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趨勢是向西部轉移,尤其是向四川轉移。
7月20日,四川省宜賓市,四川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園區
工信部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352.1萬輛,連續7年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銷量再創歷史新高,達260萬輛,同比增長1.2倍。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產業也同步進入黃金賽道。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154.5GWh(十億瓦時,下同),同比增長142.8%,占全球總裝車量的52.1%。今年上半年,裝車量累計達到110.1GWh,同比增長109.8%。
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企業和政府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7月21日開幕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直言,目前,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趨勢是向西部轉移,尤其是向四川轉移。
實際上,動力電池“西進入川”的趨勢已有跡可循。7月19日,四川遂寧與深圳立業集團簽署投資合作協議,計劃建設年產39GWh鋰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36億元;7月21日,四川宜賓集中簽約動力電池項目21個、總金額達872億元;7月30日,成都市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重大產業化合作項目。
四川是西部人口大省、經濟大省、資源大省,鋰礦儲藏量、水電裝機量均居全國第一,為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礎條件。近年來,四川搶抓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的綠色低碳產業風口,推動動力電池產業鏈條式、集群化發展,在風起云涌的“動力電池江湖”脫穎而出,躋身第一梯隊。
鋰礦資源強勁帶動
7月30日,成都市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換電運營、研發、資源綜合利用、電池關鍵材料制造、新能源及儲能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寧德時代將在成都設立西南運營總部及成都研究院,圍繞新能源開發利用、動力電池、新型儲能、零碳交通等進行創新技術研究、產品及場景創新開發、項目孵化。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寧德時代與成都的首次合作。2021年2月,寧德時代在成都市新津區建設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部署鋰離子電池生產線5條、全球先進鋰離子電池生產裝備400余臺(套),打造智能化無人工廠。此外,寧德時代還在成都金堂投資約10億元建設磷酸鐵鋰生產基地。
成都既是新能源汽車消費重鎮,也是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根據《成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征求意見稿)》,推進電池制造規模化發展,大力發展高比能、高安全的動力電池產品,是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目前,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等頭部企業均已落戶成都,成都鋰電池規劃產能達200GWh以上。
資源保障是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截至2021年底,四川省已查明氧化鋰資源量405.72萬噸,約占全國儲量的57%。在鋰產業鏈上游具有相當話語權的天齊鋰業總部就位于四川省遂寧市。
據了解,天齊鋰業目前擁有年產碳酸鋰、氯化鋰、氫氧化鋰等基礎鋰鹽4.5萬噸的生產能力,是國內電池級碳酸鋰的最大供應商和國內碳酸鋰產品第一大出口商。同時,天齊鋰業已成功收購澳大利亞泰利森鋰輝礦(51%)和智利SQM公司(25.86%)股權,是全球最大的礦石提鋰企業和承銷商。
為進一步放大上游材料領域優勢,遂寧市與省內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青海省格爾木市建立鋰資源戰略合作關系,牽引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快速集聚,目前已擁有包括天齊鋰業、盛新鋰能、四川路橋等14家上市公司在內投資的各類鋰電產業項目60余個,投資總額600億元以上,全面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000億元以上。
據四川省經信廳資料,在鋰礦資源開發帶動下,四川至少有11個市(州)在推動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聚集了鋰礦采選、基礎鋰鹽、電池材料、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00多戶,已具備鋰礦開采能力近150萬噸,基礎鋰鹽產能達到24萬噸,正負極材料產能125萬噸,動力電池產能100GWh。
行業新地標崛起
四川省宜賓市,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城”的美譽。近年來,當地聚焦“雙碳”目標,將綠色低碳發展定為城市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主基調,大力推動以鋰電池為核心的動力電池產業發展,不僅鞏固了該省制造業重點城市地位,更崛起為動力電池行業版圖上的新地標。
2019年3月,寧德時代落戶宜賓,宜賓動力電池產業正式起航。隨后,寧德時代持續擴大在宜賓的產能布局,項目擴展至十期,總投資達640億元,建設年產235GWh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目前,前六期已建成投運,產能達75GWh。站在宜賓市三江新區東部產業園的觀景平臺俯瞰,超級工廠的恢弘氣勢撲面而來。
隨著寧德時代項目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入駐宜賓。天華超凈、德方納米、貝特瑞、格林美、大族激光、科達利、震裕科技等近20家知名上市企業落戶建廠,涵蓋正極、負極、銅(鋁)箔等6大組件和正極前驅體等核心材料及輔材項目。宜賓初步構建起動力電池綠色閉環全產業鏈生態圈。
動力電池企業為何青睞宜賓?
要素保障是基礎。鋰電池在使用環節具備二氧化碳排放優勢,但在生產、回收環節能耗較高。據估算,生產1GWh的鋰電池約耗電1億kWh(千瓦時,下同)以上,而宜賓每年超過300億kWh的發電量中,約73.5%是清潔水電。寧德時代宜賓工廠80%以上的能源來自水電,每年可減少約4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人才支撐是關鍵。據宜賓市委宣傳部介紹,近年來,宜賓聚力建設大學城、科創城,現有高校12所,產研院12所、院士專家工作站7個,高層次人才5年新增7000余人。同時,宜賓鐵公水空立體交通體系健全,順江而下可輻射汽車重鎮湖北武漢和上海,南向可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東南亞市場。便捷的交通和獨特的區位,為各企業在宜發展提供了巨大便利。
此外,宜賓深化一網通辦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廣“營商通”掌上服務平臺應用,實現企業開辦“零見面”“零成本”,深入實施“全天候”政務服務……宜賓瞄準企業從落地到生產經營中的難點、堵點,以實在的舉措、貼心的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助力產業落地開花。
7月21日至23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舉辦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宜賓召開,這是我國舉辦的首個世界級動力電池行業盛會,凸顯宜賓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重要角色。宜賓市委宣傳部稱,今年上半年,宜賓動力電池產業實現產值320.4億元,同比增長10.4倍。
7月21日,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綠色低碳出行展覽會上,參觀者用手機錄制新能源汽車換電過程
成長有“煩惱”
當前,四川動力電池項目投資規模大、建設時間集中,已成為工業穩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并且有望在較短時間突破萬億元級別,成為四川制造新名片。但從不同角度看,四川的動力電池產業發展仍面臨挑戰。
在鋰礦資源方面,據了解,四川雖然儲量大,但主要集中在高海拔、高寒地區,生態脆弱、環境惡劣,開發難度大,而且與鋰伴生的鈮、鉭、鈹、銣、銫等有價元素目前也難以得到較好的綜合回收利用,上游資源優勢尚未充分發揮。
同時,四川在產業中下游的創新能力也需進一步提升。業內人士分析,經歷此輪產能擴張,動力電池企業跑馬圈地的熱潮會逐漸消散,產業的高質量最終需要依賴新技術突破和新產品迭代。目前,四川動力電池企業多為外來引進,以生產制造為主,而本土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與頭部企業仍有差距。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動力電池產業受到地方政府熱捧,已出現區域協同不夠甚至非良性競爭的跡象。當前,為搶抓市場機遇,各地紛紛加大產業招商引資力度,采取各種優惠措施降低綜合投資成本。而在激烈的招商競爭環境中,企業要求的條件也是水漲船高。
有地方政府人士坦言,鋰電投資項目通常需要政府配套資金、廠房或要求其政策扶持,但引進項目存在無法按計劃落地或本身競爭力不足等問題,有的發展遠低于預期。有專家指出,激烈的區域競爭,不僅增加了地方財政的壓力和風險,而且強化了產業同質化趨勢。
雖有“成長的煩惱”,但四川正積極采取多種措施彌補短板。四川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將進一步研究出臺重點針對動力電池及新能源汽車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重大產業化項目及推廣應用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快省內鋰資源有序、高效、清潔開發的步伐,提高產業鏈、供應鏈保障能力。
同時,四川還將聚焦動力電池行業發展實施“揭榜掛帥”制度,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緊密合作的省級創新平臺;支持有條件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升級為國家級,提高研發創新能力和水平;支持鏈主企業、核心支撐企業、關鍵配套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提升核心競爭力。
據悉,四川將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形成鋰礦開采能力500萬噸,基礎鋰鹽產能60萬噸,正負極材料產能250萬噸,動力電池產能350GWh,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80萬輛,促進產業高速高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