(zhàn)爭和歲月洗禮,設備老化、毀壞嚴重,戰(zhàn)后瀕臨停產。2010年中國海油與伊拉克石油部簽訂米桑油田技術服務合同,成為米桑油田的主要作業(yè)方。
這里作業(yè)環(huán)境惡劣,夏季地面作業(yè)溫度可達60攝氏度以上。作為曾經兩伊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場,油田內還散布遺留的雷區(qū)。先排雷,再作業(yè),是這里的常態(tài)。
中國石油工人把吃苦耐勞的石油精神帶到了米桑,多打井、多修井,保證油田生產提質增量。經過十年建設,米桑油田日產能已從8.8萬桶躍升到22萬桶。
2021年9月21日,在伊拉克米桑油田,中伊員工共同在鉆臺上工作。(新華社發(fā))
大學畢業(yè)15年,從南海到渤海,又從伊朗到伊拉克,王壽鑫一直在油田奔波。目前,王壽鑫同時負責米桑油田十多口油井的完修井工作。現場作業(yè)經常碰到各種各樣的小插曲,王壽鑫索性把微信名改成了“順利前行”。
在伊拉克工作近7年,王壽鑫幾乎每個中秋節(jié)都在現場度過。午飯間隙,王壽鑫與遠在天津的妻子和女兒通上了視頻通話,看了眼睡夢中的小兒子。
2021年9月21日,在伊拉克米桑油田,中國司鉆人員在鉆臺控制室內工作。(新華社發(fā))
采訪中,附近法齊CS65D號油井的回收隔層封隔器遇到了問題,王壽鑫簡單電話溝通后又趕去了井場。
在米桑油田現代化的布澤干終端廠里,從地下3000米開采出來的石油匯聚到此,經脫氣、脫水、脫硫等工藝處理,再通過375公里長的輸油管道輸送至巴士拉省的法奧港,運往世界各地。
布澤干終端廠中心處理作業(yè)區(qū)副經理譚中飛回憶起10年前來米桑油田時的艱苦歲月,“儲油罐上能看到清晰的彈痕,終端廠基本都是荒地”。
如今,在中伊共同努力下,這里已成為伊拉克境內最大的油氣水電一體化終端處理廠,原油年處理能力達到1700萬噸。
這是2021年9月21日拍攝的伊拉克米桑油田布澤干終端廠處理設施。(新華社發(fā))
下午,負責油水處理的生產工程師馬飛仁爬上18米高、可存儲20萬桶原油的5號儲油罐測量樣本。1984年出生的他在過去十年中曾無數次爬上爬下儲油罐。
回到現場工作已近半年,但由于疫情防控和航班限制,馬飛仁計劃堅持到明年4月再倒班,帶著孩子回寧夏看望年邁的父母。
“石油工人,不管是鉆井還是生產一線,一般都是24小時倒班工作,沒有節(jié)假日的區(qū)別。”潭中飛說。
2021年9月21日,在伊拉克米桑油田,中國員工進入儲油罐內采樣。(新華社發(fā))
在水處理廠三期現場,150多名中國工人在趕工期施工,他們從早到晚分三班工作。為了節(jié)省返回營地的時間,吃飯都在現場解決。曾前后在印尼、泰國和烏干達施工的項目經理杜明說:“在伊拉克工作,困難比想象的要大,面對年底前結束施工的要求,我們也要確保后勤、安全和保障方面跟得上。”
2021年9月21日,在伊拉克米桑油田,中國工人在水處理廠三期項目現場施工。(新華社發(fā))
夕陽西下,工人們在未完成的廠房內吃上了晚飯。恰逢中秋,米桑油田現場的每名中國員工的晚餐多了塊自制月餅。咬口伊拉克椰棗泥餡的月餅,聊以慰藉思鄉(xiāng)之情。
2021年9月21日,伊拉克米桑油田聯合作業(yè)機構現場負責人劉國志(站立者)在應急指揮辦公室內工作。(新華社發(fā))
伊拉克米桑油田聯合作業(yè)機構現場負責人劉國志說,中秋節(jié)期間米桑油田共有2300余名中方員工堅守一線工作,他們在疫情下“舍小家為大家”,實現米桑油田作業(yè)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目前在中伊雙方共同努力下,油田全體5000余名中外方員工堅定信念、凝心聚力,全力應對生產安全、安保和疫情管控的挑戰(zhàn),不斷克服各種困難,守住風險底線,為油田增儲上產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