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風能理事會公布了一組數據:2021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創記錄,其中浮式海上風電表現尤其突出,共新增5.7萬千瓦,總量累計達到了12.14萬千瓦。按當前形勢,到2030年,全球浮式海上風電裝機總量有望達到1890萬千瓦,這一數值較去年預期提高了14%左右。
現實情況是,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進軍浮式海上風電領域。
如,2022年3月,法國首次提出浮式海上風電場建設計劃,宣稱將在地中海海域開發裝機容量50萬千瓦的浮式海上風電項目,并上調了海上風電發展目標,準備利用至少3億歐元的資金支持浮式海上風電產業。日本、韓國、英國等也都相繼推出了海上風電競標計劃,擬借此實現“雙碳”目標。
而在浮式海上風電領域,我國亦是“先行者”之一。政策上,《“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將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積極推進深遠海海上風電降本增效,開展平價示范;技術上,“三峽引領號”和海裝“扶搖號”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實踐成果上,2021年7月,我國首臺漂浮式海上風電試驗樣機在廣東陽江順利安裝并交付。
本月初,中歐漂浮式海上風電合作論壇在海南萬寧開幕。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力爭“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中國首個漂浮式商業化海上風電項目,還將在資源和建設條件好的區域推動一批百萬千瓦級深遠海海上風電示范工程開工建設。”隨后,中國電建透露,其近期將在萬寧海域投資建設裝機規模為100萬千瓦的全球首個規模化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
為什么偏偏是浮式海上風電?
一直以來,海上風電憑借其發電量可觀、選址靈活等優勢備受業界青睞,但由于各國海域地理條件不僅相同,傳統固定式海上風電在安裝時也容易受到限制。于是,能突破空間局限、走向更深遠海域的浮式海上風電就成了“香餑餑”。據統計,全球范圍內可開發的浮式海上風電住那估計規模最高可達固定式海上風電的4倍左右。
我國深遠海風資源儲備也稱得上是“風電富礦”,可達1268GW(約合12.68億千瓦)。在國家政策的大力倡導下,地方也在加緊布局深遠海風電項目。6月1日,《福建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轉向規劃》發布,提到“十四五”時期,將“新增開發省管海域海上風電規模約1030萬千瓦,力爭推動深遠海風電開工480萬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歐洲的設計理念,我國漂浮式風機以整機廠商為主導尋求解決方案,以最大程度追求項目的經濟性,可更進一步挖掘深遠海風電項目的平價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