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1日,由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和國家鄉村振興局開發指導司共同指導,中國能源研究會、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能源研究會城鄉電力(農電)發展中心、中國能源研究會農村能源專委會和國能聯合傳媒集團聯合承辦的“2022(首屆)農村能源發展大會暨清潔能源裝備展”(簡稱“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來自政府、科研、企業等機構單位的負責人和特邀專家學者,就“落實雙碳戰略·服務鄉村振興·能源綠色發展”的主題,開展了交流探討。有來自國家政府部門、央企集團、科研院所等領導、專家及產業企業、社團組織、金融、媒體機構等各方代表參會,為遵守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大會以線下、線上方式同步舉辦,農村能源工作者、相關機構的線上參會代表同時在線12萬余人,累計播放總量突破100萬人次。
(圖)2022(首屆)農村能源發展大會盛況
在大會開幕式后的院士專家論壇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作“大力推動農村能源革命”的主題演講。
(圖)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發表主題演講。
杜院士在演講中表示,推動農村能源革命首先要解決好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解決好散燒煤的問題。煤炭現在在農村的用能當中還是比較重要的,大約占農村能源總消耗的55%。現階段農村還在使用散燒煤,這些散燒煤大部分質量達不到國家的標準,廢氣得不到有效的處理,會排放大量的煙塵、溫室氣體和酸性氣體,是造成大氣污染和霧霾的主要原因,既破壞污染環境,又嚴重危害民眾健康,遠遠比大型鍋爐使用的潔凈煤炭污染要嚴重。其次,使用散燒煤的灶具和取暖設備,熱效應比較低,能源的利用率比較低,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費。
二是農村生物質的原始形態利用。對于農業、林業的廢棄物,廣大農村還存在使用直接燃燒的低效方式進行處理。這樣一種原始形態的處理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沒有真正作為能源或者資源來利用。我國秸稈年產量大概8億噸,是世界上第一大秸稈生產國。但是現在在華北、華東、東北的部分地區仍在進行露天焚燒,在采取政策和措施禁止露天焚燒的同時,也要對這種做法進行疏導。
三是固定廢棄物和垃圾沒有有效的資源化利用。隨著我們農村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也與日俱增。農村大概每年有將近1億噸的廢棄物,主要是農村的生活垃圾和生畜的糞便。如果不能很好利用,隨意的處置,會帶來能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
(圖)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發表主題演講。
在接下來的第二部分,杜院士闡述了對農村能源革命的幾點認識。
第一點:農村能源資源稟賦。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是中國能源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農村能源資源的特征,這是我們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而農村的生產用能和生活用能都需要發展,資源和市場同在一起,這樣技術容易生長,而且立足于可再生能源的基礎設施符合能源低碳化大趨勢。
做法是開發因地制宜的分布式能源尤其重要,對于農村來說,我們農村地區分布著大量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水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根據農業部的估算,全國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每年可獲得相當于73億噸標準煤的能量,相當于目前全國農村能源總量的12倍。而農村土地和建筑屋頂資源豐富,開發分布式新能源潛力巨大。以縣城為單元建設風電和光伏發電,自發自用,就地消納,余電上網,有利于削減電力尖峰負荷,節約配電網配置。國家也提出了“整縣配儲”,理性地推動“整縣配儲”,為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保駕護航,儲能和間歇性的風能、太陽能的結合很重要。
第二點:經濟性好。農村發展可再生能源,就地生產、就地消費,分布式發展效率高。可再生能源本性就很適合分布式,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和集中式相結合。農村化石能源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而且能源價格高,也阻礙了農村產業的發展。而農村發展可再生能源變革成本低,阻力比較小。
大力發展分布式與集中式相結合的低碳能源網絡有這樣幾方面的優勢。一是可極大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二是可以合理階梯式的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三是可提高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防止大面積停電事故發生。四是在地形惡劣偏遠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輸配電系統投資低。五是用于發電單元更加靠近用戶,輸電成本低。
而分布式低碳能源網絡,清潔環保低碳的發電系統以小規模(數千瓦至50兆瓦的小型模塊式)、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戶附近,可獨立地輸出電、熱或冷能,彼此互聯。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智能化監控、網絡化群控和遠程遙控等技術進行高效、準確的資源配置,可保證各分布式能源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
農村發展光伏,可以把光伏和農業的種植、畜牧養殖、林業治沙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實現土地的綜合利用,發展新業態,這樣既推動了新能源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經濟性。而太陽能供熱采暖,加上風光+蓄熱電鍋爐、地熱、熱泵等,可以解決農村清潔供暖和熱水的需求,盡早完成對散燒煤的替代。
第三點:農村豐富的生物質能。農村豐富的生物質能可以有多種方式的利用,包括氣液固態利用,電、肥、飼等,而且生物質能可儲存,成本低,用量靈活可控,資源和市場可以進行有效的銜接。風和光有間歇性,生物質能可以在這方面起到很好的調峰、儲能的作用,生物質能、風、光結合,有助于實現新型電力系統安全可靠、經濟可行、綠色低碳的“可能三角”。
要加快建設生物天然氣示范工程,選擇有機廢棄物資源豐富的種植養殖大縣,以縣為單位建設產業體系,開展生物天然氣示范縣建設,推進生物天然氣技術進步和工程建設現代化,建立原料的收集保障和沼液沼渣有機肥利用體系,建立生物天然氣輸配體系,形成并入常規天然氣管網、車輛加氣、發電、鍋爐燃料等多元化消費模式,建設一批生物天然氣示范縣。
第四點:農村可以立足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綠色制造業。如農產品的加工業,這樣農民就成為能源的生產者和服務商,鄉村既銷售能源又生產能源。而且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發展虛擬電廠,微電網及相應的數字技術,可以吸引一批就業人口,成為鄉村振興的人力資源。這樣可以帶來產業持續發展的機會,甚至可以入駐,讓一些城市的產業可以入駐農村,既達到自身的減排,又起到振興農村的作用。所以,農民發展可再生能源,城市的能源消費市場也向農村開放,在城鄉結合方面也有重大意義。
第五點:城市的誕生來源于化石能源的集中使用,城市的特征是規模經濟、規模消費。有了煤的集中使用,人口集中,才有了農村、城市。所以,越是大城市,化石能源的基礎設施越完備,煤、油、氣、電運行越穩定。所以客觀地說,城市缺乏進行這種改造的內在動力,因為城市要轉向可再生能源,就得對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這是農村和城市很重要的一點區別。
第六點:中國農村能源革命,選擇化石能源基礎薄弱的農村入手,代價更小。通過以現代工業手段來利用風、光、水、生物質、地熱等,解決好農村能源的三個落后點。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要解決好原始手段利用生物質的問題、解決好散燒煤問題,解決好垃圾污染問題。河南省能源革命戰略,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徑,是值得參考的做法。
(圖)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發表主題演講。
第三部分杜院士介紹了農村能源革命的成功試點。
河南蘭考縣被省里定為農村革命的示范縣,探索了創新的能源投資模式,構建了多能互補分布式的能源網絡。近年來,蘭考大力推動生物天然氣、光伏發電、風電、地熱取暖、垃圾發電、智慧交通等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發展。從2017年7月蘭考開始農村革命試點工作的四五年間,全面淘汰了薪柴和散燒煤的使用,清潔取暖普及率從14%提高到99%,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從原來的21%提高到90%,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4%以上,而農村的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同時,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收入顯著增加,這是農村能源革命成功發展的重要基礎。
中國電能也幫他們做“陽光屋頂”來點亮蘭考農戶致富路,中國電能公司到2021年底完成了蘭考縣屋頂光伏簽約1630戶,作為集團公司首批縣域開發的“樣板房”之一,按照規劃到2023年底,中國電能將在蘭考縣安裝用戶戶用光伏15000戶,大概是200MW,創造就業崗位約300個。
正是在蘭考縣開始做試點的時候,我們提出了中國中東部能源“身邊取”和“遠方來”相結合,分布式與集中式相結合。“身邊取”的意思就是中東部的地區沒有能源,沒有認識到自己身邊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先“身邊取”,不夠的地方再從“遠方來”。農村能源革命不僅使能源結構低碳化效果明顯,而且改善了能源的空間格局,提高了試點縣能源的自給率。
屋頂建起“發電廠”,村民樂享陽光紅利。廣東清遠市清城區源潭鎮新馬村,241戶農民簽約屋頂光伏項目,已經產生社會效益2130萬,成為廣東省城鄉融合綜合能源示范點。2022年,光伏發電量預計達到338萬千瓦時,可以實現未來15年新馬村區域內供電量的碳中和。
山西的芮城發展“光儲直柔”模式。屋頂光伏每一戶每年發電大約是2.2萬Kwh,戶內直流配電自發自用,同時可以供交通和農具柔性充電,促進了農具的電氣化。實際上這個電各個戶是用不完的,每戶可外送1萬kwh的電,雖然需要一定投資,但是自身是能夠盈利的。
農村自產直銷、寓電于民,培育大批量的“產銷者”,不僅增加了的當地的能源自給率、獨立性、安全性,而且緩解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對大電網的沖擊。這樣農村的屋頂光伏模式,不光是消費能源,而且自己還能夠成為生產這種能源的產消者。
最后,杜院士對推進農村能源革命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提升農村能源革命的戰略定位,把農村能源發展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能源革命和鄉村振興的戰略框架。中央指出了將農村能源發展納入各級部門及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引導各級聯動,全力改善農村能源發展的面貌。為此,要優化考核管理機制,不同類型的農村因地制宜,各個地方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推動電氣化率,提供秸稈綜合利用率、散燒煤替代率、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以及牲畜糞便資源化利用率等幾方面量化指標,應作為戰略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和政府績效考核體系。
第二,立足于城鄉融合發展視角,統籌考慮城市和農村能源的共性特征,以實現資源均衡配置、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建立城鄉一體化的能源體系,從而實現城鄉的融合發展。
第三,加強農村能源革命的宣傳教育,提高節能環保意識,宣傳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新能源建設與應用,加大農村地區人才培養力度。讓廣大農民感覺到農村能源革命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是有關的,能夠讓他們加入農村地區人才培養過程中,這樣農村不僅能提高自己的節能意識,而且可提高自己的文化科技水平。
杜院士指出:在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和“碳達峰”、“碳中和”這樣一些國家戰略的驅動下,“十四五”我們國家對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出了總體部署,有關部委也出臺了多份發展農村清潔能源、構建鄉村現代能源體系的文件,這是我們國家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大事。農村能源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各方協同,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基于農村能源革命的生態文明建設典型范式和實施的路徑,保障我國能源革命和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