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國際局勢劍拔弩張的當口,天然氣高度依賴于俄羅斯的德國,眼看北溪2號開通輸氣遙遙無期,德國總理朔爾茨,于當地時間9月25日,抵達卡塔爾首都多哈進行正式訪問。
朔爾茨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德國尋找更多的天然氣進口來源。德國總理的開源之旅,還未取得實際成果,一個更大的噩耗也傳來了。就在他出訪卡塔爾的當晚,當地時間9月26日凌晨2點03分,波羅的海海底發生兩次爆炸,北溪管道徹底被炸斷了。
北溪管道被炸,對德國來說無異于是雪上加霜,這徹底終結了德國和俄羅斯直接的能源合作可能,德國的能源供應鏈面臨著嚴重的危機。所以朔爾茨的中東之行,使命顯得更加重要。
但是對于此次朔爾茨的中東之行,我并不看好,當時我曾有過一個推論,原話是這么說的。
德國總理朔爾茨親自出訪中東,先后訪問了沙特和卡塔爾,就是想給德國的能源供應鏈重組,尋找新的供應渠道。但是德國不知道有沒有搞清楚,這個風口浪尖上,阿拉伯國家真的會幫它嗎?
很顯然,如果美國就是想徹底毀了歐洲的工業產業鏈,那么誰幫德國,誰就是跟美國過不去。而且現在美國是歐洲高價天然氣最主要的供應者,這么好的生意,他也不可能允許被中東國家搶去。
同時,德國如果從中東找到新的能源供應渠道,就是徹底斷了俄羅斯的財路,這不就是跟俄羅斯也過不去嗎?此外,中東的能源供應鏈很穩定,這里面最大的買家是我們,如果德國要進來切一塊蛋糕,你這是要切誰的?如果動了我們的份額,得,等于為了德國,阿拉伯國家要把上三常得罪個遍。
所以可想而知,朔爾茨的中東之行,只會收獲一堆空頭支票,這個世界就是這么現實,美國不想讓你得到的,阿拉伯國家也不敢給。
現在來看,果然如此,德國并沒有拿到什么實質性成果。當然美國并沒有把事做絕,只是把價格拉高了,以高于市場價四倍的價格,大量向歐洲出口天然氣,以解德國的燃眉之急。美國的善意,只是貴了點,但并沒有把德國的路走死,美國也在給德國想辦法,而且已經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卡塔爾能源部于當地時間11月29日宣布,卡塔爾已經與德國達成了一項天然氣長期供應協議,從2026年起,卡塔爾每年將向德國供應200萬噸液化天然氣,協議有效期為15年。
看起來是一件皆大歡喜的好事,但是這項協議里面最關鍵的內容是,這一供應協議將通過中間商,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實施。
這說明,美國終究還是愛德國的,但終究是德國承擔了所有。
只是這份長期供應協議,真的能解決德國所面臨的長期性能源危機嗎?我們要看下未來能源格局的演化,將會是什么樣的。
在波斯灣,伊朗和卡塔爾兩國交界的海域,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南帕斯氣田,由伊朗和卡塔爾各占了一部分。
而卡塔爾所占的這一部分,正是卡塔爾天然氣開采最大的來源,北方氣田。
目前卡塔爾的液化天然氣總產能為7700萬噸/年,液化天然氣出口僅次于澳大利亞,排名全球第二。
但是隨著俄烏沖突爆發,真正影響深遠的全球能源供應鏈重組,將會成為改變未來世界能源格局的一件大事。這里面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歐洲的天然氣進口,將由誰來替代俄羅斯。
卡塔爾能源公司從今年6月中旬以來,開始招募國際合作伙伴,加速推進北方氣田的擴產,目標是將產能提高約50%,達到每年1.26億噸,這將使卡塔爾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按照卡塔爾的計劃,北方氣田的擴建分為兩部分:第一階段東部擴建項目(NFE),計劃建設四條液化生產線,總計3260萬噸/年,耗資287.5億美元,預計2026年開始生產。第二階段北方氣田南部擴建項目(NFS),包含兩條液化生產線,產能1600萬噸/年。
在東部項目上,卡塔爾能源已經確定將與法國道達爾能源、意大利埃尼、美國康菲、美國埃克森美孚和荷蘭殼牌合作,這五家歐美能源公司將分別與卡塔爾能源成立合資公司,合計持有東部項目25%的權益,其余由卡塔爾能源公司持有。
而我們的中石油與中石化,也在與卡塔爾談判,分別擬投資15億美元參與北方氣田東部擴建項目,并簽署LNG長期承購合同。
最后是在11月21日,中石化宣布,與卡塔爾能源公司簽署了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氣(LNG)長期購銷協議,卡塔爾能源公司將每年向中石化供應400萬噸LNG。此次協議是中石化與卡塔爾能源公司簽署的第二個LNG長期購銷協議,也是卡塔爾北方氣田擴能項目的第一個LNG長期購銷協議。
而作為另外五家合作的能源企業之一,美國康菲石油公司,也拿到了一部分產能,就是這次賣給德國,為期20年,每年200萬噸的長協天然氣合同。
目前率先簽訂下來的兩份天然氣長期合同,都是來自于此次卡塔爾產能擴建的一部分。我們從這里面,也可以看到幾個重點信息。
第一,中國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卡塔爾目前是我國的第四大液化天然氣進口來源國。
我國2021年液化天然氣(LNG)總進口量7893萬噸,主要進口來源國是澳大利亞、美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俄羅斯聯邦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分別為3110萬噸、898萬噸、898萬噸、823萬噸、510萬噸、452萬噸和316萬噸。
卡塔爾北方氣田擴產后,至少按目前的長協看,我們從卡塔爾的進口量將提升至1200萬噸左右。也就是后面的國際能源格局,不管怎么調整,不能分走屬于我們的一杯羹。
第二,卡塔爾拯救不了德國。至少從這份長協來看,德國雖然拿到了一部分產能,卡塔爾是一手供應商,德國拿到的卻是二手天然氣,中間還得經過美國公司。
此外,這每年200萬噸液化天然氣,大約是28億立方米,而過去北溪一號一條管道的年輸氣量就可以達到550億立方米,卡塔爾供應的二手天然氣,一年差不多是北溪一號半個月的輸氣量。
這么一對比,可以說是杯水車薪。但就連這杯水車薪,也必須經過美國在中間倒一手,而且時間也是三年以后了,誰知道那時候又是個啥情況呢。
在今年的努力切割之下,2022年前10個月,俄羅斯對歐洲國家的液化天然氣供應量達到創紀錄的178億立方米,較2021年同期增長42%。俄液化天然氣,占歐洲國家海運天然氣進口總量依然高達16%。
德國要和中東建立起足以替代俄羅斯,直接的能源供應鏈,尤其是通過海上運輸,目前看還是很困難的,沒有幾十年不太可能,而陸上通道,就看中東土豪和土耳其接下來的努力了。
土耳其和伊朗,正在土耳其,伊朗,敘利亞,伊拉克四國交界地帶進行軍事行動,如果能在這里打通一條能源通道,那么土耳其將有望成為俄羅斯和中東地區能源輸往歐洲的一個中轉站,土耳其能源樞紐的地位,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來。
走到這一步,歐洲的能源供應鏈,才有可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一次重組,并把美國的影響力排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