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技”,股票代碼:000881.SZ)在深圳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舉行2021年度業績發布會。公司董事長林堅,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胡冬明,總會計師譚劍鋒,董事會秘書楊新春出席發布會。
林堅在致辭中表示,2021年是中廣核技“改革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年”,面對內外部嚴峻挑戰,公司克服困難,圍繞A+戰略,持續以加速器研發與制造為核心,圍繞“更美麗、更健康、更安全”應用領域,實現加速器與輻照、電子束處理特種廢物、新材料、醫療健康產業布局。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合資合作以及行業整合,在核心業務細分市場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99億元,同比增長20.2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61.02億元。
林堅指出,得益于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核技術與傳統產業正在加快實現更加廣泛的結合,必將給人們的生活創造更多更美好的改變。他同時表示,中廣核技將2022年定位為“抓落實年”,公司堅定A+發展戰略,做優做強加速器研發制造、做深做廣加速器應用場景,胸懷“國之大者”,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定捍衛“兩個維護”,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與美好共成長,著力打造國內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第一品牌,為股東、員工、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胡冬明介紹公司2021年度業績表示,中廣核技是中國廣核集團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平臺,以“核技術讓人類生活更美好”為使命,以A+戰略為引領,圍繞“更美麗、更安全、更健康”實施戰略布局。公司自2017年完成重大資產重組以來,已實現戰略到位、布局到位、組織到位,公司財務狀況保持在較為健康水平,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和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加速器研發制造方面,公司持續保持國內工業電子加速器研發與制造領先地位,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聯合研制的單燈絲電子簾加速器(120keV,10mA)已成功應用于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消殺試驗驗證;報告期內,公司通過不斷拓展加速器應用場景,促進加速器銷售,年內確認收入49臺,同比增加68.97%。
在加速器應用方面,公司2021年輻照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1.43億元,毛利率約為36%。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運輻照站15個,共布局60臺加速器(其中9臺用于消毒滅菌),總功率達4632千瓦。電子束輻照加工能力居國內之首,輻照服務收入在國內行業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公司積極打造電子束處理特種廢物環保產業,報告期內持續在印染廢水、化工廢水、制藥廢水、垃圾滲濾液、抗生素菌渣、醫療廢水及固廢等多個行業領域拓展核環保示范項目,現已具備大規模商業推廣條件。此外,公司在全球率先取得電子束滅活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研究成果,目前正在按照最新冷鏈食品消毒指南開展試驗驗證并積極推進示范項目落地。
在質子治療腫瘤系統裝備方面,公司對比利時IBA質子治療技術“引消吸創”工作進展正常,位于四川綿陽的質子治療腫瘤系統裝備制造基地建設進展正常。2021年,在質子治療腫瘤系統裝備領域業務布局首年,便實現1臺質子設備銷售、1臺中標。公司后續將依托已簽約質子腫瘤治療項目進一步做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自主化、國產化進程,加快補齊醫療領域短板,致力建設“健康中國”。
在新材料領域,公司積極對存量業務進行產品性能提升、應用領域拓展、配方工藝優化等,并借助于公司在電子加速器研發制造領域優勢,將電子束技術與材料改性技術相結合,研發出多款具有核技術應用特征的新材料,同時依托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廣核集團在核電和新能源等清潔能源領域的優勢,加大力度研發清潔能源領域新材料,實現公司產品結構轉型,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報告期內,新材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2.05億元,同比增長18.8%。
在科技創新方面,公司堅持“四個面向”,圍繞支撐產業發展的加速器、材料改性、探測器及同位素四大關鍵技術,做深做廣輻照、新材料、測控應用、核醫學四個應用場景,重點提高系統集成和成果轉化兩項核心能力,加快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報告期內,公司新獲授權專利100項、累計達725項,新增標準編制21項、累計達96項;新獲批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3項,外部科研經費創歷史新高;已有7家下屬公司(含托管企業)獲國家及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認定;達勝公司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
胡冬明表示,2022年公司將圍繞“抓落實年”,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國資委“兩利四率”考核要求,踐行“嚴慎細實”工作作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抓好疫情防控與安全生產,做強做優做大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產業。
會議還進行了電話問答互動,就投資者關心的公司經營發展問題進行了解答。來自國信證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國海證券、平安銀行、賽碩基金、信德資產、華融海外等機構的券商分析師和投資人,以及中國證券報等媒體記者共2000多人次實時觀看了網絡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