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陷入能源困境,是近年其所處復雜外部環境作用于脆弱能源供應體系帶來的必然結果。日本試圖通過重啟核電擺脫困境,不僅面臨國際國內巨大的輿論壓力,還需“闖”過嚴格的審查標準。對于日本政府來說,短期內想強推核電彌補能源供應缺口,恐怕并非易事。
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6日向媒體表示,為應對今年電力供需緊張難題,將召開部長會議商討對策。次日,松野博一又代表政府向全國企業和家庭發出節電號召。他表示,預計今年夏冬兩季供電形勢十分嚴峻,希望全國上下盡可能節約電力和能源。政府時隔5年再度召開節能主題部長會議,時隔7年再向全國發布節能號召,足見日本當前面臨的能源困境。
日本電力供應短缺,早有征兆。日本經濟產業省4月份發布的2022年夏冬季電量預備率預測值顯示,今年夏天,日本東北、東京、中部電力所管區域的預測電量預備率為3.1%,僅比最低參考值高出0.1%。而冬季的情況更為惡劣,東京明年1月份、2月份電量預測預備率甚至低至負值。
日本之所以陷入能源困境,是近年其所處復雜外部環境作用于脆弱能源供應體系帶來的必然結果。2011年福島核事故以來,日本一度停用全部核電設施,進口液化天然氣進行火力發電成為主要電力來源。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沖突影響,國際液化天然氣供應受阻,價格漲勢迅猛,加之日元對美元匯率跌至20年來的“冰點”,對日本來說,進口液化天然氣量大價廉的優勢不復存在。作為電力供應的主要來源,火力發電更不容樂觀。據日媒報道,近年來,每年約有200千瓦至400千瓦的火力發電站由于設施老化停止運轉,加上地震、氣溫等環境因素“推波助瀾”,火力發電已成強弩之末。日媒報道稱,今年3月份,受福島縣近海地震影響,日本6座火力發電廠停止運行,又逢反季節寒流導致氣溫急劇下降,用電量激增至隆冬水平,東京電力通過在管轄范圍內發布節電警報,緊急啟用“抽水發電”,才勉強避免大規模停電事故發生。
面對能源困境,日本欲重啟核電補上缺口。5月份以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多個場合親自為核電“造勢”,他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能啟動一座核電站,相當于向國際市場供應100萬噸液化天然氣。他還表示,在俄烏沖突背景下,能源供求已呈緊張之勢,必須通過調配多種能源種類以統籌脫碳、供給穩定和低價,其中核電是能源多樣化的關鍵。經濟產業省日前公布的清潔能源戰略中期報告也明確表示,應將核電與清潔能源共同作為重要電力來源持續使用。
然而,日本重啟核電困難重重。一方面,重啟核電已惹眾怒。在國際上,因福島核泄漏事故和“排廢入海”計劃,日本形象嚴重受損。此前,日本政府大力運作國際原子能機構赴日考察,促其盡速認可“排廢入海”方案,正是希望將不光彩的往事“翻篇”,消除負面國際影響。然而,污水未排,核電又起,勢必遭致周邊國家強烈反對。在國內,政府與民眾關于重啟核電的態度分歧嚴重。日前,島根縣知事丸山達也宣布,同意重啟位于松江市的核電站,但市民團體卻并不買賬,自發聚集在縣廳門口抗議。4月份民調顯示,同意重啟核電的日本民眾不足四成。對于即將迎來參議院選舉的自民黨來說,“贏了核電、輸了選票”恐怕并非最優選擇。
另一方面,嚴格的審查標準進一步加大了重啟核電的難度。據日本電器事業聯合會統計,日本現有的36臺核電機組中,已有27臺機組向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提交了審查申請,但目前只有10臺機組重獲使用,供電占比僅為6%。日媒報道稱,重啟核電的標準審查處理期限為兩年,但實際工作中超期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北海道柏崎核電站從提出審查申請至今已超8年。日本政府將此歸咎于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的“慢作為”。岸田文雄近日更是屢次施壓,稱應強化審查體制,保證審查工作高效合理運行。但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歸根結底是日本政府未能統籌好安全與效率的關系,一邊要顧及民意和國際輿論壓力,另一邊又希望審查工作盡快推進。
此外,依據政府要求的新審查標準,在核電設施通過初步安全審查,獲得當地政府重啟同意后,電力公司還需建造用于應對自然災害的專門設施,以及保障反恐工作的“特定重大事故處理設施”,再由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最終評估風險情況,提出重啟意見。受人力、資源短缺等因素限制,部分電力公司在審查的最后一公里“栽了跟頭”。面對來自政府的壓力,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委員長更田豐志毫不松口。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安全的追求無法妥協,提高審查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電力公司自身加倍努力。”
遠水難解近渴。對于日本政府來說,短期內想強推核電彌補能源供應缺口,恐怕并非易事。
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6日向媒體表示,為應對今年電力供需緊張難題,將召開部長會議商討對策。次日,松野博一又代表政府向全國企業和家庭發出節電號召。他表示,預計今年夏冬兩季供電形勢十分嚴峻,希望全國上下盡可能節約電力和能源。政府時隔5年再度召開節能主題部長會議,時隔7年再向全國發布節能號召,足見日本當前面臨的能源困境。
日本電力供應短缺,早有征兆。日本經濟產業省4月份發布的2022年夏冬季電量預備率預測值顯示,今年夏天,日本東北、東京、中部電力所管區域的預測電量預備率為3.1%,僅比最低參考值高出0.1%。而冬季的情況更為惡劣,東京明年1月份、2月份電量預測預備率甚至低至負值。
日本之所以陷入能源困境,是近年其所處復雜外部環境作用于脆弱能源供應體系帶來的必然結果。2011年福島核事故以來,日本一度停用全部核電設施,進口液化天然氣進行火力發電成為主要電力來源。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沖突影響,國際液化天然氣供應受阻,價格漲勢迅猛,加之日元對美元匯率跌至20年來的“冰點”,對日本來說,進口液化天然氣量大價廉的優勢不復存在。作為電力供應的主要來源,火力發電更不容樂觀。據日媒報道,近年來,每年約有200千瓦至400千瓦的火力發電站由于設施老化停止運轉,加上地震、氣溫等環境因素“推波助瀾”,火力發電已成強弩之末。日媒報道稱,今年3月份,受福島縣近海地震影響,日本6座火力發電廠停止運行,又逢反季節寒流導致氣溫急劇下降,用電量激增至隆冬水平,東京電力通過在管轄范圍內發布節電警報,緊急啟用“抽水發電”,才勉強避免大規模停電事故發生。
面對能源困境,日本欲重啟核電補上缺口。5月份以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多個場合親自為核電“造勢”,他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能啟動一座核電站,相當于向國際市場供應100萬噸液化天然氣。他還表示,在俄烏沖突背景下,能源供求已呈緊張之勢,必須通過調配多種能源種類以統籌脫碳、供給穩定和低價,其中核電是能源多樣化的關鍵。經濟產業省日前公布的清潔能源戰略中期報告也明確表示,應將核電與清潔能源共同作為重要電力來源持續使用。
然而,日本重啟核電困難重重。一方面,重啟核電已惹眾怒。在國際上,因福島核泄漏事故和“排廢入海”計劃,日本形象嚴重受損。此前,日本政府大力運作國際原子能機構赴日考察,促其盡速認可“排廢入海”方案,正是希望將不光彩的往事“翻篇”,消除負面國際影響。然而,污水未排,核電又起,勢必遭致周邊國家強烈反對。在國內,政府與民眾關于重啟核電的態度分歧嚴重。日前,島根縣知事丸山達也宣布,同意重啟位于松江市的核電站,但市民團體卻并不買賬,自發聚集在縣廳門口抗議。4月份民調顯示,同意重啟核電的日本民眾不足四成。對于即將迎來參議院選舉的自民黨來說,“贏了核電、輸了選票”恐怕并非最優選擇。
另一方面,嚴格的審查標準進一步加大了重啟核電的難度。據日本電器事業聯合會統計,日本現有的36臺核電機組中,已有27臺機組向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提交了審查申請,但目前只有10臺機組重獲使用,供電占比僅為6%。日媒報道稱,重啟核電的標準審查處理期限為兩年,但實際工作中超期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北海道柏崎核電站從提出審查申請至今已超8年。日本政府將此歸咎于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的“慢作為”。岸田文雄近日更是屢次施壓,稱應強化審查體制,保證審查工作高效合理運行。但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歸根結底是日本政府未能統籌好安全與效率的關系,一邊要顧及民意和國際輿論壓力,另一邊又希望審查工作盡快推進。
此外,依據政府要求的新審查標準,在核電設施通過初步安全審查,獲得當地政府重啟同意后,電力公司還需建造用于應對自然災害的專門設施,以及保障反恐工作的“特定重大事故處理設施”,再由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最終評估風險情況,提出重啟意見。受人力、資源短缺等因素限制,部分電力公司在審查的最后一公里“栽了跟頭”。面對來自政府的壓力,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委員長更田豐志毫不松口。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安全的追求無法妥協,提高審查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電力公司自身加倍努力。”
遠水難解近渴。對于日本政府來說,短期內想強推核電彌補能源供應缺口,恐怕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