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山東能源棗礦集團蔣莊煤礦選煤廠一份不俗的成績單:
從2016年初的420人到現在的287人;
剛剛過去的2017年,共入洗原煤193萬噸,在完成本礦原煤入洗的基礎上,入洗外來煤11萬噸,精煤回收率達68.9%。在人員減少32%的情況下,工效提高68%。
這一成績是怎么來的?
“我們通過實施‘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開展‘智能選煤廠’建設,在人員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實現了以‘智’取勝。”蔣莊煤礦礦長齊衛東一語道破“天機”。
管理輕松了
在該礦選煤廠寬敞明亮的智能調度中心,18塊高清LED屏幕上,110余臺設備在“自動自發”地高速運轉,從原煤提升到淺槽分選,從重介浮選再到回煤裝車等各環節的生產過程監控、通信系統集成技術指標,在顯示屏上一覽無余。
選煤廠廠長褚衍靜告訴筆者,“通過采用先進的遠程視頻監控、遠程集中控制等高科技手段,在調度指揮中心就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對所有的設備進行一鍵式啟停。”
在“智能選煤廠”建設中,該廠充分應用計算機控制、網絡控制、光通信和PLC控制等先進技術,通過在各生產崗點安裝109個視頻攝像頭,建立原煤分站、壓濾分站、重介-浮選遠程分站、精煤倉遠程分站等6個監視站點,以及濃縮泵房、重介二樓、浮選六樓、壓濾廠房等7個區域控制室,充分發揮遠程監控優勢,實現了集中控制和矸石皮帶、洗混落地皮帶及精煤倉4部入倉刮板等10余個崗點的無人值守。
據介紹,原來工作人員即便是24小時盯靠在現場,有些機械故障也是防不勝防,像刮板皮帶對輪銷子損壞或皮帶機刮板鏈斷裂等情況,職工很難發現,只有在刮板機溜槽箱體有煤流溢出時,才能發現問題,這時再去解決問題等于是“亡羊補牢”。現在通過在刮板機、皮帶機驅動滾筒上增設失速保護和溜槽防堵保護,實現了對各類機械故障的有效防范,大大降低了機械事故率,減少了損失,管理起來特別省心。
勞動強度降低了
說起煤礦矸石手選女工,定格在腦海中的畫面便是一副全身武裝的標志性裝扮——安全帽、圍巾、口罩、塑膠手套、圍裙等一應俱全。作為煤炭入洗的第一道關口,她們每天都在飄著煤塵的環境中,所以矸石手選工崗位也被喻為礦山女工中最苦最累的崗位。
然而,這種情景在蔣莊煤礦選煤廠已成為歷史,在選煤廠原煤車間三樓揀選崗,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依然是機器轟鳴,煤流飛轉,只是與以往輸煤皮帶兩側站滿手選工的熱鬧場景相比,如今的揀選崗卻顯得有些冷清,偌大的廠房只看到一名女工坐在椅子上,手拿自制揀選工具不時將冒出的煤炭扒進溜槽,而原來伴隨煤炭一道蜂擁而來的矸石已不見蹤影。
“真沒想到在我退休之前還能享受到‘智能選煤廠’建設為我們帶來的福利,和以前‘手選’工作相比,現在的工作真是太舒心了。”女工梁雪英說。
據原煤車間主任趙馳介紹,因原來人工揀選工藝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對此,該廠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建成重介淺槽排矸系統,對大于200毫米塊原煤進行反手選,選出的塊煤和200~50毫米塊煤一起進入淺槽排矸,淺槽塊精煤破碎至50毫米以下和小于50毫米的末原煤一起進入原煤倉。
通過實施重介淺槽排矸,原煤車間由原來的130人減至目前的60人,不僅大大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而且提高了精煤和中煤回收率。按照增加精煤回收率與中煤回收率1%計算,每年多回收精煤1萬噸,每噸精煤按1000元市場價格計算,年可增加經濟效益1000萬元。
工效提高了
在選煤廠洗選車間,筆者注意到,六層樓的廠房幾乎看不到工作人員的身影,若不是不絕于耳的機器轟鳴,真會讓人覺得它處于閑置狀態。
“有了‘遠程控制’和‘視頻監控’系統,工人不必24小時守在設備旁進行檢查維護,而是在區域監控室內控制設備。”看到筆者有些疑惑,廠綜合辦公室主任高文宇解釋說。
在重介二樓區域控制室內,崗位工顏士虎正通過電腦監視36臺機器設備的運行情況。他告訴筆者:“在區域控制室內上班就像辦公室白領一樣感覺特別舒適,從原來只看1—2臺設備,到現在幾乎能看大半個廠房的設備,雖說設備多了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但我感覺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智能選煤廠建設帶給我們實實在在的存在感。”
在該廠洗選車間和顏士虎一樣的崗位工還有8人,原來該車間有17個固定崗,通過智能選煤廠建設,精簡優化了8個,其余的9人全部變成了巡崗工,實現一崗多責、一人多能,全員效率從原來的每工49噸提升至53.66噸,提高了4.66個百分點。
該礦“智能選煤廠”建設通過智慧先行、裝備升級,大大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提高了安全系數,降低了機械事故率,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1000萬元,真正實現了控員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