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五大發電等能源央企肩擔央企責任,全力以赴保障能源電力保供,努力實現穩產穩供穩價。在煤電企業燃料成本持續高位的前提下,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依舊增產穩供發揮基礎保障作用,實現發售電量分別同比增長3.6%、6.1%。
昨日,國資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國資委新聞發言人介紹2022年一季度央企經濟運行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在回答“(在疫情反復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國資委將采取哪些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問題時表示,推動中央企業算大賬、強基礎,高質量提供煤電油氣運等基礎服務,降低中小企業運行成本,這也是這兩年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同時披露,(去年央企)在煤炭價格上漲的同時,電力企業保供,煤電業務虧損了1017億元。2021年,火電企業可以說是迎來了“至暗時刻”。煤價一路走高,火電企業大面積陷入虧損的境地,甚至經常出現“發一度電、虧一度電”的情況。據梳理,五大發電旗下,除了內蒙華電暫未公布業績,其他10家火電占比超過50%的上市公司均出現虧損,合計虧損超過300億元。其中,大唐發電虧損92.64億元,華能國際虧損102.64億元。
煤電,目前仍是我國的主體電源,承擔著兜底保障的責任。2021年,由于經濟回暖,我國用電量增長,疊加可再生能源出力不足,有些地區出現了罕見的限電現象。關鍵時刻,煤電企業頂上了!2021年,47%的煤電裝機貢獻了60%的電量。即使面臨“發一度電、虧一度電”的情況,為了保供電,火電企業卻仍舊做到了滿發多發、應發盡發。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持續走低的火電利用小時數也增長明顯。2021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利用小時為4448小時,同比增長237小時。在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煤電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風電、光伏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需要煤電、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來配合承擔調峰調頻任務。國家及地方政策,都曾提及煤電定位轉型,將由主體性電源向著提供可靠容量、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的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轉型。同時,隨著“三改聯動”的提出,各地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進程加快。但是靈活性改造,這對本就舉步維艱的火電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成本。此外,燃煤機組參與深度調峰時,不但供電煤耗會增加,對機組壽命也會有很大影響。保供電、調峰,在煤電擔負這些責任的同時,國家也要為其打造合適的成本疏導渠道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