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國際能源觀察之電力篇
核心提示 今年夏季,歐洲多國經歷極端高溫天氣,高溫不退、干旱嚴重,對電力生產造成嚴重影響,疊加“北溪1號”無限期停運的影響,本就吃緊的能源供應愈發艱難,歐洲陷入自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最嚴重的能源保障困境。隨著天然氣價格走高,歐洲電價也迎來歷史新高。
今年夏季,歐洲多國經歷極端高溫天氣,高溫不退、干旱嚴重,對電力生產造成嚴重影響,水電、核電、煤電以及太陽能發電均未能幸免。電力需求增長一定程度上提升發電用氣需求。受此影響,7~8月西北歐天然氣需求降幅較二季度收窄8個百分點。雖然歐盟計劃今年8月至明年3月減少15%天然氣消費,但事實上剛性用氣需求很難削減。而俄羅斯近日宣布的“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無限期停運,對歐洲本就吃緊的能源供應可謂一記重拳,可以說,歐洲已陷入自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最嚴重的能源短缺困境。
早在2021年秋季,整個歐洲就已遭遇能源供給短缺。當時,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出力不足,天然氣供應減少,能源資源價格開始大幅上漲。2022年2月下旬,俄烏沖突爆發,隨后美歐等國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歐洲能源危機愈演愈烈。
2022年入夏以來罕見的高溫和干旱天氣使得歐洲能源危機雪上加霜。高溫造成歐洲大陸河流、湖泊和水庫蒸發量加大,極低的水位和蓄水量,不
僅對水力發電有較大影響,核電廠冷卻反應堆用水和燃煤發電廠的水路煤炭運輸也受到影響。此外,高溫天氣也不利于太陽能發電,高溫導致光伏發電板功率折損、使用壽命縮短。在西班牙,持續的干旱導致水力發電量降至近30年來的最低水平。在意大利,過去12個月水力發電量減少40%。德國、法國等國也面臨類似困境。萊茵河是歐洲的重要航運通道,正常年份下,德國30%的原油、煤炭運輸依賴內河航運,而內河航運中80%的運輸量都在萊茵河上。今夏的高溫干旱導致萊茵河部分河段水深不足一米,大部分貨船不能滿載航行,煤炭運力減少使本已遭遇能源危機的德國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前7個月歐洲水力發電量比2021年同期減少兩成,核能發電量減少12%。
如今歐洲所面臨的能源短缺困境,與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密不可分,也與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直接相關。歐盟對俄羅斯的禁煤令8月11日開始實施。在此前4個月的過渡期內,歐盟增加了從美國、澳大利亞、南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煤炭進口,但此舉導致用煤成本上漲,在歐洲遭遇高溫熱浪用電量大增之際,進一步推高了電價。
隨著天然氣價格走高,歐洲電價也迎來了歷史新高。歐洲能源交易所(EEX)數據顯示,法國與德國明年交付的電力價格分別在8月26日和8月29日沖破1000歐元/兆瓦時關口,均為歷史首次。另外,英國的遠期電力價格也從6月的242英鎊/兆瓦時飆升到現在的1000英鎊/兆瓦時左右。過去一年,歐洲電價上漲了約10倍。在如今形勢下,電價可能進一步上漲。
針對能源供應短缺和能源價格上漲,多國出臺干預政策。8月4日,德國經濟部宣布,德國政府已同意從10月開始對天然氣消費者征收附加費,以幫助天然氣供應商應對天然氣價格上漲。隨后,8月18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宣布,德國將暫時降低天然氣增值稅,將稅率由原本的19%降低至7%,以此減輕民眾負擔。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還公開呼吁經濟部長哈貝克全面停止天然氣發電并延長核電站運營時間,以避免在天然氣危機之后出現電力危機。目前德國正在轉向使用煤炭,政府計劃重啟6.9吉瓦硬煤發電和1.9吉瓦褐煤發電,這可能在未來近一年時間里使發電用氣量減少52%。
8月26日,英國能源監管機構天然氣電力市場辦公室發布消息稱,由于全球能源價格上漲,從10月1日開始,英國能源價格上限將上調80%,即把目前的家庭年度基礎燃氣和電力封頂價1971英鎊調高至3549英鎊,明年或將進一步上調至6600英鎊以上。英國此前每年對能源價格上限進行兩次設定,但由于能源市場出現危機,年度基礎燃氣和電力封頂價的調整頻率已改為每3個月一次。能源價格上限意味著供應方所設價格不能超過這一最大值。
9月2日,法國召開能源問題國防會議,呼吁企業和民眾將政府公布的節約措施落實到位,法國政府的總體目標是將能源消耗減少10%。在天然氣方面,法國政府將推動法國電力公司在今冬將目前處于停機狀態的32臺核反應堆全部啟動發電,以緩解電力價格高企的局面。(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