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建筑的“節”盡所能
南京金鷹國際廣場,屹立于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的新街口商業中心,以其214米的超然高度成為南京城市現代化首推之標志性建筑。大廈在使用25年后,舊有的中央空調系統越發暴露出電費高、運行不穩定等諸多問題,于是,大廈方毅然決定對其進行技改升級。
經過多方調研論證,大廈最終選用了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加)的高效制冷機房解決方案。后者在不更換大廈原有任何管道和末端設備的情況下,迭代了全套中央空調設備,以極少的投入實現項目節能超35%。
天加高效制冷機房,這項“黑科技”到底有多牛?根據同樣應用了這一技術的廣州地鐵新塘站數據顯示,經過三方(用戶方、設備方、國家通用檢測院)共同云檢測數據統計得出,項目實現綜合能效(SCOP)達6.7,遠高于中國平均SCOP3.0-4.2和美國平均SCOP3.5-4.5,相較于普通機房實現綜合節能率達57.8%,達到國內首創、國際領先。
該項目也因此入選《國家節能中心重點節能技術應用典型案例》、“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還于近期成功上榜2021年“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提名項目。
“我們在國內率先創新‘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的模式,就是采用天加旗下SMARDT全直流磁懸浮冷水機組,并結合自主尋優控制算法和系統設計最優化系統,讓建筑的中央空調本身既是全球領先節能的單體設備,在整個運維過程中又能自動管理到最合適的用能方案,最終實現建筑空調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從而為節能減碳作出應有貢獻。”技術公司天加表示。
事實上,相關節能模式在國內外都得到了大量實踐論證。新加坡Alexandra Point大廈應用天加SMARDT主機進行改造后,主機運行效率提升至COP7.82。據業主確認,該大廈每年的空調系統維護費用從24萬美金驟降至6萬美金,年能耗減少60%。長春金賽藥業生產工廠中央空調系統經過天加改造后,項目節能44%,一天省電高達4000度。
相比成熟大廈的節能技改,一些新建筑則有機會從新建初期就植入先進節能模式。包括重慶未來“第一高樓”萬科陸海國際中心、長春市最高建筑龍翔國際商務中心A區等新地標,都已經切入天加空調解決方案。
要知道,建筑全過程能耗總量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比重46.5%,而暖通空調負荷占建筑尖峰負荷的30%—50%,如果解決了空調能耗問題,將大大緩解當前的用電緊張局面。
“用行政手段平衡用電、削峰填谷、調動人們的自主節約意識,是短期內應對能耗雙控的重要措施。但中長期看,始終繞不開源頭管控,還是得充分挖掘‘耗能大戶’在各個階段的節能潛力。”上述建筑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今年初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就強調,要開展近零能耗建筑、近零碳排放等重大項目示范。自9月以來,北京、河南、河北等地都相繼“實錘”,要強化科技支撐,積極推廣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推進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等工作,促進降低成本、提高效能。
清潔能源的“燎原之勢”
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能耗雙控”絕非一時興起,優化能源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才是正確應對的長久之計。畢竟,“雙控”的背后,不僅解決的是用電的供需矛盾,更深層次的,是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之下,對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渴求。
有分析就指出,我國目前逾七成的用電還主要依靠燃煤火力發電,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時,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化石能源儲量與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需求之間的缺口將越來越大。非再生能源繼續作為能源主力,不僅影響短期的國計民生,還將是“雙控”目標以及可持續發展路上的巨大“攔路虎”。
君不見,近兩年開始,以政府為主導,集結了科研機構、院校和一流節能企業等先進力量的參與,一場新能源的“星星之火”,正漸成燎原之勢迅猛發展。
2021年1月,由山西省地勘系統、天加熱能等承建的大同天鎮縣高溫地熱能科研示范試驗電站項目,以100%一次性工程達標完成驗收的優異成績,提前16日實現發電,樹立了山西省中國中東部能源大省區域“能源革命”標桿樣板,對我國能源向更穩定、更環保的高溫深層地熱利用方向轉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僅僅時隔不到半年的2021年6月,由河北省煤田地質局聯合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天加熱能等單位參與技術攻關的河北“唐山市馬頭營凸起區干熱巖開發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重點研發項目,實現了我國首次干熱巖型地熱試驗性發電,為中國打開了一扇通往新型綠色能源寶藏的大門。
可以想象,能源轉型雖任重道遠,但舉國之脊梁力量,探索地熱能、工業余熱、生物質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無疑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雙控”的“開源”之道和未來之策。
細心的業內人士還發現,就在9月底,上述標桿工程的共同技術方天加熱能,快馬加鞭啟用了一塊總建筑面積約7.5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的新基地。該基地是南京市2021年重大竣工項目的代表,目前已成為世界先進的超大型(中)低溫發電研發制造基地。
這意味著,天加熱能清潔能源開發的產業配套、技術支撐、人才交流等都在穩步跟上。
并且,這些新能源利用已經跳出了單純的概念階段。目前,中金集團、紅四方股份、華昌化工、新鳳鳴集團、桐昆集團等一批企業都實地應用了天加ORC余熱發電技術,有效擺脫了限電停電困擾,給企業留出了更多時間聚焦主業、彎道超車。
沒有不好的時代,只有不好的企業。同樣的“雙控”考卷之下,以何種定力、何種途徑節能降碳,高下立判。而差距,就在其中徐徐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