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電廠為何會被判“死刑”?
一切討論的根源始于2020年9月,當時我國明確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爭取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之后開始明顯下降,除此之外,爭取在2060年之前實現完全的碳中和。
電力行業就是最主要的碳排放部門,據統計,2020年,我國的電力行業的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37%,這個數據在所有行業當中是最高的,而電力行業當中占比最大的又是火電,所以火電廠就成為了減排的眾矢之的。
許多學者認為如果要加快中國電力行業的深度減排,就必須盡快推進傳統的燃煤電廠逐漸從我國的能源體系當中退出。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比較輕松地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否則,一切就都是鏡中花,水中月,難以實現。
其實全國大多數的火電廠已經虧損多年,據統計,全國1000多家火電廠當中,大概有百分之五十的火電廠處于嚴重虧損狀態。
更有甚者,在2018年,央企的五大電力公司,華電、國電投、大唐、華能和國家能源集團的總負債額度已經達到了1.1萬億元,平均負債率更是達到了73%,虧損面達到54%。
國屬大央企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地方性的中小型火電廠,它們更是舉步維艱。我們以甘肅省為例,截至2018年,地處西北的甘肅省,其19家火電廠總計虧損額度達到176億元,甚至有5家火電廠的負債率都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200%。
雖然各地的火電廠虧損如此嚴重,但是一直以來,壓縮火電廠規模或者裁減火電廠的數量都是很多地方的一大難題。因為火電廠往往規模龐大,能夠創造比較多的工作崗位,這對推動就業,提升地方經濟水平和穩定社會的效果非常明顯,如果突然裁撤火電廠,對地方的各種觸動就會非常明顯。
二、山西、陜西和內蒙的痛苦?
2021年4月22日,在地球日領導人氣候峰會上,國家明確提出,中國在接下來的10年里會嚴控火電項目。具體規劃是,“十四五”期間嚴格控制煤炭資源消費的增長,“十五五”時期將會逐漸削減煤炭資源的消費量。
國家明確提出了嚴格控制火電的信號,“十四五”的嚴格控制增長量和“十五五”的大力削減,事實上已經告訴所有人煤炭消費增長只存在五年的可能性了。
這對山西、陜西和內蒙古這樣的能源大省來說絕對是一個令人絕望的消息,原因無他,這幾個省的產業結構中重化工業所占的比重太高了,短時間內調整好已經“積重難返”的產業結構難度太大了。
但是難度大又如何呢?“去煤化”不但在我國未來會嚴格推進,世界上也已經是國際趨勢,現在已經至少有30個國家和地區承諾到2030年停止使用煤炭發電。
比如歐洲的大國當中,法國已經宣布在今年年初關停所有燃煤發電廠。當然,法國之所以如此激進,并不是說它有多么地悲壯,而是它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所占的比例本就非常低,它的主要電力資源由核能來提供,所以法國的“去煤化”相對比較容易。
除了法國,英國也宣布將于2025年前關閉所有的煤電設施,芬蘭更是提出在2030年前全面禁煤。不久之后,風車之國荷蘭也宣布將從2030年起不再使用煤炭發電。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中國的火電什么時候會完全退出市場?還是適當保留一部分?能夠保留多少?“十四五”期間如果新上馬火電項目可行嗎?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最為關注的方面。
有許多學者根據估算得出的結論是,我國會在2050年到2055年左右完全淘汰傳統的燃煤電廠,如果屆時排放標準更加嚴苛的話,時間甚至有可能會提前到2040年到2045年。
三、新能源能夠順利接班嗎?
針對“火電退出”的觀點,國內也有許多人持反對意見。原因有許多,其中最讓人擔心的就是風電和光電的不穩定性。
因為風電和光電是靠天吃飯的,在現如今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天氣越來越不穩定,天氣越來越難以充分把握規律的情況下,純粹依靠以風電和光電為主的新能源,心里總是覺得不踏實。這也是許多人認為未來不應該讓火電完全退出市場,至少應該保留一部分的原因,因為這樣至少心里不慌。
甚至還有人覺得,我們雖然平常可以明顯減少火電的發電量,但是應該保證生產能力,火電的發電設備等要隨時維修備用,這樣一旦遇到突然用電荒等棘手的情況時,火電還是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最能迅速解決問題的一種能源。為什么許多人有諸多擔心,是因為新能源也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
如果不考慮新能源的缺點和適應性而制定過于激進的火電退出方案,不僅僅會面臨嚴重的技術層面的困難,還會對公眾的心理接受度帶來較大的沖擊,所以要慎重。
四、新能源的問題
考慮到風電和光電受天氣明顯影響而具備的不穩定性,再結合我國現在相對缺油少氣,核電安全和儲能技術還不夠發達,氫能發電還在萌芽狀態之中的具體情況下,如果一刀切式地刪減火電,屆時我國的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就會受到嚴峻的挑戰。
火電完全退出首先帶來的難題就是電力保障問題。因為我國經濟正在高度發展過程當中,經濟體量越來越大,各地經濟發展對電力資源的需求量自然就水漲船高,這就對電力資源的供應量和穩定性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但是這樣的要求,新能源短時間內能夠滿足嗎?目前恐怕還不行。
在各種新能源中,核電的發展空間有限,現在大眾對核電的接受度還不高,也十分擔心其輻射污染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國的核電在沿海地區可開發前景達到2億千瓦,已經建成的有0.65億千瓦,未來開發潛力有限。內陸建核電站的不確定性較大,因為“鄰避效應”導致內地核電的大規模開發十分有難度。
什么是“鄰避效應”,簡單解釋一下。比如要在你家附近建設一個大型的核電廠,這很有可能引發你和周圍居民的恐慌,因為大家都會覺得這個核電廠建在我的下巴跟前,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會對我們周邊的環境質量帶來極大影響,所以你和你周邊的人就會產生明顯嫌惡情緒,產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從而采取堅決的、高度情緒化的抗爭行為。
我國水電的潛能已經開發了絕大部分,剩余沒有開發的水電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這些處于高山峽谷位置的河段,除了開發技術難度極大之外,在開發的過程中如何保證生態環境質量不受損害以及庫區移民和電力向外輸送的電纜架設難度極大,還有國際河流水電開發的爭端問題,所以未來這些地區水電開發的不確定性很大。
氣電因為資源稟賦問題嚴重依賴進口,依賴它會影響我國的能源安全。這是我國在能源建設過程當中一直非常在意和注重的問題,所以注定氣電也不會是未來新能源的主體。
綜合對比來看,最具開發潛力,也最有可能替代火電在我國電力結構中主體地位的就是風電和光電了,但是風電和光電就沒有毛病了嗎?顯然不是如此。
五、風電和光電的問題和前景
風電和光電未來想要成為我國電力資源的主力軍,就必然會面臨和主體電網并網的問題。但是風電和光電在和主體電網并網的過程中,將給電力系統帶來極大的沖擊,這其中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新舊不協同”。
比如湖南省2020年在電力資源方面就遭遇過明顯的“新舊不協同”困擾。據查,2020年,湖南省全年的發電裝機容量為4600萬千瓦,其中火電裝機量為2300萬千瓦,占比為50%,水電和新能源裝機容量也有2300萬千瓦,占比也達到50%。
但是湖南省的風力發電“棄風”現象嚴重,所謂“棄風”就是在風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季節,可以發電,但是因為電網接納能力不足等原因導致風力電機暫停的現象。之所以有嚴重的“棄風”現象就是因為新能源電網和傳統能源的電網不匹配,這個問題不解決,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就一定是空談。
2020年12月,湖南省電力供應突然出現了峰值需求,但是電力供應不足,不得不拉閘限電,其主要原因就是湖南省的河流在冬季是枯水期,冬季流量較小,所以冬季水電發電量也比較小。如果冬季突然遭遇降溫,用電需求猛增的情況下,依靠水電突然增加電力供應是不現實的。
這就是我國電力供應的現實情況,因為區域資源和電力設備負荷之間的矛盾,局部地區的電力供應有可能會出現特殊時段的緊張狀況。但是和二三十年前整體電力供應不足相比,現在的情況是“全年電力過剩但用電高峰期電力短缺”。這樣的電力供需形勢就要求供電能力必須有突擊能力,但是很明顯,風電、光電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唯一具備這項能力的還真就是現在的主力電源—火電。
不可否認的是,老百姓喜歡清潔的電,但是更加不可否認的是,老百姓更加喜歡穩定的電。因此,在電力結構很快就要發生重大變化之前,積極地建設一個穩定的、可以有效保障用電安全的電力系統十分重要。
為此,國家正在做出一系列的努力,比如光電上網和風電并網這樣的難題正在逐步解決中。
我國風電開發主要分布在風力資源豐富但用電需求小且本地電力設備負荷能力較低的西北地區,為了更好地推動風力資源的開發,也為了方便跨區域電力資源輸送和調配,國家耗巨資建設特高壓輸電工程。如此這般后,不但西部優質的可再生資源可以方便地輸送到中東部地區,還可以減少整個中國的化石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其實在能源領域有一個著名公式,這個公式叫做“不可能三角”。它的意思是任何一種能源都不可能同時滿足以下三個特征,供應充足且穩定,價格便宜,清潔環保。所以不論我們的主導能源是哪一種,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和糾結。
不同的時代,我們面對不同的經濟發展形勢和生態需求,所選擇的主導能源就會不同。當下,我們就是要逐漸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提升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比重,是大勢所趨,也是經濟發展和生活環境需求下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