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佐(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論壇,我覺得我們研究低碳發展問題對于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電力也是我們農業生物制發電的主力軍,光伏產業在農村的發展,他們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未來這一塊潛力還非常大。
大家知道在人類活動所放出的溫室氣體中,農業生態系統的排放占有一定的比例,那么農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有多種形式,比如說我們農業的發展需要農用工業的支撐,我們要生產一定量的化肥、農藥、農業裝備,在這個過程中都有工業的排放。
再比如說,農業的耕作制度,水稻的生產過程都有溫室氣體的排放,一些草食性畜牧業它屬于反芻類的動物,在它腸道消化過程中,也有大量的排放等等。所以農業也是一個排放的系統。當然我們農業本身也有固碳的功能。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是一個農產品的消費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一直是我們治國安邦的大事。長期以來,在穩定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供應的基礎上,農業部門重點圍繞著四個方面來發展綠色農業,降低碳的排放。
第一個方面,主要是推進投入品的減量化。因為前面說的農業需要大量的工業投入品,為了提高這些資源的利用率,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前提下,我們采取多措并舉的方式來減少碳的排放。比如說這些年,我們在強力的推進農業投入品的零增長,負增長,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化肥、農藥年年增長的趨勢得到了遏制,當然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農業產量、種類并沒有減下來。
我們大力的推進農業裝備的更新換代,推廣跨區作業的生產方式,大幅度提高機械的利用率和本身的性能,這是我們在投入品減量化的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第二個方面,全力推廣生產過程的節儉化。農業的資源十分稀缺,如果按照耕地和水資源來看,我們國家人均的耕地資源是相當世界平均水平的1/3,水資源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
為了保障食物的供給,又能節約資源,我們在生產過程中采取了許多工藝性的措施和農藝性的措施,來實現節水節地節油節藥多方面的節約。多年來,我們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8億畝左右的高標準農田;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建設,有效灌溉面積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長了3倍以上,達到了10億多畝;大力的推廣滴灌、微灌、噴灌這些新的節水技術,提升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加強培育和推廣抗旱、抗澇、抗高溫、抗病蟲害等適應低碳環境的優良品種。
在碳平衡方面,我國在農業的碳捕獲、碳節流、碳儲存等平衡于綜合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的成果,高光效作物這些新的品種在農業生產中推廣應用,涉及到我們三大糧食作物,小麥水稻玉米,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草還林還湖以及保護濕地等措施穩定生態系統,增強碳節流。
第三個方面,引導推動農業廢棄物利用的資源化。我們是一個生產大國,每年我們大約產生畜禽糞污30多億噸,農作物的秸稈超過10億噸,農村的生活垃圾大概在5億噸以上,所以我們有幾十億噸的農村的廢棄物需要解決。這個量廣面大的農業廢棄物如果解決的好就能變廢為寶,利國利民,所以我們先后在農業廢棄物的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比如說,在全國幾百個畜禽養殖的大縣,實施了畜禽糞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法,按照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機制,提高這些資源的利用率。通過這種建設,我們項目縣資源化利用達到了90%以上,規模養殖廠的糞物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實現了100%。同時我們實施了全國秸稈處理行動,農膜的回收行動,目前我們的秸稈也好,農膜也好,回收率、利用率超過了80%。
第四個方面,因地制宜推進產業模式的生態化。根據各地的資源稟賦和生產條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創造了很多生態農業的模式,比如說林下種植,我們稻鴨稻魚稻蟹的共生系統,水旱輪作休耕等等一系列的制度,將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魚業形成一個生態鏈,實現內部的循環。
這些生態模式充分的吸收了我國傳統農業的精華,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以多種的生態模式、生態工程,以及豐富多彩的技術類型來裝備農業的生產。通過物質的循環和能量的多層次利用,維護了生態平衡,同時也實現了節本增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很好。
例如大家知道的,我們北方地區推廣的四位一體的模式,就是將我們的日光溫室豬圈,農戶家里的廁所構成一個生態鏈實現內循環,我們南方一些地方推廣的生豬養殖,沼氣生產,還有水果蔬菜的種植,豬沼果的這種生態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從本世紀初以來,我們在北方的10多個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區大面積的推廣保護性耕作,核心是生耕,免耕,減少碳的排放。這是從農業來看,做了大量的工作,為我們減少碳的排放,為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下一步,我們重點還是要圍繞四個方面來推動工作。
第一,把低碳農業的發展作為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觀為指導,堅持開發與保護有機統一,高效與生態有機統一,推廣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循環農業的模式。
實際上在發展低碳農業發展,我們現在還有很大的空間,我國現在擁有10億千瓦的農用動力機械,大概折存量6000萬噸的化肥,將近300萬噸的農藥,下大力量進一步盤活這些存量資源,提升這些存量資源的利用率,就是對碳排放的一種貢獻。
第二,要把發展低碳農業作為發展綠色農業,品質農業,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從種植業來看,圍繞著低碳化的發展路徑,要積極的發展節水節地節肥節藥等節約性的農業,大力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勞動的生產力,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來大力推進有機產品,綠色產品的生產。要實施保護性耕作,提升土壤固氮的能力。圍繞著養殖業的低碳發展,著力加強種養業的科學布局和種養結合,推進規模化的養殖,建立重要循環的產業體系。
第三,把發展低碳農業作為促進農業資源有效利用,擴大資源效益,提升發展水平的重要形式。進一步推進農作物秸稈蓄禽糞便還有農村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同時要強化農產品及其加工副產物的科學加工過程和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我們國家是一個農產品加工業的大國,每年農產品加工業中間消耗的電力大概相當于我們三峽的發電量。所以我們通過技術進步提升加工水平的同時,降低能耗的空間也是非常大。
同時,要利用好農村豐富的資源,發展清潔能源,包括光伏,風力發電,秸稈發電,秸稈生產沼氣,提純成生物天然氣,我覺得空間也非常大,我們10億多噸的秸稈,加上一些畜禽糞便,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我們把它科學利用,每年生產出500、600億立方的,提純以后的生物天然氣是沒有問題的,目前技術上很成熟,經濟上也可行。
第四,要把低碳農業的發展作為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的重要途徑。要著力的推進生物智能,地熱,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在我們農產品加工行業的應用,大幅度降低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的能耗,同時要推進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的發展,拓展農業的生態涵養,文化傳承,參與體驗等功能,著力推進休閑農業、景觀建設過程或者建設環節、以及消費環節的低碳化,推進低碳建設模式,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在低碳農業發展中,把農業的多功能性挖掘出來,實現一舉多效。
農業,特別是農業的生物資源,今后把它轉化為清潔的能源空間還非常大,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主體能夠關注這個行業,共同為這些資源的科學利用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