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廣期所成立 布局綠色發展類產品
4月19日,中國內地第五家期貨交易所——廣期所正式揭牌成立。設立廣期所是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廣期所定位于新型期貨產品,將與已有的四大期貨交易所有所區分。據廣期所總經理朱麗紅介紹,根據證監會批復的廣期所兩年品種上市計劃,產品布局主要涉及4大板塊、一共16個品種。其中,碳排放期貨等綠色發展類產品是廣期所的核心戰略板塊。
二、4個品種上市 期市品種達94個
截至12月27日,期貨市場2021年內共上新品種4個,包括首個國際化期權——棕櫚油期權,首批對外開放的期權——原油期權,首個活體交割的期貨品種——生豬期貨,以及2月1日掛牌上市的花生期貨。至此,我國場內期貨期權品種達94個,覆蓋農產品(6.340, -0.05, -0.78%)、有色金屬、鋼鐵、能源、化工、金融等多個領域。
三、期貨和衍生品法迎二審
10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是繼4月底經過初次審議后不到半年,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迎來二審,我國期貨市場立法進程不斷加速。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二審稿將期貨和衍生品并列,增加和明確了相關定義,完善了對衍生品交易的監管,同時為更多期貨服務機構參與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在風險監控上、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方面也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此前表示,《期貨和衍生品法》有望在2022年三讀后正式發布。
四、期貨公司多年來首次擴容
7月24日,全國第150家期貨公司——山東港信期貨有限公司正式開業。這是最近12年國內首次新設的期貨公司,之前國內現有的149家期貨公司均成立于上世紀,期間除少量期貨公司因股權變更等事項變更公司名稱外,中國證監會未曾新批準設立一家期貨公司。
五、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存續規模創歷史新高
自2019年二季度開始,期貨公司資管業務規模持續回升,尤其是在近兩年。截至2021年8月底,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存續規模達3039.42億元,不僅較2020年年底增長842.42億元,且創下了歷史新高。
六、超900家上市公司參與期貨套期保值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4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超過900家參與期貨套期保值,遠超2020年全年,并創歷史新高。據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累計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用衍生品避險,參與套期保值的公告數量超過3.2萬份,而今年三季度公告數量接近600份,也創下歷史新高。
七、大宗商品上演“超級周期”
春節長假之后,受宏觀多重利多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市場迎來了一波強勢上漲行情,以有色金屬、能源化工為代表的多個板塊表現活躍,多個品種價格創下近年來新高。據文華財經數據,截至2021年12月27日收盤,文華商品指數今年累計上漲14.21%,最高漲幅一度達到40%。
八、煤炭期貨現“過山車”行情
2021年9月下旬以來,煤炭期貨“三兄弟”(動力煤期貨、焦炭期貨、焦煤期貨)攜手大漲,臨近10月下旬集體高位回落,隨后上演“跌停潮”行情。期間,國家發改委短短數天內發布多份文件,整頓違規存煤場所、研究干預煤價措施、開展現貨市場價格專項督查。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收盤,動力煤期貨、焦炭期貨、焦煤期貨分別自10月份高點跌去49.7%、24.2%、32.7%。
九、期市資金量創新高
中國期貨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以單邊計算,1-11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69.2億手,累計成交額為536.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61%和40.27%。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國內期貨市場資金量已突破1.2萬億元,比2020年末增長44.5%。此外,越來越多產業客戶和機構投資者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配置資產,投資者機構化趨勢明顯。截至10月底,期貨市場產業和機構投資者客戶權益、成交量、持倉量占比分別為68.0%、38.4%和64.9%,同比分別增長7.4、4.3和9.5個百分點。
十、永安期貨(34.450, 3.13, 9.99%)上市
純期貨股總市值超600億元
12月23日,永安期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交易。上市首日,永安期貨大漲44%,此后兩日連續漲停。截至12月27日收盤,永安期貨報31.32元/股,總市值456億元。已經上市兩年多的南華期貨(13.780, 0.03, 0.22%)和瑞達期貨(24.540, -0.40, -1.60%)目前總市值分別為84億元、111億元。A股三家期貨公司總市值合計達到65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