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歐盟25%的能源是天然氣,其中50%來自俄羅斯,而現在俄羅斯僅占歐洲天然氣進口量的9%。”當地時間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呼吁法國人節約能源,包括降低空調溫度、冬天將室內暖氣溫度調低至19度等。
當前,歐洲國家正為“缺氣”焦慮,然而更大的困境還在前面:俄羅斯方面近日稱,由于多處設備故障,“北溪-1”天然氣管道將完全停止輸氣,直到故障排除。在這之前,“北溪-1”的對歐輸氣已多次減少。考慮到這條天然氣管道去年占到俄對歐天然氣出口量的40%,它的完全停運對歐洲意味著什么,可想而知。
“缺氣”的另一面,是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飆漲。剛剛過去的8月,歐元區能源價格漲幅高達38.3%,成為推高通脹的主要因素。當月,歐元區通脹率達到9.1%。英媒稱,這一數據是歐元問世以來的最高水平。從衣食住行,到工業生產,歐洲人正在咀嚼難言的苦澀。
為了保障能源安全,歐洲國家正絞盡腦汁。法國考慮盡快重啟核能生產。德國宣布一項650億歐元的能源救助方案,要對那些不依賴天然氣發電的企業征收“暴利稅”, 以補貼能源密集型企業和普通民眾。希臘政府據稱將對那些不調節恒溫器和不關燈的公共機構進行制裁,不允許它們雇傭員工……
好不容易熬過酷暑、眼見又要挨凍,歐洲的老百姓沒法淡定了。德國人甚至在囤積柴火,打算用古老的燃木取暖方式扛過寒冬。捷克、法國等國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要求政府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改善民生。
《經濟學人》日前刊文稱,能源以及電力價格的飆漲將加劇歐洲經濟衰退程度。更有不少分析認為,這場能源危機已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歐洲不僅需要時間和巨大成本來扭轉當前的能源結構,社會動蕩也可能接踵而至。
毫不夸張地說,歐洲當下經歷的這場能源之痛,已痛至骨髓。然而,處境艱難的歐洲人發現,他們那位大西洋彼岸的盟友卻袖手旁觀——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日前致信美國幾家主要煉油公司,要求它們不要增加燃料出口,短期內要集中精力在美國增加庫存。言外之意,歐洲甭指望美國幫忙了,至少在短期內。
要知道,這場席卷全歐的能源危機,很大程度上是歐洲跟隨美國對俄羅斯進行多輪制裁的后果。美國將打擊俄能源出口視為釜底抽薪之舉,并糾集了歐洲盟友一同上陣。但結果歐洲人發現,自己始終在當“冤大頭”,而美國一直沒有停止“兩面三刀”的把戲。
一方面,美方今年3月頒布對俄能源禁令后,卻給本國企業設立“緩沖期”,以便大批采購俄羅斯石油。據媒體披露,俄烏危機發生以來,美國始終在源源不斷地進口包括原油在內的俄羅斯主要資源產品。另一方面,為安撫歐洲盟友,美國承諾為它們填補能源供應缺口。但這不是做慈善,而是一樁買賣。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披露,美國公司平均每艘駛往歐洲裝載液化天然氣的船可賺取超1億美元的暴利。有歐洲媒體評論稱,美國正在偽裝成救世主的樣子,通過向歐洲國家出售天然氣攫取巨額利潤。隨著中期選舉臨近,美國政府出于抑制通脹、挽回民意等考慮,又開始作秀式地限制本國能源出口。至于歐洲人怎么想,對美國來說根本不重要。
“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歐洲人當下恐怕就是這樣的心境。“歐洲種下什么就收獲什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6日指出,歐洲的能源危機是“自食其果”。有英國專家認為,只要歐美不停止對俄羅斯施加制裁,歐洲能源危機將不可避免地持續。
這場能源危機,值得歐洲反思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不要一次次地跟隨美國、一次次地上當受騙?歐洲的政治人物需要好好想一想:歐洲未來究竟走哪一條路,才最符合自己的利益?(國際銳評評論員)
當前,歐洲國家正為“缺氣”焦慮,然而更大的困境還在前面:俄羅斯方面近日稱,由于多處設備故障,“北溪-1”天然氣管道將完全停止輸氣,直到故障排除。在這之前,“北溪-1”的對歐輸氣已多次減少。考慮到這條天然氣管道去年占到俄對歐天然氣出口量的40%,它的完全停運對歐洲意味著什么,可想而知。
“缺氣”的另一面,是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飆漲。剛剛過去的8月,歐元區能源價格漲幅高達38.3%,成為推高通脹的主要因素。當月,歐元區通脹率達到9.1%。英媒稱,這一數據是歐元問世以來的最高水平。從衣食住行,到工業生產,歐洲人正在咀嚼難言的苦澀。
為了保障能源安全,歐洲國家正絞盡腦汁。法國考慮盡快重啟核能生產。德國宣布一項650億歐元的能源救助方案,要對那些不依賴天然氣發電的企業征收“暴利稅”, 以補貼能源密集型企業和普通民眾。希臘政府據稱將對那些不調節恒溫器和不關燈的公共機構進行制裁,不允許它們雇傭員工……
好不容易熬過酷暑、眼見又要挨凍,歐洲的老百姓沒法淡定了。德國人甚至在囤積柴火,打算用古老的燃木取暖方式扛過寒冬。捷克、法國等國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要求政府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改善民生。
《經濟學人》日前刊文稱,能源以及電力價格的飆漲將加劇歐洲經濟衰退程度。更有不少分析認為,這場能源危機已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歐洲不僅需要時間和巨大成本來扭轉當前的能源結構,社會動蕩也可能接踵而至。
毫不夸張地說,歐洲當下經歷的這場能源之痛,已痛至骨髓。然而,處境艱難的歐洲人發現,他們那位大西洋彼岸的盟友卻袖手旁觀——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日前致信美國幾家主要煉油公司,要求它們不要增加燃料出口,短期內要集中精力在美國增加庫存。言外之意,歐洲甭指望美國幫忙了,至少在短期內。
要知道,這場席卷全歐的能源危機,很大程度上是歐洲跟隨美國對俄羅斯進行多輪制裁的后果。美國將打擊俄能源出口視為釜底抽薪之舉,并糾集了歐洲盟友一同上陣。但結果歐洲人發現,自己始終在當“冤大頭”,而美國一直沒有停止“兩面三刀”的把戲。
一方面,美方今年3月頒布對俄能源禁令后,卻給本國企業設立“緩沖期”,以便大批采購俄羅斯石油。據媒體披露,俄烏危機發生以來,美國始終在源源不斷地進口包括原油在內的俄羅斯主要資源產品。另一方面,為安撫歐洲盟友,美國承諾為它們填補能源供應缺口。但這不是做慈善,而是一樁買賣。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披露,美國公司平均每艘駛往歐洲裝載液化天然氣的船可賺取超1億美元的暴利。有歐洲媒體評論稱,美國正在偽裝成救世主的樣子,通過向歐洲國家出售天然氣攫取巨額利潤。隨著中期選舉臨近,美國政府出于抑制通脹、挽回民意等考慮,又開始作秀式地限制本國能源出口。至于歐洲人怎么想,對美國來說根本不重要。
“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歐洲人當下恐怕就是這樣的心境。“歐洲種下什么就收獲什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6日指出,歐洲的能源危機是“自食其果”。有英國專家認為,只要歐美不停止對俄羅斯施加制裁,歐洲能源危機將不可避免地持續。
這場能源危機,值得歐洲反思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不要一次次地跟隨美國、一次次地上當受騙?歐洲的政治人物需要好好想一想:歐洲未來究竟走哪一條路,才最符合自己的利益?(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