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京冬奧組委公布的數據,本次冬奧會賽事示范運行超1000輛氫燃料汽車,是全球最大的一次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這既是對氫燃料汽車的一次產品驗證過程,也是過去10多年來我國推廣氫燃料汽車產業的成果展示。
北京冬奧會主火炬(圖片來自新華網直播)
冬奧會上的“氫元素”
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館“鳥巢”盛大舉行,驚艷全球。其中,從“大火”變“微火”的主火炬成為獻給觀眾的一個驚喜。主火炬所使用的燃料正是氫氣,與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主火炬一小時大概消耗5000立方米燃氣相比,本次北京冬奧會主火炬產生的碳排放量大概僅是2008年的1/5000,充分實踐了“科技”和“綠色”兩個辦奧理念。
“綠色冬奧”的另一大體現就是投入賽場的1000輛氫燃料汽車,配備30多個加氫站,是全球最大規模的一次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氫燃料電池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只排放水,被稱為“終極環保車”。并且,在城際間、低溫環境以及對燃料補充效率有要求的場景中,氫燃料電池汽車也更具優勢。
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圖片來自中國客車信息網)
事實上,早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氫燃料電池汽車就有過個位數的車輛示范運行。但是由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較長,進入門檻較高,當時的技術成熟度和現在相差很多。經過十幾年培育,目前行業技術水平、材料工藝等方面已經有較大提升。本次北京冬奧會選擇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對“綠色冬奧”理念的踐行,足以表明國家層面對氫能產業應用的初步認可;同時,氫燃料電池汽車順利服務冬奧會,也足以證明該技術路線的可靠性,提振了產業發展信心。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中國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推動和支持已變得非常冷靜、理性,尤其是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國家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更有節奏和章法。
“氫”風背后:政策穩步推動,各地加緊布局
從確立電動汽車“三縱三橫”戰略,首次將燃料電池作為國家級研發重點開始,我國對于氫燃料電池的推廣政策經歷了由調整到穩扎穩打的過程。
2002年,“十五”國家高科技技術研究發展規劃(863 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確立了以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和動力電池為“三橫”的電動汽車“三縱三橫”研發布局。
2019 年,國務院首次將“推動充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氫能源的發展拉開了新篇章。2020年9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示范期暫定為四年。示范期間,五部門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入圍示范的地區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
此外,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明確了氫能作為未來潛力產業的重要地位。2021年12月,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氫能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氫能多元利用。
隨著2021年下半年以來氫能政策升溫,國內各地氫能產業再度迎來發展熱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30個省份、150多個城市在其“十四五”規劃中提及氫能發展,有50多個城市出臺了地方氫能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據統計,2022年1月,全國共有15個省市出臺了氫能相關政策累計28條。山東、上海、甘肅、四川、寧夏、天津、浙江、江蘇8省市1月都出臺了不止一項氫能相關的政策。
政府部門頻繁考察相關企業,進一步釋放利好信息
除了政策加持之外,各地政府還以“一把手”,以及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投資促進等相關部門現場走訪氫燃料相關企業的方式,表示對氫能產業發展的支持。
以氫燃料電池電堆研發生產企業驥翀氫能為例。2021年11月至今,近10個政府考察團走進驥翀氫能,包括張家港市委書記韓衛、蘇州市科技服務中心主任湯寧、張家港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邵軍民、常州科教城黨工委副書記王元兵等在內的政府考察團走進了驥翀氫能位于江蘇張家港市的生產基地,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發展局局長陳文星一行則來到位于上海的驥翀氫能總部,進行參觀交流。
張家港市委書記韓衛考察氫燃料電池電堆研發生產企業驥翀氫能
政府考察團表示,將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幫助企業解決相關問題。希望在政策的參與和支持下,驥翀氫能能夠進一步發展氫能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核心技術,將金屬雙極板關鍵零部件技術做精、做深、做大、做強,攜手創建氫能產業高地。
對氫燃料電池這個新興行業來說,在很多政策缺少執行細則,或者是政策資源顧及不過來的情況下,很難成為政府案頭的緊要工作。如今,政府考察團的實地走訪,反映出氫燃料產業已經進入了政府領導人的視野,配置的政府資源將會增多,鼓勵政策也將落到實處。從氫能發展專項政策的頻頻頒布到相關人員實地考察,反映出氫燃料電池產業真正成為了各地政府工作的優先事項。
根據各省市的規劃目標,到2025年全國預計將建成加氫站超過1000座,推廣氫燃料車超過5.4萬輛。政策的推動,再加之借助冬奧的機遇,氫能車型將得到更多消費者的了解和認可,有望迎來我國氫燃料汽車加速發展的“分水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落地應用將隨之迎來“最好的時刻”。
對氫燃料電池這個新興行業來說,在很多政策缺少執行細則,或者是政策資源顧及不過來的情況下,很難成為政府案頭的緊要工作。如今,政府考察團的實地走訪,反映出氫燃料產業已經進入了政府領導人的視野,配置的政府資源將會增多,鼓勵政策也將落到實處。從氫能發展專項政策的頻頻頒布到相關人員實地考察,反映出氫燃料電池產業真正成為了各地政府工作的優先事項。
根據各省市的規劃目標,到2025年全國預計將建成加氫站超過1000座,推廣氫燃料車超過5.4萬輛。政策的推動,再加之借助冬奧的機遇,氫能車型將得到更多消費者的了解和認可,有望迎來我國氫燃料汽車加速發展的“分水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落地應用將隨之迎來“最好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