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會議以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與科技創新為主題,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能源轉型路徑。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兼中國能源報總編輯譚介輝,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作開幕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生態環境部原國家生態環保督察專員夏光,以及來自國內外知名能源企業、科研院所、媒體機構的代表現場參會,與線上觀眾共同探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中國能源報社于2021年8月啟動碳達峰碳中和高質量發展創新案例征集,經行業協會,專家,企業推薦等方式,共計征集案例300余項。評審組從項目體量,效益,社會影響力等多維考量。嚴格篩選出90家代表企業100余個項目。會議現場, “2021碳達峰碳中和高質量發展調研基地”“2021碳達峰碳中和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解決方案”“2021碳達峰碳中和綠色供應商”“2021碳達峰碳中和社會責任企業”名單重磅揭曉。
華馳動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入圍:
2021年11月10日,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靈武公司光火儲耦合22兆瓦時飛輪儲能工程開工。作為國內第一個全容量飛輪儲能—火電聯合調頻工程,也是全球單體儲電量大,單體功率最大的飛輪儲能,突破了500千瓦級大功率飛輪單體工程應用。
響應應國家“十四五”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能源行業要堅持立足主戰場,當好主力軍,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綜合智慧能源的發力。大會上杜祥琬院士提出,能源體系對安全性,經濟可行與綠色低碳有著高標準,滿足上述才是高質量能源。而我們華馳動能是一種新興電能存儲技術,可深度充放電1000萬次,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使用壽命長,環保無污染等特點。應用在電力市場調頻,火電機組靈活性提升,分布式發電及微網,軌道能量回收等領域,助力儲能高質量發展。
華馳動能執行總裁 孟德超先生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孟總認為國內儲能的發展要做好自己的定位,電力系統的儲能有很多種形態的需求,解決具有不同特性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把每一項儲能技術自身的特點結合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發揮到極致。第一:磁懸浮飛輪儲能的安全主要取決于飛輪電池本質安全設計和轉子材料工藝,實際上飛輪儲能電池的安全性遠高于鋰化學電池。第二:真空磁懸浮飛輪深度充放電循環次數極高,高達1000萬次。第三:響應速度快,飛輪儲能電池不管分鐘級還是秒級,它的響應速度都是毫秒級,從充電到放電的10毫秒內延時。第四:充放電特性的零衰減,一個新的真空磁懸浮飛輪電池和一個用過10年的飛輪電池,他們的充放電特性是一樣的。另外,充放電轉化效率很高,高達93%,對高低溫的環境適應度很好在東北、內蒙這種寒冷地區不影響起充放電性能,這個跟化學電池區別很大。孟總表示華馳動能公司研發單體參數125KWh/500KW/15分鐘級電力級的全磁懸浮飛輪儲能電池,可集成100MW級,1000MW級的儲能系統可應用于火電聯合儲能輔助一次二次調頻,新能源場站一次調頻,電網大功率尖峰響應,軌道交通能量回收。2020年內蒙古國科技廳進行的飛輪儲能研發項目,華馳動能承擔國家電網內蒙蒙東公司的風電儲能的調頻,單體參數采取1200KW,139kWh,6.95分鐘的飛輪;2021年9月,國家能源集團寧夏分公司靈武發電公司在600MW火電機組配置總體22MW飛輪儲能進行火電機組耦合飛輪調頻,提高火機組精準靈活性,是國家能源集團在飛輪儲能領域的重大科技示范,是全球首個火電機組配置飛輪儲能的規模化項目。華馳動能正在組織力量加大研發力度,啟動研發更大儲能能力的磁懸浮儲能飛輪“哪吒飛輪”,單體儲電能力高達1000KWh,是全球平均水平的500-1000倍,這個“哪吒飛輪”裝備的突破,將對于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十四五”推進的火電機組的靈活性提升這個事關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重大命題,發揮重要價值。孟總表示大會上杜院士提的能源系統安全可靠,經濟可行與綠色低碳“可能三角理念”感觸頗深,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體系,是全社會多層面的推進,挑戰極大。作為技術研發的團隊,華馳動能積極在自主技術創新、產品突破上發力,推進飛輪儲能裝備的自主化、電力級化、成本優化,積極發揮科技創業企業的力量,助推2030年的碳達峰目標。
華馳動能執行總裁孟德超先生與華馳動能商務總監張欣領取2021碳達峰碳中和
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解決方案與低碳創新社會責任企業入圍證書
吳吟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 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作開幕致辭
杜祥琬 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副院長主旨演講《能源高質量發展實現“可能三角”》
2021碳達峰碳中和高質量研討發布會現場
譚介輝代表主辦方宣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高質量發展目標企業社會責任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