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上半年,國內新增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10GW,同比增長超600%。其中百兆瓦級以上規模項目超過34個,是2020年同期的8.5倍。
所謂新型儲能是指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熔融鹽儲能等除抽水蓄能外的新型電儲能技術。在新型儲能中,電化學儲能由于在體積與安裝等方面綜合性能較高,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儲能解決方案。
儲能政策激勵,推動儲能產業快速發展隨著可再生能源(光伏、風電、水電)等市場逐步增大,儲能成為解決能源消納問題的必經之路。據中關村儲能技術聯盟的不完全統計,2021年6月-10月儲能相關政策頻出,從國家到地方與儲能相關的直接政策、間接政策約有90項發布或征求意見,為儲能產業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相關計劃、投資與補貼政策。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25個省份發布文件明確新能源配置儲能,青海、新疆、陜西西安三地區推出了地方性補貼政策。10個省份公布了儲能參與調峰服務的價格文件,鼓勵了電網側儲能的發展。
儲能的快速發展必然有政策激勵,7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明確指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l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
從市場規模來看,據業內理想估算,2025年儲能市場空間或將達4500億元,2020-2025年累計或達1.6萬億元;到2030年或將達1.3萬億元。
萬億市場空間,現實困局急需破解隨著TWh時代的到來,儲能行業迎來了高速增長紅利,發展空間一片藍海。根據東吳證券估算,預計到2025年國內新增儲能裝機達到34.4GW/86.2GWh,到2030年國內新增儲能裝機達到175.6GW/534.4GWh,國內儲能市場占全球市場的1/3左右。
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場景劃分為發電側、電網側和用戶側。發電側可分為傳統電源側和新能源側兩個場景;電網側主要安裝在變電站及其附近;用戶側以工商業儲能為主。具體到應用場景的裝機測算,在儲能裝機需求中,發電側為主要推動力。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
高增長的趨勢下,必然會有很多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安全、成本、商業模式等。安全與成本是儲能攻關的難點,尤其對于安全性來說,是目前儲能難以逾越的技術門檻。
今年四月份北京市一儲能電站起火,致兩名消防員犧牲,一名員工失聯,類似事件在各個儲能應用場景都有發生。對于儲能電站這一新興行業來說,若要在市場上大規模發展安全是第一要義,其次是經濟性。
對于儲能成本來說,以電化學儲能為例,2020年電化學儲能的度電成本在每次0.5元左右,距離規模應用的目標度電成本0.3—0.4元還有20%至40%的差距。
這一數值從直觀感受來看相距不大,但是從儲能產業鏈來看,降本的趨勢必然是越降越難。這關乎整個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多方面協作,共同推進。而目前儲能產業鏈并不完善,缺乏分工合作,各大企業以垂直一體化為主,難以規模化降本。
所以儲能若要大規模的市場化發展,這兩點現實困境急需解決。
企業紛紛布局儲能,發展速度加快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曾表示,儲能未來的市場規模可能超過動力電池,甚至可以用萬億產值來衡量。在儲能領域,寧德時代已與阿特斯、三峽、國電投、華電、國家能源、晶科能源、明陽能源、易事特、科士達等企業達成了合作。
今年8月,比亞迪攜全新電網級儲能產品BYDCube亮相“2020年第十四屆SNEC展會”;7月底,比亞迪與金風科技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致力于共同為電源側儲能場景打造最優的儲能解決方案和產品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各大動力電池企業都紛紛搶占儲能市場。億緯鋰能、中航鋰電、南都電源、國軒高科、欣旺達、鵬輝能源等都對儲能作了一定的投資與布局。受益于碳中和下強勁的需求驅動,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軍儲能產業,儲能正被高速推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