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平穩運行離不開穩定的能源保障。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延續穩步恢復態勢,工業生產恢復較快,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547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8%。得益于多種能源的協同發力,我國順利度過了迎峰度夏的高負荷用能考驗。
進入8月份以來,煤炭價格持續上漲,明顯推高了火電企業的運營成本,導致許多火電企業發電意愿不足,再加上秋季停機檢修、電網維護等因素,一些地方出現了結構性缺電狀況。預計冬季到來后,這種結構性缺電現象可能還會在更大范圍內出現,勢必對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此外,多個省份因未完成“能耗雙控”目標而選擇主動限電,進一步加劇了電力供需的失衡。
對此,各地應密切跟蹤電力供需形勢的變化,提前做好今冬明春電熱供需關系的研判分析,持續關注經濟發展、天氣變化等對用電用氣的影響,尤其要高度重視用電用氣負荷在高位運行時的波動情況及趨勢走向,持續深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對可能出現的供需缺口做到心中有數,進一步細化和滾動調整應急保供方案,千方百計、精打細算做好電、熱等民生商品的穩定供應。
在生產端,要著力提升各類能源發電保供能力,推動新增清潔能源盡快投產運行,鼓勵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電力多發滿發,優化發電機組檢修和保障火電機組燃料供應,著力提升各類電源頂峰發電的能力,確保各類電源“能并盡并、能用盡用”。在消費端,要不斷提升對市場化需求的響應能力,落實優先保供制度,精細化實施有序用電,確保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等用電供應,全力守住民生用電底線。
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大電網優勢,強化資源優化配置,堅決守住電網安全生命線。要著力提升電網資源優化調度能力,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做好負荷預測,科學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堅持全網“一盤棋”,加大余缺調劑力度,在充分發揮跨區跨省通道輸送能力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和新型電化學儲能開發建設,加強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能力建設,提高電力應急保障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東北地區發電供熱用煤中長期合同近日已集中簽署,此舉標志著東三省發電供熱用煤率先實現直保全覆蓋。下一步,要繼續發揮好煤炭中長期合同在電力供給保障中的“壓艙石”作用,盡快實現對所有發電供熱用煤的中長期合同全覆蓋,確保廣大人民群眾溫暖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