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第31次歐佩克+部長級會議通過視頻方式舉行。會議決定9月微額增產10萬桶/日,遠少于前3次部長級會議公布的6月43.2萬桶/日、7至8月64.8萬桶/日的增產幅度。10萬桶/日僅約為1‰的全球石油需求。對于8月石油剩余產能達220萬桶/日的歐佩克+而言,增產10萬桶/日意味著近乎進入穩產或限產周期。全球石油產能增減不僅僅是能力問題,更是產油國心態、預期與利益權衡問題,反映了供應端的博弈。
油價回落促歐佩克+收緊增產幅度
全球原油剩余產能常隨經濟盛衰反向跌宕起伏。根據6月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全球原油剩余產能》報告,由于疫情、需求減少、歐佩克+大幅減產,2020年和2021年剩余產能分別增至700萬桶/日、680萬桶/日。隨著疫情緩解、經濟復蘇、需求回升,今年5月全球石油剩余產能跌至328萬桶/日,開始進入新一輪低迷周期。全球剩余產能高位周期與經濟增長周期皆為10至15年,經濟繁榮、油價高時剩余產能低。
剩余產能的可用性與轉化率常和石油市場緊張和全球油價變化有關。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統計,截至今年6月,歐佩克+原油剩余產量為460萬桶/日,其中歐佩克為400萬桶/日,主要集中在沙特和阿聯酋。沙特歷史上擁有最大石油剩余產能,通常用于調控國際石油市場的剩余產能為150萬—200萬桶/日。阿聯酋能源部長6月底表示,阿聯酋已接近316.8萬桶/日的產量上限。阿聯酋稱,該國與沙特無剩余產能,無法短期內大幅增產。
在增產意愿不強時,歐佩克+剩余產能難以轉化為市場供應。6月,歐佩克+實際產量比計劃低約300萬桶/日。沙特將日產量提高了15.9萬桶至1059萬桶,較計劃低約70萬桶。歐佩克7月只完成了60%的增產目標。歐佩克+國家增產承諾的兌現率也不高。過去兩年歐佩克+實際產量比承諾量少5億桶。
歐佩克+是否釋放剩余產能取決于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歐佩克+有一定增產能力,不等于愿在外部壓力下增產,其主要考慮油價水平與利潤預期,若油價上漲則增產幅度增大,反之則不增產或減產保價。近期,由于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布倫特油價8月4日跌至94.12美元/桶,低于俄烏沖突前一日的96.84美元/桶。出于對后市油價低迷的擔憂,第31次歐佩克+會議調整之前油價高位期“小幅勻速增產”的策略,大幅收緊增產幅度。10萬桶/日的增幅遠低于市場預計的30萬—40萬桶/日,國際油價應聲走高,歐佩克似乎取得限產保價的效果。若后市油價持續下調,不排除9月第32次歐佩克+會議提出10月后穩產或減產,以提振油價。
油價下跌時歐佩克產能有余、意愿不足,非歐佩克國家只好自籌來彌補。8月歐佩克+會議宣稱慎用石油剩余產能,被視為回絕美國大幅增產要求。IEA稱,今年非歐佩克預計增產190萬桶/日,其中美國預計增加130萬桶/日,加拿大、巴西、挪威和中國也會增產。
全球具備增產能力但動力不足
從全球石油產能看,石油市場有一定調控潛力。2021年,全球石油產量同比提高1.3%至44.23億噸,全球石油儲量為2362.3億噸,下降0.2%。IEA今年7月《石油市場報告》顯示,全球石油供應6月增加69萬桶/日,至9950萬桶/日;到年底將增加180萬桶/日至1.013億桶/日,2023年達1.011億桶/日。
歐佩克+國家具有石油增產能力。IEA與歐佩克統計,歐佩克+19國原油產量從5月的4325萬桶/日增至6月的4360萬桶/日,6月總產能為4988萬桶/日。其中歐佩克產量為2871.6萬桶/日,較5月增加23.4萬桶/日,主要增產國是沙特(+15.9萬桶/日)、阿聯酋(+3.9萬桶/日)等。
非歐佩克國家中美國是潛力股,但增產空間有限。截至7月底,美國原油產量達1210萬桶/日,比疫情前峰值低約90萬桶/日。EIA稱,美國42家勘探與生產上市石油公司原油產量約占美國總產量的33%,其運營現金、資本支出大增,但產量仍比疫情前水平低10%。美國七大頁巖油產區單井產量自去年年初以來持續下滑,整體抑制了頁巖油產量增長。
釋放剩余產能是供給側的供應,釋放儲備是需求側的應急供應。石油儲備是抵御油荒的“甘霖”,抵擋油氣價格“海嘯”的港灣。IEA 7月石油月報顯示,當前全球石油庫存由于大量釋放而處于較低水平。8月歐佩克+會議指出,6月經合組織石油庫存為27.12億桶,同比減少1.63億桶。
供應端博弈重塑未來石油市場
全球石油供給側的競爭將對未來石油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一是使世界石油市場供需失衡、“東升西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打擊原油消費。世界銀行預計,今年全球GDP增長率將從去年的5.7%放緩至2.9%。IEA預計,全球石油需求今年將增長170萬桶/日至9920萬桶/日。西方面臨地緣政治沖突、通脹加息,市場相對疲軟。東方新興經濟體從疫情中復蘇、需求增加,成為石油市場發展的火車頭。
二是使石油投資與供應增加,油價震蕩回調。驅動石油產能的動力來自于投資。“雙碳”導向影響能源投資格局,近10年全球油氣上游投資持續下滑。8月歐佩克+會議稱,石油投資不足致使產能與供應減少。據IEA《2022年世界能源投資報告》,世界石油投資從2014年的7000多億美元降至2021年的3500億美元,2022年不足5000億美元,占總能源投資2.4萬億美元的20.8%。2022年全球油氣行業凈利潤將增至4萬億美元,可能為加大石油投資、增加產能、加快能源轉型提供資金。
未來油價震蕩回調概率較大。對油價而言,石油投資與供應增加是利空,“雙碳”導向、疫情反復、地緣政治沖突、供應短缺與限產保價支撐油價。疫情沖擊石油市場,先是通過降低需求倒逼石油投資減少、價格下跌,待疫情緩解需求回升后,石油產能受損,供不應求、價格飛漲。
三是使石油市場全球化受阻。石油產業鏈、價值鏈與儲運鏈脫節,以往相對全球化的石油市場現在一定程度被割裂。因被制裁俄羅斯石油出售不暢,歐洲等消費者卻難以獲得足夠石油。石油消費市場想方設法開拓新的供應來源地,石油市場面臨重心轉移、重構。歐洲油氣短缺嚴重、價格居高不下,形成“歐洲石油溢價”,拖累經濟,降低石油需求,不利于石油市場可持續發展。面對油價高漲,世界可調整供需地理布局、重新疏浚石油全球化通道,通過全球石油互聯互通網絡彌補供應缺口,平抑油價。
面對復雜的形勢,增儲上產、建立健全石油儲備釋放機制對能源安全非常重要。2020年石油過剩、價格低迷時,一些消費國逢低收儲了不少石油,如今更能看出這是非常明智之舉。在增產不夠、油價高時釋放石油儲備是較好選擇,可滿足急需,待逢低再收儲。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
油價回落促歐佩克+收緊增產幅度
全球原油剩余產能常隨經濟盛衰反向跌宕起伏。根據6月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全球原油剩余產能》報告,由于疫情、需求減少、歐佩克+大幅減產,2020年和2021年剩余產能分別增至700萬桶/日、680萬桶/日。隨著疫情緩解、經濟復蘇、需求回升,今年5月全球石油剩余產能跌至328萬桶/日,開始進入新一輪低迷周期。全球剩余產能高位周期與經濟增長周期皆為10至15年,經濟繁榮、油價高時剩余產能低。
剩余產能的可用性與轉化率常和石油市場緊張和全球油價變化有關。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統計,截至今年6月,歐佩克+原油剩余產量為460萬桶/日,其中歐佩克為400萬桶/日,主要集中在沙特和阿聯酋。沙特歷史上擁有最大石油剩余產能,通常用于調控國際石油市場的剩余產能為150萬—200萬桶/日。阿聯酋能源部長6月底表示,阿聯酋已接近316.8萬桶/日的產量上限。阿聯酋稱,該國與沙特無剩余產能,無法短期內大幅增產。
在增產意愿不強時,歐佩克+剩余產能難以轉化為市場供應。6月,歐佩克+實際產量比計劃低約300萬桶/日。沙特將日產量提高了15.9萬桶至1059萬桶,較計劃低約70萬桶。歐佩克7月只完成了60%的增產目標。歐佩克+國家增產承諾的兌現率也不高。過去兩年歐佩克+實際產量比承諾量少5億桶。
歐佩克+是否釋放剩余產能取決于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歐佩克+有一定增產能力,不等于愿在外部壓力下增產,其主要考慮油價水平與利潤預期,若油價上漲則增產幅度增大,反之則不增產或減產保價。近期,由于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布倫特油價8月4日跌至94.12美元/桶,低于俄烏沖突前一日的96.84美元/桶。出于對后市油價低迷的擔憂,第31次歐佩克+會議調整之前油價高位期“小幅勻速增產”的策略,大幅收緊增產幅度。10萬桶/日的增幅遠低于市場預計的30萬—40萬桶/日,國際油價應聲走高,歐佩克似乎取得限產保價的效果。若后市油價持續下調,不排除9月第32次歐佩克+會議提出10月后穩產或減產,以提振油價。
油價下跌時歐佩克產能有余、意愿不足,非歐佩克國家只好自籌來彌補。8月歐佩克+會議宣稱慎用石油剩余產能,被視為回絕美國大幅增產要求。IEA稱,今年非歐佩克預計增產190萬桶/日,其中美國預計增加130萬桶/日,加拿大、巴西、挪威和中國也會增產。
全球具備增產能力但動力不足
從全球石油產能看,石油市場有一定調控潛力。2021年,全球石油產量同比提高1.3%至44.23億噸,全球石油儲量為2362.3億噸,下降0.2%。IEA今年7月《石油市場報告》顯示,全球石油供應6月增加69萬桶/日,至9950萬桶/日;到年底將增加180萬桶/日至1.013億桶/日,2023年達1.011億桶/日。
歐佩克+國家具有石油增產能力。IEA與歐佩克統計,歐佩克+19國原油產量從5月的4325萬桶/日增至6月的4360萬桶/日,6月總產能為4988萬桶/日。其中歐佩克產量為2871.6萬桶/日,較5月增加23.4萬桶/日,主要增產國是沙特(+15.9萬桶/日)、阿聯酋(+3.9萬桶/日)等。
非歐佩克國家中美國是潛力股,但增產空間有限。截至7月底,美國原油產量達1210萬桶/日,比疫情前峰值低約90萬桶/日。EIA稱,美國42家勘探與生產上市石油公司原油產量約占美國總產量的33%,其運營現金、資本支出大增,但產量仍比疫情前水平低10%。美國七大頁巖油產區單井產量自去年年初以來持續下滑,整體抑制了頁巖油產量增長。
釋放剩余產能是供給側的供應,釋放儲備是需求側的應急供應。石油儲備是抵御油荒的“甘霖”,抵擋油氣價格“海嘯”的港灣。IEA 7月石油月報顯示,當前全球石油庫存由于大量釋放而處于較低水平。8月歐佩克+會議指出,6月經合組織石油庫存為27.12億桶,同比減少1.63億桶。
供應端博弈重塑未來石油市場
全球石油供給側的競爭將對未來石油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一是使世界石油市場供需失衡、“東升西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打擊原油消費。世界銀行預計,今年全球GDP增長率將從去年的5.7%放緩至2.9%。IEA預計,全球石油需求今年將增長170萬桶/日至9920萬桶/日。西方面臨地緣政治沖突、通脹加息,市場相對疲軟。東方新興經濟體從疫情中復蘇、需求增加,成為石油市場發展的火車頭。
二是使石油投資與供應增加,油價震蕩回調。驅動石油產能的動力來自于投資。“雙碳”導向影響能源投資格局,近10年全球油氣上游投資持續下滑。8月歐佩克+會議稱,石油投資不足致使產能與供應減少。據IEA《2022年世界能源投資報告》,世界石油投資從2014年的7000多億美元降至2021年的3500億美元,2022年不足5000億美元,占總能源投資2.4萬億美元的20.8%。2022年全球油氣行業凈利潤將增至4萬億美元,可能為加大石油投資、增加產能、加快能源轉型提供資金。
未來油價震蕩回調概率較大。對油價而言,石油投資與供應增加是利空,“雙碳”導向、疫情反復、地緣政治沖突、供應短缺與限產保價支撐油價。疫情沖擊石油市場,先是通過降低需求倒逼石油投資減少、價格下跌,待疫情緩解需求回升后,石油產能受損,供不應求、價格飛漲。
三是使石油市場全球化受阻。石油產業鏈、價值鏈與儲運鏈脫節,以往相對全球化的石油市場現在一定程度被割裂。因被制裁俄羅斯石油出售不暢,歐洲等消費者卻難以獲得足夠石油。石油消費市場想方設法開拓新的供應來源地,石油市場面臨重心轉移、重構。歐洲油氣短缺嚴重、價格居高不下,形成“歐洲石油溢價”,拖累經濟,降低石油需求,不利于石油市場可持續發展。面對油價高漲,世界可調整供需地理布局、重新疏浚石油全球化通道,通過全球石油互聯互通網絡彌補供應缺口,平抑油價。
面對復雜的形勢,增儲上產、建立健全石油儲備釋放機制對能源安全非常重要。2020年石油過剩、價格低迷時,一些消費國逢低收儲了不少石油,如今更能看出這是非常明智之舉。在增產不夠、油價高時釋放石油儲備是較好選擇,可滿足急需,待逢低再收儲。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