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部門需要物業提供允許施工證明,物業卻說需要供電部門的同意才能蓋章。”“物業給出的理由是電力不足,以及人防工程有限制無法安裝。”“沒有私家車位,物業不給裝。”在報道中,新能源車主們給出了充電樁被拒絕安裝的諸多原因。根據描述可以想見,家用充電樁的安裝難題在一線城市、老舊小區會更加凸顯。
“里程焦慮”可以說是困擾新能源車主的最大問題之一。尤其是在冬季續航里程縮水,或是在需要出遠門的情況下,車主們的“里程焦慮”則會更加嚴重。節假日高速服務區充電排隊、凌晨四點起床搶充電樁等討論也時常出現在輿論場。
這種焦慮十分容易共情,就如同我們總怕手機沒電一樣。但如果家里、單位都有充電器,包里有充電寶,附近商場餐廳還有共享充電寶,我們對手機的這種電量焦慮就會減弱甚至消失。而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車主的焦慮如此普遍,正是因為汽車補能并沒有手機充電這么方便。
與公共充電站的費用和時間成本相比,家用充電樁確實是更為理想便捷的選擇。而車主們面臨的安裝被拒問題,反映的正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之間的矛盾。固定車位不足、電網容量有限等許多問題影響了充電樁設備的安裝。對于高速發展的公共充電樁而言,這種矛盾也同樣存在,體現在充電設備分布的科學性、便捷性,以及管理等問題上。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底,全國新能源(3.890, 0.00, 0.00%)汽車保有量達891.5萬輛。“里程焦慮”是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又何嘗不是車企和行業的痛點。駕駛新能源汽車,充電是繞不開的一步。若總是為充電而焦慮,那即便車輛本身的性能、科技感、綠色環保等優勢讓人心動,用戶的整體評分仍然會下降,這很可能會掣肘消費,進而影響行業發展。
提高家用充電樁的安裝率,政策在發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中提到,要加快推進居住社區充電設施建設安裝。明確“居住社區管理單位應積極配合用戶安裝充電設施并提供必要協助”;“新建居住社區要確保固定車位100% 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及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因地制宜推進。”
政策的細化和落地需要多管齊下的推動,補能問題的解決同樣應該依賴合力,充分調動車企等社會相關資源的力量,在擴大增量的同時,探索換電、共享等多元化的補能方式,運用科技和管理上的創新,在發展中逐漸滿足車主的需求。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交通領域碳減排的重要路徑,也是全球汽車產業的重要發力方向。發展中出現短板和不足不可避免,正視痛點,共同為消費創造良好的環境,將會更好地賦能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