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021國家能源互聯網大會在山東淄博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序幕。本屆大會以“聚力雙碳目標 ,清潔能源互聯創新”為主題。旨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圍繞能源數字化轉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氫能/儲能技術發展、能源互聯網技術研發/示范落地/推廣應用等展開研討、交流與成功經驗分享,為匯聚更多相關企事業單位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進能源互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積極參與“雙碳”目標早日實現行動計劃等指引方向。
能鏈創始人戴震出席會議并發表題為《智慧能源網,助力碳中和》的主題報告。他表示,能源領域碳中和的核算,一般從生產、消費、回收三端來綜合考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又新增加了兩端:供應鏈、儲能。即對能源會從原來的生產、消費、回收,轉成為生產、運輸(供應鏈)、消費、儲能加回收。
他認為,在新的碳中和的核算指標里,新的核算體系及激勵政策是現在各行業需要認真思考的。
以下為發言全文:
戴震:尊敬的書記、市長、院士,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我是能鏈創始人戴震。能鏈是一個民營的能源互聯網公司,也是一家獨角獸企業,連續兩年入選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
在“雙碳”背景下,中國的能源行業正在快速迭代。先看三個數字,17.8%,截止到上個月,中國新能源車銷售占比是17.8%;25%,以目前的發展速度預估,明年的這個時候中國的新能源車在新車銷售的占比會達到25%;第三個數字是50%,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車占新車銷售的占比有可能達到50%。50%的數字,跟摩根大通對中國新能源車銷售總數的最新預測是同比的,他們判斷中國到2025年年底,新能源車總保有量將達到3800萬輛。3800萬輛是什么概念呢?201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總數只有8000萬輛,也就是到2025年新能源車保有量接近中國2010年汽車保有量的一半。
現在中國新車銷售每年平均2400萬輛,年增速在7%到8%左右,汽車報廢總量每年在200到300萬輛,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這幾天,一些地方開始限電,讓我們意識到,新能源車對國家能源補給結構的沖擊,不是以后會發生什么樣的沖擊,而是今天已經在發生深刻變革。
能源領域碳中和的核算,一般從生產、消費、回收三端來綜合考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又新增加了兩端:供應鏈、儲能。也就是說,對能源會從原來的生產、消費、回收,轉成為生產、運輸(供應鏈)、消費、儲能加回收。在新的碳中和的核算指標里,新的核算體系及激勵政策是現在各行業需要思考的。
剛才看到了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領導做的報告,非常專業,尤其是國家電網的報告提到國家能源體系改革一共是四個部分。其中第四部分能源消費體系架構的重建及個體消費者在能源消費過程中積分體系及激勵政策的搭建,是需要靠市場化來完成的,這正是我們民營企業的價值。
目前,中國碳排放占全球的27%,全球碳排放第一。單位GDP能耗,是全球的1.5倍。這個總量再往后細分,交通運輸碳排放占中國整體碳排放的比例低于全球平均值,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中國承擔著世界工廠的職能,所以在生產和建筑的碳排放占比高,稀釋了交通碳排放的比例。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只有199輛,美國是837輛,日本是600輛。千人汽車保有量未來還將持續走高。
2010年,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只有54輛,汽車保有總量8000萬輛;到今天,這兩個數字分別變成199輛、2.8億輛。結合工信部和交通部新車銷售總數,我們測算,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很有可能2030年到2035年間達到峰值,會接近5.5億到6億輛。大家知道,中國現在的新車銷售主要不在核心大城市,而在三線城市及以下市場。但目前中國的能源結構是不滿足現有的汽車銷售市場結構的,電樁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還不多,即使是加油網絡的布局,也還不夠。
目前中國的能源結構里,中國原油進口依賴度是73.6%,即使改變了結構,我們在未來五年內中國原油進口依賴度也將達到90%。90%是什么概念?原油進口每年消耗2000億美金,芯片進口每年消耗5000億美金,中國的數據業務(芯片)及能源業務每年消耗外匯儲備7000億美金。如果能源結構不改變,中國面臨的是能源結構的戰略性風險。
當前,中國正在經歷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的轉型。全球能源企業也都在重構PMF,即產品-市場匹配度。在此形勢下,去碳化、重硅化和數字化是它們轉型的主要方向,去碳化,大家都知道;重硅就是批量上光伏,但緊接著可能帶來儲能的不足;數字化就是用數字化重構能源底層結構。
我們做了一張全球能源企業的圖譜,包括五大物流企業、供應鏈企業;中石油、中石化、埃克森美孚、道達爾等等能源零售企業;以及國電、特來電、星星充電,包括我們的快電等新能源補給企業。這個全圖背后還有第二個圖沒有放出來,資本市場是一個產業的晴雨表,目前為止,傳統能源企業的股價都在以每年20%到30%速度下行,而新能源企業的股價漲勢是非常好的,基本上PE倍數都是傳統能源的5倍以上。
我們認為,新能源的高速發展會帶來迎合市場發展的新契機,存量減排和增量替換是交通能源碳減排的必經之路。我們能鏈通過構建兩張網(團油、快電)和一條鏈(能鏈物流),推動存量化石能源減排、增量新能源替換,進而助力碳中和。
其中,能鏈物流是能鏈落地到淄博的企業,它為中國幾乎所有頭部物流企業提供油品直供,像四通一達、貨拉拉、海爾日日順等等。能鏈物流在貨權、物權、運管、保費等幾個角度,都為行業提供了標準的數據化解決方案,實現了“一供三控”,即油品直供及中間過程的控貨、控車、控倉。通過“兩網一鏈”,我們在碳中和有了一些具體貢獻。比如說我們能降低車輛空駛率,比如為海爾日日順做的橇裝站,一年減碳達到47.5噸。
現在國家、政府都在倡導碳中和,企業也在做,但與消費者有什么關系呢?消費者似乎感受不到碳積分帶來的激勵作用。我們應該有更多的模型和機制,把能源消費過程中的碳積分納入激勵目錄中,讓消費者有動力、有激勵參與到碳中和的大事業中來。
感謝大家聆聽,謝謝大家!我是能鏈戴震!
(本文根據會議現場發言嘉賓的速記整理而成,未經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