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大新聞中心首場集體采訪上,黨的二十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黃志強指出——
“過去談到內蒙古,更多的是提到‘羊煤土氣’,現在新能源已經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新的增長點。”黨的二十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黃志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新能源得天獨厚,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既要按照新的理念發展好“羊煤土氣”、也要抓住新能源發展的契機“追風逐日”。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黃志強在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所謂頭頂有風光,是指內蒙古自治區風能資源約占全國風能資源總量的57%,太陽能資源約占全國太陽能資源總量的21%;所謂腳下有煤炭,是指內蒙古自治區的煤炭資源和火電機組,可以為下一步新能源大規模的并網接入提供基礎和前提;所謂手中有電網,是指內蒙古擁有相對獨立的蒙西電網,為探索新型電力系統提供了先行先試的機會。此外,內蒙古距離負荷中心——京津冀、長三角區域較近,成本優勢明顯。”黃志強指出。他表示,可以用五個詞概括在內蒙古自治區“追風逐日”的能源發展工作。一是目標引領。要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2030年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二是規劃先行。已出臺《推動全區風電光伏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促進氫能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實施意見》《蒙西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行動方案(1.0版)》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持續加大新能源項目建設力度。三是外送基地化。結合國家新能源基地戰略布局,高水平打造蒙西、蒙東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十四五”期間,在邊境沿線、戈壁荒漠規劃布局風電基地2000萬千瓦。四是本地消納場景化。避免傳統的“發電賣電”模式,重點規劃風光氫儲、源網荷儲、零碳產業園區、自備電廠替代等6種場景。通過場景的引入,讓新能源發電、負荷側自主平衡,最大程度消納新能源。五是全產業鏈發展。聚焦風光氫儲四大產業鏈,上游發展裝備制造業,下游發展制氫、制氨等綠色化工產業,同步協同推進研發創新、運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