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屆金磚國家能源合作論壇在京召開,論壇秉承“立足工商、聚焦合作、服務金磚、面向全球”的理念,以“深化金磚能源合作,助力綠色轉型發展”為主題,設置了開幕式、聯合倡議發布和兩場對話。論壇上發布了《后疫情時代為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貢獻能源力量》聯合倡議書,從“維護能源市場穩定、消除能源貧困、能源產業鏈合作和自主減排”4個方面提出10項共同行動。從2009年葉卡捷琳堡聯合聲明中提出的“確保能源穩定、可持續”到2021年新德里宣言中提出的“能源轉型和加強能源安全”,各國共識不斷加深。
金磚國家經濟體量大,是世界經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在全球能源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別占全球40%、8%和25%,南非、巴西和印度的太陽能、俄羅斯和中國的風能、巴西的生物質能具有顯著的資源優勢。近年來,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能源合作成果顯著,并在與各國能源電力項目合作不斷加深互助互濟,共同推進能源轉型升級。
巴西(Brazil)
巴西是西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中國和巴西兩國積極探討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巴西的“投資伙伴計劃”、“前進計劃”等發展戰略和規劃對接,進而推動兩國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等領域合作。2014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巴西期間,中巴兩國發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巴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聲明》表示,“雙方強調清潔、高效、可再生能源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強調有必要加強對彼此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的了解,以明確雙方共同點和互補優勢,從而鼓勵政府、學術界和企業界在相關領域合作。雙方歡迎中巴就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開展討論,鼓勵在生物燃料、太陽能、風能等領域開展合作。”
巴西水能,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位居南美洲國家第一位(截至2018年),其中,水電約占巴西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的76.8%。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巴西化石能源供給日趨緊張,煤炭和天然氣均需大量進口。為降低化石能源對外依存度,培育本國可再生能源這一新的經濟增長點,巴西政府計劃到2030年前,使本國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增加至28%-33%,力爭到2024年分別新增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裝機27吉瓦、7吉瓦、27吉瓦,使水電裝機占比降至56.7%,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占比分別增加至11.6%、3.3%。
目前中國與巴西可再生能源合作主要集中在水電領域,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電裝備公司、中國西電集團公司等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參與了巴西多個水電項目的開發、建設及運營。此外,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巴西公司、中國國網有限公司下屬的巴西CPFL新能源公司,以及三峰環境旗下的三峰卡萬塔公司分別參與了巴西部分光伏發電、風電,以及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合作。
2014年2月,國網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所屬巴西控股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Eletrobras)以51%∶49%股比組成聯營體,中標巴西±800千伏美麗山水電特高壓直流送出一期項目。
2017年9月,在中巴兩國元首見證下,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正式獲得巴西美麗山二期項目開工許可證,該項目是國家電網公司在海外首個獨立中標、自主建設并全面采用中國設備的特高壓直流工程,也是中國首次輸出國際頂尖輸變電技術和裝備的項目。
國家電網公司分別于2012年和2016年4月,中標巴西特里斯皮爾斯水電送出一期、二期輸電特許經營權項目。
2018年9月,國網國際公司下屬巴西CPFL新能源公司在巴西2018年A-6發電項目招標中,成功中標謝羅賓水電項目。
國家電網公司除參與巴西水電工程建設外,還通過股權收購控股或參股了巴西數個輸電或可再生能源企業,在巴西實現了電力發、輸、配、售業務的全面覆蓋,國電公司目前已經成為巴西第三大輸電運營商。
除國家電網公司外,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也參與或收購了巴西數個水電項目。早在2013年,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通過下屬的中國三峽巴西公司收購了葡萄牙電力集團、巴西國家電力集團等巴西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及運營商持有的5個水電和11個風電項目。
2015年11月,中國三峽集團巴西公司中標巴西圣保羅州電力公司(Cesp)下屬的朱比亞(Jupiá)和伊利亞(Ilha Solteira)兩座水電站的特許經營項目,特許經營權三十年,總裝機容量約5吉瓦。
截至2018年10月,三峽巴西公司已經在巴西擁有17座水電站、11座風電場和1家電力交易公司,可控裝機和權益裝機容量約828萬千瓦,是巴西第三大發電公司。
除國家電網公司、長江三峽集團之外,2017年9月,國家電投海外投資有限公司下屬巴西圣西芒水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巴西電力監管局正式簽署了巴西圣西芒水電站30年期特許經營權協議,該水電站位于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圣維多利亞城巴拉那伊巴河流域,處在巴西負荷中心地帶,總裝機容量171萬千瓦,是巴西第九大水電站。2018年5月,國家電投接管圣西芒水電站,正式實現自主運營。
中巴風電合作發展較早,早在2013年,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即通過下屬中國三峽巴西公司收購葡萄牙電力集團、巴西國家電力集團所屬的11個風電項目開始進入巴西風電市場。
此外,2018年9月,國網國際發展公司下屬的巴西CPFL新能源公司中標巴西加美萊拉風電項目,該項目位于巴西北大河州,總投資4.7億雷亞爾(約7.9億人民幣),裝機容量7.97萬千瓦,年利用小時數4012小時,保證出力3.65萬千瓦,監管市場中標電價89.89雷亞爾/兆瓦時(約合1481.9元/萬千瓦時),計劃于2024年開始交付電力。
俄羅斯(Russia)
俄羅斯是全球三大傳統能源主要生產國,也是全球主要出口大國,在天然氣、石油產量遠超其他種類能源。煤炭需求較小,電力能源占比亦在10%左右,整體消費結構較為均衡。另外,俄羅斯正嘗試通過設備本地化和獲得必要的能力來逐步投資可再生能源。政府正在努力為可再生能源創造條件,使其在特定地區具有經濟競爭力。
俄羅斯境內傳統能源儲量充足,開采能力居于全球前列,能源的進口需求自1995年以來處于低位。境內生產的傳統能源部分用于出口,其三大能源的出口量整體呈上升趨勢,中間偶有波動。歐洲是俄羅斯能源的主要出口地區,但近年來,俄羅斯的出口重心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
中俄電力合作歷史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2-2004年的萌芽期。彼時,中國改革步伐加快,各地經濟建設大發展,電力需求猛增。俄羅斯剛經歷蘇聯解體,大量工廠處于停產狀態,電力資源富裕,中國開始與俄羅斯在電力領域展開初步合作。
第二階段,2005-2014年的發展期。2005年3月,中俄簽署了《中俄深化合作備忘錄》,計劃將俄羅斯的電力資源輸往中國。
2005年7月,雙方簽署了電力長期合作協議,就送電方式、送電規模、定價原則、進度安排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達成了一致,促進俄方向中國大規模出口電力。
2006年11月,雙方簽署了俄羅斯向中國供電項目第一階段的購售電合同,雙方電力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2007年1月-2009年2月,受俄羅斯電力體制改革及中國出口電力價格大幅度上漲等因素影響,對俄購電業務處于暫停狀態。
2008年,中俄雙方達成恢復供電的共識。2009年3月,110千伏布黑線和220千伏布愛甲乙線全面恢復供電。
2011年,中俄建立了500千伏輸電線路阿黑線,2012年正式運營。
2012年,中俄兩家電網公司簽訂了未來25年的供電協議,到2037年前,俄羅斯將向中國供應1000億千瓦時電量。
2013年,中俄兩國的電力公司簽署多個電力合作的協議,包括輸電站建設與改造,以及電力項目的合作開發,通過高壓或特高壓跨國直流輸電線路向中國送電等。
當年,中方協議計劃購進俄電33.5億千瓦時。后為確保東北地區能源供應充足,雙方在協議基礎上新增購電量1.5億千瓦時,電力年購電量同比增長36.08%。
第三階段,2015年至今的深層次合作期。
2015年,中國國家電網與俄羅斯國家電網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電網建設與升級改造、EPC等業務開展上,開展深層次合作,豐富雙方電力能源合作內涵。
2016年6月,中俄兩大電網公司簽署雙方股東協議,成立合資企業,將投資俄羅斯輸配電網,建設、運營和總承包業務,將中國資本、技術和專業知識引入俄羅斯電力行業,進一步加強電力能源領域的深度合作,促進地區地緣政治穩定,這是中俄合作的里程碑。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俄電力貿易量2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四季度,中俄電力貿易規模從原計劃的7億千瓦時提升至16.4億千瓦時,增幅134.29%。
2021年12月,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接受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專訪時表示,俄羅斯穩居中國第一大電力進口來源國。
印度(India)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截止到2019年9月底,印度總裝機容量366GW,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包括水電)為130GW,印發電構成35%來自于可再生能源,55%來自于煤電,2%來自于核電,其余8%來自于水電及其他來源。到2040年,印度能源需求將占全球能源需求項目新增的40%。
印度正處于電力建設高峰期。為改善電力短缺現狀,“十三五”(2017.4~2022.3)計劃新增裝機147GW,年均電網投資超千億美元。印度能源與電力短缺,電網尚處成長期,為中國制造提供增量市場。我國電力設備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開拓印度市場,從2004年開始規模性進入,近年來一直是印度發電設備主要供應商。據印方的統計,2018~2019年,印度電力部門總進口額為7100億盧比,其中2100億盧比來自中國,占據了其進口額的30%左右。
我國傳統的火電設備在印度“十一五”、“十二五”(2007~2017年)中,憑借“供貨及時、價格低廉、質量上乘”等優勢成功中標多個發電廠,上海電氣、哈電集團、東方電氣都實現了對印度市場的批量出口。
據統計,印度“十一五”期間新增裝機容量55GW,中國電力設備占了所需設備的34%;“十二五”前三年新增裝機容量中,超過一半的設備由中國制造商提供。中國三大發電設備制造商,中國東方電氣集團、上海電氣集團以及哈爾濱電氣集團都與印度進行過一系列電力設備合作。2004年,東方電氣成為第一個在印度簽下大型工程設計、采購和建設項目的中國發電設備制造商;
2007年,東方電氣(印度)有限公司設立,成為中國發電設備制造企業在印度建立的第一個公司;
2012年,東方電氣的火電發電設備在印度的訂單量已經達到約40GW,同年東方電氣在印度首個水電項目成功投運。
2010年,上海電氣集團與印度電力企業簽署價值100億美元的電力設備合同,3年內提供30GW的燃煤發電設備。
2012年上海電氣印度公司成立,印度成為上海電氣最大的海外市場,中標12個電站建設項目。
自2007年起,哈爾濱電氣集團相繼在印度市場承攬了多個600兆瓦等級機組項目,到2015年出口印度600兆瓦等級機組的總臺數達到24臺套,總容量15GW。
2012年印度政府對電力設備進口強制征收21%的進口稅費,同時取消了針對裝機容量超過1000MW的超大型發電項目的免稅措施。此外,由于印度國家電力“十三五”規劃(2017~2022年)中將不再增加新的煤電項目,繼續提高新能源發電比例,所以我國傳統的火電、水電出口印度市場力度減弱。
印度“十二五”(2012~2017年)大力扶持新能源,印度光伏產業進入蓬勃發展期2016年4月~2017年1月間,印度進口太陽能設備價值21.7億美元,其中進口中國設備達到19億美元,占比87%。2018年中國對印度組件出口份額由2017年的29.8%降至15.2%,2019年中國對印度組件出口份額降到7.8%。
印度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也大力發展高壓輸電線和變電站。此外,印度日益增長的清潔能源需求加速了印度市場對智能電網的發展。2014年印度開始相繼發布城市和農村配網升級方案,重點投資智能電表、配網自動化等領域,帶給中國配網企業機遇。比如低壓電器產品,2018和2019年出口印度市場金額為4.5億美元左右,我國低壓電器出口產品中約59%是面向亞洲眾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需求逐年旺盛。
用電方面,2019年我國電機出口印度市場金額為3.99億美元,占電機出口的4%左右。印度一直依賴電力設備進口,印度政府對中國電力設備總是抱有“愛恨交加”和“戒備”的心態。“愛”是因為物美價廉的中國電力設備一直在印度各個電廠承擔著重要的工作;“恨”是因為大量進口中國電力設備,對其本土電力設備企業造成巨大壓力。印度制造業缺乏競爭力是不爭的事實,莫迪政府要投入100萬億盧比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中國企業憑借成熟可靠的技術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承包工程方面具有明顯競爭優勢。
南非(South Africa)
南非電力供給結構相對單一,火電占比超過90%。南非能源部提出,到2030年將水電之外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14.5%。近年來,眾多中國企業來到南非,助力當地清潔能源開發。中國國家能源集團龍源南非公司承建并運營的德阿風電項目,是南非已投產的規模最大的風電項目之一。德阿風電項目于2017年建成投運,是中國在非洲第一個集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風電項目。項目裝機容量24.45萬千瓦 ,每年可為當地供應穩定的清潔電力約7.6億千瓦時 ,相當于節約標準煤21.58萬噸 ,減排二氧化碳61.99萬噸 ,滿足當地30萬戶居民 的用電需求,有效優化當地能源結構、推進清潔低碳發展。
自 2000 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的過去 20 年里,中國在非洲的能源相關的公共融資(public finance)廣泛覆蓋煤電、核電、水電、風能和太陽能等。在能源合作方面,中國政府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南非電力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2017年,中國和南非能源部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成立了以中國電建南部非洲公司牽頭的南中經貿協會能源委員會,為中資企業在南非開展能源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隨著去年中非合作論壇下中非氣候宣言以及《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等指引性文件的頒布,加之金磚機制下的跨區域多邊合作在氣候和能源方面的日益緊密,中南兩國有望在此領域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合作上開展更多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