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背后不乏國資央企的身影。在北京冬奧會籌辦過程中,國資委專門成立了服務保障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協調工作機制,指導推動央企高質量、高標準參與冬奧會籌辦、建設及服務保障。
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將承擔冬奧會冰球訓練任務。
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即將開幕之際,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主持召開國資委黨委擴大會議,對進一步做好國資央企涉冬奧會服務保障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強調匯聚起國資央企強大合力,振奮精神、再接再厲,高質量高標準抓好肩負的服務保障工作,充分發揮大國重器頂梁柱作用,為成功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作出國資央企的積極貢獻。
全部場館100%綠色供電
“壩上一場風,從春吹到冬,吹出山藥蛋,刮出犁底層。”
隆冬的張家口寒風呼嘯,氣溫驟降至零下二十度以下,中國節能所屬風電公司綠腦包風電場內,工作人員正緊張忙碌地對風機電阻進行維護、檢修、巡視,以保證冬奧會期間風電安全、穩定運行。
這里還坐落著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能、中國華電等多家央企下屬的多個風電場,是我國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一座座矗立的風機宛如巨陣,在葉片的旋轉中,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并入電網,通過世界首條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張北柔性直流工程,輸向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點亮了一座座奧運場館,也點亮了北京的萬家燈火。
作為北京冬奧會重點配套工程之一,張北柔性直流工程每年可輸送140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約占北京市年用電量的1/10。
而2021年12月30日,世界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電網豐寧抽水蓄能電站首批2臺機組投產發電,則相當于給電網準備了一個“超級充電寶”,可隨時為冬奧場館提供綠色電力。
張北“風光”無限,綠電交易搭橋。自2019年6月首次組織北京冬奧場館綠電交易以來,北京電力交易中心會同首都、冀北、河北電力交易中心已累計組織開展8批次冬奧綠電交易,中國華電、國家電投、三峽集團等10家發電集團所屬22家新能源發電企業參與,成交電量7.55億千瓦時。
“國家電網建設完成了冬奧電力運行保障指揮中心,將賽區的供電可靠性提高到99.999%,這是歷屆冬奧會最高標準,并在奧運會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全部場館100%綠色供電。”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1月19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
這并不是個例。氫能客車、新型加氫站、二氧化碳制冰技術、環保融雪劑……“綠色辦奧”的實踐貫穿于方方面面。
冬奧會期間,將有200輛搭載“氫騰”燃料電池系統的氫能客車為延慶賽區提供交通接駁保障服務。該燃料電池系統由國家電投氫能公司自主研發,這種氫能客車續航里程達630公里,能實現零下30攝氏度低溫啟動,滿足北方城市低溫運行要求。相較傳統化石能源車輛,氫能客車每行駛100公里,可減少約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為保障氫燃料大巴車正常運行,加氫站不可或缺。2021年9月,中國石化北京慶園街加氫站、北京王泉營加氫站、北京燕化興隆油氫合建站、河北崇禮西灣子加氫站等四座服務冬奧加氫站投入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月6日,國內首座站內氫氣檢測實驗室——中國石化西灣子氫氣檢測實驗室在河北崇禮正式投運。該實驗室能完成燃料電池氫氣的13項典型指標檢測,為保障冬奧會氫能質量安全可靠提供技術支撐。
綠色冬奧還體現在綠色場館上。中國建筑負責改造的五棵松體育中心是全球最大的超低能耗體育建筑,其首次大規模使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使場館實現“零碳”排放。
張家口賽區云頂場館群使用的極索融雪劑則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煤科院自主研發生產。該環保融雪劑不含氯鹽、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組分,避免了對環境的危害,而且含有鉀等植物營養元素,融后的雪水還有助于促進綠植的生長效率更高。
多個“第一”彰顯科技成色
北京冬奧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是由中國五礦承建的我國首條雪車雪橇賽道,蜿蜒盤旋在莽莽群山之中,被稱為“雪游龍”。賽道長度大、落差大、彎道多,建設團隊從零起步,通過技術攻關解決了賽道精度和溫差控制難題,首次實現360度回旋彎道一次噴射成型。
據介紹,中央建筑企業從選址規劃到周密設計,從緊張建設到高效測試,如期完成了12個冬奧競賽主場館中的10個場館參建(改造)任務。
例如,中國中鐵提前一年建設完成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是我國建設的首個跳臺滑雪場地,也是全球首個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滑雪中心,首個在頂部出發區設置大型建筑物的跳臺滑雪場地,首次應用了符合國際標準的競技型人工剖面賽道設計方法與建造關鍵技術,為國內首創。
中交集團參建的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是我國第一條符合奧運標準的高山滑雪賽道。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參與了76個項目的設計、規劃和咨詢工作。
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我們向國際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也為奧林匹克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大到場館建設、基礎設施,小到火炬、衣裝,一項項創新成果彰顯著“科技冬奧”的底色。
中國鐵建等企業承建的京張高鐵項目,是中國首條建成投用的智能高鐵,采用自主可控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多項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北京和崇禮兩個賽區間的通勤時間縮短至1個小時內。
2021年9月,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聯合中國一汽,研發制造的首輛國產雪車問世,結束了雪車裝備長期以來被外國品牌壟斷的歷史。經過測試,國產雪車的風阻系數,較進口同類雪車降低了5%,車速提高了3%。
中國石化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飛揚”披上了碳纖維“外衣”。據了解,碳纖維的質量只有鋼的1/4左右,強度卻是鋼的7-9倍,具有“輕、固、美”的特點,能夠在高于800攝氏度的氫氣燃燒環境中正常使用,還可有效解決傳統金屬材料手感不好的問題,避免冰涼觸感。冬奧會安保民警防寒衣裝的保暖“內芯”70%是采用中國石化儀征化纖研發生產的新材料制成,為冬奧加油“保暖”。
國家速滑館幕墻外22條高低盤旋、似環繞飄舞的“冰絲帶”創意光影由中交集團所屬中國城鄉旗下良業科技打造,通過彩釉膜的導光效果把光導進玻璃,使燈光呈現出特殊的柔和效果,光色方面精選了符合國家速滑館的藝術調性,還設置了日常模式、賽事模式、慶典模式等滿足多重展示需求。
5G智慧賦能保障體系
1月21日上午8時10分,由中車集團參與研制的“瑞雪迎春”復興號智能動車從清河站開出,一站直達太子城站,正式開啟賽時運輸服務。
列車發車、運行、停車、車門開閉全自動,運行狀態自感知,各類故障精準預測……這輛為北京冬奧會量身定制的“豪華專車”,不僅實現了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還在全球首次依托5G技術打造超高清直播演播室,實現超高清信號的長時間穩定傳輸。
智慧冬奧還體現在更多領域。三家中央電信企業運用5G賦能智慧冬奧,建立了智慧通信網絡和運行保障體系。
“今天一早上就雪花飄飄,雖然天氣很冷,但TTOC的小伙伴們都在緊張而有序的完成冬奧業務開通交付工作……23號TTOC就要轉為24小時運轉了……”中國聯通冬奧通信運行指揮中心(TTOC)通信副經理許欣在1月20日的冬奧日記中如是寫道。
1月10日,中國聯通冬奧通信運行指揮中心(TTOC)正式對外啟用,全面投入冬奧通信運行保障體系的指揮調度工作。
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期間,全部賽事的指揮運行網絡(OIN)、賽時媒體轉播傳送網絡(BCN)和賽會基礎通信服務,都將通過奧運通信網絡(OTN)這列“高速列車”連接到全部場館。TTOC正是這趟“高速列車”的“司機”,對北京、張家口兩地三賽區全部奧運場館及設施的通信信息網絡,實行實時的統一監控(自動巡檢)、統一調度,統一響應和統一服務。
中國電科則利用大數據技術,交出“智”理交通方案,河北省TOCC張家口分中心項目便是典型代表。如果將賽區復雜的車輛道路比作人體的血液血管,那么TOCC則是大腦。冬奧會期間,張家口賽區道路暢通、車輛運行、場站占用率等情況,將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綜合監測和預警,并及時有效確保冬奧期間交通運輸安全。
其他央企也紛紛結合自身業務,高質量高標準抓好肩負的服務保障工作。1月20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管網集團北京管道公司獲悉,該公司為保障奧運圣火全面燃放星空,正全力打好打響“戰疫情、保冬供、保冬奧”之戰。
彭華崗表示,冬奧會期間,還將繼續組織有關央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精益求精,做好冬奧的服務保障工作,為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作出國資央企的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