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電氣首個火電+儲能聯合調頻(下稱“火儲聯調”)項目——廣東粵電大埔電廠儲能調頻項目通過試運行階段,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伴隨著我國電源結構調整,電網調頻、調峰需求加大,火儲聯調項目正在全國多地加快推進。據業內預估,當前,火電調頻配套的儲能裝機容量已達到700兆瓦時-1000兆瓦時。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火儲聯調可縮短火電機組響應時間,提高火電機組調節速率及調節精度,顯著提升調頻綜合性能指標,已被視為當前最有效的調頻方式之一。隨著火儲聯調項目逐步落地實施,未來將釋放更大靈活性資源潛力。
火儲聯調漸受青睞
作為火儲聯調項目的典型案例,此次投入商業運營的廣東粵電火儲聯調項目,利用儲能技術快速精準的響應能力參與電網調頻,拓寬了廣東火電機組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新興商業模式。
據上海電氣輸配電集團技術中心主任陳國棟介紹,廣東粵電項目是在廠內的2×600MW燃煤發電機組配套安裝了18MW/9MWh儲能調頻系統,采用鋰電池和EMS能量管理技術,聯合響應電網AGC(二次調頻)調度指令,以此獲得調頻收益。
“在連續兩個30天試運行期間,項目2臺機組綜合性能指標進入市場前10%,調頻凈收益在市場中名列前茅。”陳國棟表示。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火儲聯調項目在山西、廣東、內蒙古、江蘇、浙江等地的已建、在建和中標項目不斷增多。
如4月8日,福建華電可門發電有限公司發布火電機組儲能輔助調頻EPC總承包招標公告;3月21日,南方電網中標國內迄今規模最大的火儲聯調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廣東臺山電廠1-2號及6-7號機組靈活性(輔助調頻)技術改造EPC公開招標項目;更早前,內蒙古烏拉特發電廠應用儲能系統聯合火電機組開展電網AGC調頻業務。
“近兩年,火儲聯調模式漸受歡迎,項目中標、開工信息不斷,隨著全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推進,火儲聯調前景非常可觀。”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儲能技術中心主任楚攀說。
大幅提升火電靈活性
伴隨新能源滲透率的提升,火儲聯調已逐漸成為電力調頻市場的主要手段之一。那么,這一模式到底有何優勢?
楚攀指出,當前,電力系統對靈活性資源的需求逐漸加大,火電廠通過加裝儲能,可提升火電廠調節性能,在短期之內增加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資源,同時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促進電網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
具體而言,“火儲聯調是火電和儲能共同對電網調頻指令進行出力。火電機組靈活性不足,從爬坡速率這一指標看,煤電機組的爬坡速率一般只有2%-5%/分,遠低于燃氣機組20%/分和水電的50%-100%/分。而通過火電+儲能聯合調頻的方式,能夠發揮儲能快速響應優勢,從技術上提升火電機組響應速度,提高火電對電力系統的響應能力,已被視為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的重要方式。”盛世景智能產業投資總監吳川說。
記者了解到,從實際操作看,火儲聯調項目參與的是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中的AGC調頻市場,火電廠調頻效果主要由機組綜合性能指標K值來體現,K值越高,說明調頻效果越好,收益也越高。“通過加裝儲能,火電廠機組綜合性能指標K值可以提高2倍-3倍,調頻能力明顯提高。”楚攀介紹。
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間
調頻效果提升的同時,火儲聯調模式還可以提高火電項目的調頻收益。
楚攀指出,一個60萬千瓦的火電機組若配置3%的電化學儲能,項目調頻收益可達200萬-300萬元,投資回收期為4年-5年。
國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并網發電廠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與《發電廠并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以及去年9月國家能源局華中能源監管局完成的《華中區域并網發電廠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和《華中區域并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均為火儲聯調項目明確了補償機制。至此,火儲聯調模式收益空間進一步明朗。
“當前火儲聯調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裝機規模較小、自身調節能力較弱的火電機組即便進行了配置儲能的改造,也將面臨利潤空間不斷收窄的可能性,相對而言,裝機規模較大、自身調節能力較強的項目調頻收益相對更有保障。因此,在短期內,火儲聯調在被鼓勵積極發展的同時,還應認識到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和階段性,要根據市場實際需求,合理規劃布局。”楚攀指出,火儲聯調未來還可以拓展到一次調頻市場,進一步拓寬盈利渠道。
吳川進一步表示,經過多年示范總結,火儲聯調在技術方面已沒有太大障礙,但在頂層設計、配套機制、經濟評價方面仍需完善。“未來應科學評價其靈活出力的經濟價值,并給予相應經濟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