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賣4輛汽車,就有1輛是新能源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人10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新能源汽車月度產銷首次超過70萬輛,創歷史新高。火爆銷售讓人欣喜,但需要警惕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無序回收給生態環境帶來的潛在威脅。
新能源汽車的壽命取決于車輛的電池,而電池使用壽命一般是10年。這也意味著2013年前后進入市場第一批純電動車電池壽命走向“暮年”,將迎來電池更換潮。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22年退役量超過5000噸、2025年退役量約在3萬~4萬噸。
做好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主要采取建立廢舊電池回收體系和加大車輛置換補貼力度的方式,防止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過程中出現環境污染和安全問題。但是在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機制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暢通回收環節,避免退役廢舊汽車電池大量流入黑市的情況發生,值得思考。
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提出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這一制度的內核簡單來說,即生產者對其產品承擔的資源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拿新能源汽車為例,汽車生產前其生產者在盈利的同時,有責任了解并解決當電池廢棄后,如何從環境和節約資源的角度,以適當的方式處理廢棄電池的問題。
因此,鼓勵企業自發建設回收體系是防范廢舊電池污染環境的方法之一。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仁不讓,依托銷售網絡建立以生產廠家為責任主體的回收站,與電池生產企業、梯次利用企業一起,通過自建、共建方式建設區域中心企業(站),再生利用企業、汽車拆解企業、檢測企業通過參與共建的方式建設區域中心企業(站),改變過去單純由回收企業一方主導的局面。
安徽省去年率先在全國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區域中心企業(站)培育試點,從區域汽車產業發展的角度,探索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為其他地區做出表率,推動整個社會對于環境保護工作認識的提升。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參與到環保流程中,一起變得更綠、更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