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結束了連續3年的下降趨勢,為我國工業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穩定宏觀經濟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
“面對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等不利影響因素,汽車行業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全年汽車產銷呈現穩中有增的發展態勢,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發展動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強調說,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成為最大亮點,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新發展階段,呈現出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發展局面,為“十四五”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作為追求“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構建高質量發展格局的集中代表,汽車業再度成為變革的急先鋒。一個越來越被認同的共識是,要成為制造業強國,就要成為汽車強國。
新能源車產銷量連創新高,中國汽車領跑全球的底氣更足了
正如付炳鋒所說,新能源汽車在2021年全年保持了產銷兩旺的發展局面。從2021年3月開始,新能源汽車月銷量超過20萬輛,8月超過30萬輛,11月超過40萬輛,12月則超過了53萬輛,表現出持續增長勢頭。
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累計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據統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高于上年8個百分點
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4.2萬輛和291.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1.6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0.1萬輛和60.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4倍;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完成0.2萬輛,同比呈現增長。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綠色發展、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分析說,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勢頭,產業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快速”:一是產銷規模快速增長,二是質量品牌快速提高,三是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全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倍多,超過了歷史累計出口總和。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僅創造了自2016年以來的最快增速,私人消費占比更是接近80%。這意味著,其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
事實上,作為全球汽車工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一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始終吸引著包括造車新勢力、自主品牌以及合資品牌、外資企業在內的所有玩家的注意。有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占比大幅提升,正是得益于市場充分競爭倒逼相關企業不斷提升其技術水平。
以純電動乘用車為例,有數據顯示,2016年純電動車平均續駛里程僅為253公里,2021年則達到了400公里以上。同時,多份市場調研報告顯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質量滿意度大致與燃油汽車持平。
與此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創新高,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設施加速布局,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截至2021年年底,累計建成充電站7.5萬座,充電樁261.7萬個,換電站1298個,在全國31個省市區設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過1萬個。
“總體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對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郭守剛提醒說,同時也要注意到,汽車產業發展正面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新要求,而國際競爭壓力增大、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等新形勢和新問題也亟待各方的共同努力。
耐人尋味的是,在電動化之風勁吹的2021年,汽車圈悄悄出現了許多新面孔。從反復重申“不造車”卻搶盡風頭的華為,再到最新入局的大疆、小米,“電動化+智能化”的組合拳,似乎讓汽車這條賽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熱鬧。
“就像智能手機的普及敲開了移動互聯網經濟大門,智能電動車也將為傳統工業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告訴記者,由于汽車業產業關聯性強,新能源、人工智能、5G等新興科技進入汽車產業后,將得到更大的應用空間和更深的服務滲透度。
“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付炳鋒表示,綜合主要整車企業的預判、數學模型分析和各相關機構的研究成果,中汽協預測,2022年我國汽車總銷量預計達到2750萬輛,同比增長5%左右。其中,乘用車為2300萬輛,同比增長7%;商用車為450萬輛,同比下降6%;而新能源汽車將達到500萬輛,同比增長42%,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18%。
此外,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預測,2035年全球智能駕駛汽車產業規模將突破1.2萬億美元,而中國智能駕駛汽車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
向產業轉型借東風,中國品牌闖出“向上”新路子
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強勁勢頭,中國品牌業迎來了乘風破浪、揚帆出海的歷史性機遇。
中汽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954.3萬輛,同比增長23.1%,市場份額達44.4%,同比提升6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車銷售247.6萬輛,同比增長1.7倍,占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總量的74.3%。
出口方面,按照整車企業出口統計口徑,2021年我國汽車出口201.5萬輛,同比增長1倍,占汽車銷售總量的比重為7.7%,比上年提升3.7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表現突出,2021年共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倍。
“我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200萬輛,實現了多年來一直徘徊在100萬輛左右的突破。“付炳鋒介紹說,不僅中國汽車產銷總量已經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更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我國作為汽車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正向汽車強國邁進。”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輪值會長、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深有感觸。
在他看來,中國主流汽車品牌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一是技術能力已經全面構建,從整車、車身、底盤、發動機到變速器等核心部件已完全具備自主研發能力;二是產品創新持續不斷,中國品牌已經形成了造型美、顏值高、技術配置高、新技術應用多等品牌特征,滿足了中國市場消費者升級的需求;三是中國品牌汽車的質量達到甚至已經超過了一些國際品牌,主流品牌的千車故障率已經超過國際品牌的平均水平。
有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與外資品牌相比,中國車企在新能源領域尤其是純電動車上發力較早,在產品研發、質量驗證以及動力電池等產業鏈布局上都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尤其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進步、續航里程的提升等,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新能源車市已進入了真正的市場化階段。而在終端消費日漸活躍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憑借新能源汽車闖出了一條“銷量上升、品牌向上”的新路子。
“中國品牌要抓住未來3-5年發展的機遇期,加速在新的賽道上突破創新,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助力品牌向上,促進汽車產業的良性競爭發展。我相信,未來10年將會誕生世界級的中國品牌。”朱華榮自信地表示,中國汽車品牌效率高、服務好,在許多方面優勢明顯。
朱華榮建議說,首先,中國品牌要從戰略上加速戰略轉型或能力重塑,抓好智能化、電動化、低碳、出行服務、科技公司等戰略轉型機遇;其次,產品要加快向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輕量化、健康化方向發展;然后要加快品牌營銷變革,向中高端市場進軍;最后,中國汽車品牌要強化“走出去”戰略,加速向歐美等發達國家開拓市場。
為了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加快汽車強國建設步伐,在工信部指導和支持下,2021年中汽協組織開展了“看見中國汽車”-2021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項行動。據了解,“2022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項行動”將以“技術突破與創新”為主線,選擇產業和行業有代表性的傳統及新創品牌參與,全面展示中國汽車品牌在新賽道的技術創新和技術突破。
有分析認為,合資品牌、外資企業明后年將集體加大產品攻勢,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將于2022年退坡,新能源汽車市場或將迎來新一輪大洗牌。這也意味著,中國品牌汽車需要進一步提高產品競爭力,努力做高、做強品牌形象和溢價能力,進一步樹立和鞏固消費者對中國汽車品牌的正向認知和信心。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產業如何繼續克服諸多不利的條件,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這注定將是貫穿2022年的重要看點。 付炳鋒表示,有5大利好因素支撐持續穩增長局面:“一是我國宏觀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保障了汽車市場持續增長;二是汽車市場潛力巨大,需求依然旺盛;三是疫情防控措施常態化,由疫情帶來的市場影響逐漸減弱;四是伴隨芯片短缺逐漸緩解,汽車供給能力將進一步得到釋放;五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旺盛,進一步推動汽車銷量穩定增長。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占比20%的規劃目標很可能會提前實現。”
“汽車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國際化程度高。當前又處于技術變革、生態重塑的關鍵時期,保障穩定運行、推動轉型升級的任務異常艱巨繁重。”正如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所說,2022年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穩定,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在加大,“需要我們進一步堅定信心、創新思路、推動發展”。
“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有了更多高質量新車供挑選,才能滿懷希望地擁抱更美好的生活;而對中國汽車產業尤其是自主品牌來說,打造讓消費者更喜歡買、更放心用的新車,不僅直接決定產業升級、企業轉型的成敗,也將帶動中國汽車工業乃至中國經濟“穩”的基礎和“進”的因素持續累積,同時加速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大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