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從中國廣核集團獲悉,國家能源局于近期組織召開了北方地區核能供暖專題會,會議同意中廣核聯合清華大學開展國內首個核能供暖示范項目的前期工作,深入開展規劃選址、用地用水、應急方案、公眾溝通溝通等論證工作,積極推進項目實施。據中廣核副總經理束國剛介紹,中廣核將聯合清華大學,采用成熟的NHR200-II低溫供熱堆技術,在華北規劃建設國內首個小型核能供暖示范項目。
外觀示意圖
核能供熱并非新概念,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60年代。上世紀60年代,世界上第一個實現民用核能供熱的核電站——瑞典原型核動力反應堆Agesta實現連續供熱十年。到了上世紀70年代,俄羅斯、保加利亞、瑞士、羅馬尼亞等國就開發建造了很多核供熱系統,作為區域集中供熱或工業供熱熱源。
中國在核能供暖方面也開展了大量研發論證工作。1989年,清華大學建成了世界上首個專用的壓力殼式的5MW水冷供熱堆。針對不同用途,目前已開發出NHR200-I型和NHR200-II型兩種型號的供熱堆,前者用于城市供熱、熱法海水淡化工藝,后者主要用于工業蒸汽、熱膜混合海水淡化工藝。
束國剛表示,我國首個核能供暖示范項目采用的NHR200-II低溫供熱堆技術,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通過了國家核安全局安全評審,在2016年國家能源局組織國內行業專家的小堆技術路線評審中排名第一,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和示范意義。
低溫供熱堆采用先進的一體化反應堆設計理念,安全性高,應用廣泛,具有廣闊市場需求,可用于電、熱、水、汽等多個能源領域,包括居民供暖、工業園區供熱、偏遠地區能源綜合供應等應用場景。低溫供熱堆所具備的廠址適應性強、技術上可取消廠外應急等特點,決定了它可以靠近用戶,建在城市周邊、內陸偏遠地區等廠址區域,從而使電、熱、水、冷多種能源供應成為了可能。在實現批量化模塊化之后,低溫供熱堆建造、部署時間大大縮短,僅需要2-3年即可建成。
近年來,北方地區每到冬季取暖季頻受霧霾困擾,利用核能開展清潔供暖成為中國調整能源結構、治理霧霾等問題的現實選擇。2017年12月出臺的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環保部等十部門共同制定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明確提出,研究探索核能供熱,推動現役核電機組向周邊供熱,安全發展低溫泳池堆供暖示范。
“作為我國利用核能供暖達到百兆瓦級以上熱功率的首次應用實踐,中廣核的核能供熱示范項目對于推進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為后續產業化推廣、代替燃煤鍋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可帶動一批低溫供熱堆項目建設,緩解城市供熱所帶來的減排壓力,對加快推進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具有重要意義。”中廣核董事長賀禹表示。中廣核稱,將切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項目盡早獲得國家核準并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