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共同編寫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預計2022年全國天然氣產量為2200億立方米左右,下半年需求將受今冬明春氣候存不確定性、國際能源市場價格大幅波動雙重影響。
受訪人士指出,今年我國天然氣市場供需兩弱,下半年需求大概率繼續放緩。合理調配資源、積極應對風險成為相關企業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天然氣自給能力提升
《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6284億立方米。其中,常規氣(含致密氣)、頁巖氣、煤層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分別達8051億立方米、7454億立方米和779億立方米。2021年,全國天然氣產量為207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8%,連續5年增產超100億立方米。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天然氣產量也實現持續提升。1-6月,生產天然氣109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9%;進口天然氣5357萬噸,同比下降10%。天然氣進口量下降疊加自產氣量上漲,上半年我國天然氣自給能力有所提升。
這一成效得益于各油氣田積極推進增儲上產,釋放天然氣優質產能。上半年,長慶油田、塔里木油田天然氣產量分別達到252.79億立方米、167億立方米,兩大油田上半年天然氣產量之和占到了我國天然氣總產量的38.3%,貢獻極大。
“近兩年半的實踐表明,疫情對天然氣生產的影響較小,加之7月24日國家能源局召開了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推進會,預計今年全年天然氣產量將同比增長5%-6%,有望達到2150億立方米-2180億立方米。” 四川省清潔能源汽車產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永昌表示。
在天然氣產量提升的同時,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也加快推進,儲氣能力快速提升。《報告》指出,2021年,全國主干天然氣管道總里程達11.6萬千米。儲氣設施開工建設全面提速,采暖季前地下儲氣庫實現應儲盡儲,全國已建成的儲氣能力同比增長15.8%,僅用3年多的時間就實現了翻番。
市場風險交織
受訪人士均表示,在國際天然氣價格高企的當下,天然氣進口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產業鏈上中下游均面臨不同風險。
“就上游來說,受價格和進口量等因素影響,相關勘探工程服務等成本將會上升。中游管道公司面臨調峰能力建設的調整,保障和滿足需求、合理安排氣源將帶來不小壓力。對于下游城燃企業來說,能否順價、如何順價是一個考驗。如果把天然氣價格抬得過高,就會面臨消費萎縮的問題。工業和發電或將使用其他能源,即使其重新選擇使用天然氣,也需要時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說。
“今冬天然氣價格可能會比夏天更高,如果出現寒冬,現貨價格可能飆至新高。”郭焦鋒指出,“國內企業應合理搭配長期協議與現貨量的比例,盡量簽訂組合合約,防范短期價格劇烈波動風險。”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歐洲正尋求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進口LNG需求上升。歐美亞區域天然氣市場聯動增強,區域供需不匹配風險對全球天然氣市場影響進一步擴大。能源安全領域新舊風險交織,如何建立安全風險防范和應對機制、持續推動產業鏈平穩運行,是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因此,保持和增加天然氣供應能力十分重要。“非常規氣是未來增儲上產的戰略接替資源,但這一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還需時間,目前其在天然氣總產量中的占比還不夠大,需要進一步深挖開采技術潛力。”郭焦鋒說。
消費增速或現新低
李永昌指出,今年上半年天然氣消費量為1818.5億立方米,雖與去年同期相比僅下降了8.5億立方米,下降率不到0.5%,但卻是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的首次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對于天然氣消費量產生了重要影響,造成不少工廠停產、車輛停運和餐飲店歇業,導致今年1、3、4、5、6月的消費量同比分別下降了1.8%、2.69%、1.8%、5.2%和4%。”李永昌表示。
此外,國際LNG價格高企推高國內LNG價格,影響了LNG重卡用氣和發電用氣,導致上半年LNG進口量下降超過20%。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高速增長,從2020年底的492萬輛增加到2021年底的784萬輛,造成CNG汽車保有量進一步萎縮。全國CNG公交車保有量從2020年底的13.03萬輛降至2021年底的11.42萬輛,CNG乘用車保有量從2020年底的632萬輛降至2021年底的620萬輛。CNG車輛的減少,自然也會導致天然氣消費量的下降。”李永昌指出。
李永昌預計,今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的波動或在3%以內,消費量或為3615億立方米-3835億立方米,繼續下降的可能性不小。
郭焦鋒表示,今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或達近5年新低。“在各方承壓的當下,要做大天然氣蛋糕,緩解企業陣痛,還需政府給予更多支持和引導,減少因高氣價產生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