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近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處空軍設施內,新一代戰略轟炸機B—21高調亮相,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和多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到場。報道稱,這是一種能夠攜帶核武器的遠程隱形戰略轟炸機,是美國1.2萬億美元核軍備擴充計劃的第一個成果。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擴充自身核武庫、炒作大國競爭的種種行徑,給全球安全和戰略穩定帶來極大風險。
美國“核動作”頻頻
近幾個月,美國政府先后發布《國家安全戰略》《2022核態勢評估報告》等文件,拜登政府的核戰略日益清晰。
《國家安全戰略》強調核威懾仍是優先事項,是綜合威懾的基礎;同時,為確保美國及其盟國持續擁有針對其所受威脅的核威懾能力,美國將推進核武器“三位一體”、指揮與控制以及核武器基礎設施的現代化。
《2022核態勢評估報告》放棄了美國過去多次提到的“唯一目的”政策(即核武器只能用于威懾與反擊),而是采用了“根本作用”這一表述,聲稱“美國只有在為保護美國或盟友、伙伴國重大利益的極端情況下,考慮使用核武器”,但對何為“重大利益”“極端情況”并未給出明確界定。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核動作”頻頻,核武庫不斷升級。陸基方面,今年4月,美軍下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陸基戰略威懾”已被正式命名為LGM-35A“哨兵”彈道導彈,預計在2029年之后取代民兵III彈道導彈。海基方面,“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將從2030年起取代“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空基方面,B—21“突襲者”戰略轟炸機將取代B—2A戰略轟炸機,F—35a戰斗機也將攜帶核彈頭,逐步取代F—15e戰斗機執行北約核任務。
美國當前正加速向歐洲多個北約基地部署B61—12新型戰術核彈,升級在歐洲的核武庫。美國還計劃在“印太地區”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建立小多邊核磋商機制共享核情報,并考慮仿照歐洲模式,將戰略轟炸機、“雙重能力戰斗機”和相關核武器進行前沿部署。2021年9月以來,美國與英國、澳大利亞開展核潛艇合作,嚴重破壞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據俄媒報道,美防長奧斯汀日前在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第一次防長面對面會議后公開宣稱,“向澳大利亞提供核動力潛艇計劃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郭曉兵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拜登政府發布的一系列文件及行動看,美國當前的核政策至少有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實施一體化威懾,維持較低的武器使用門檻,進一步模糊核武器與常規武器之間的界限,加強核與非核計劃、演習和行動之間的協調。二是推進核武庫更新,《2022核態勢評估報告》已經放棄了奧巴馬政府“不生產新型核彈頭”的承諾,持續推進核武器“三位一體”升級換代。三是強調核武器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通過新技術提高研發及生產能力。四是強調所謂“有限核戰爭”概念,發展和部署低當量核彈頭,增加核沖突風險。五是強化延伸威懾,加強“印太”核共享機制和戰略力量前沿部署等。
渲染大國競爭
美國國防部日前發布2022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對中國軍事現代化建設妄加臆測和評價,聲稱“中國目前擁有超過400枚核彈,2030年將擁有1000枚,2035年將擁有約1500枚核彈”。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強調,中國的核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中國堅定不移地奉行自衛防御核戰略,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在核力量發展上保持極大克制,始終把自身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從不參加任何形式的軍備競賽。
“美國發布的這份報告相關數據十分隨意,沒有給出任何論據或推斷方法,純粹是刻意捏造所謂‘中國核威脅’。”郭曉兵指出,美國此舉主要有兩方面考慮:一是為自身在核軍控和防擴散領域的不光彩行徑做掩護,同時也為自身發展核力量找借口;二是試圖混淆外界視聽,對中國施壓,以此限制中國正常軍力發展。這份基于大國競爭狹隘視角的報告,不利于中美關系發展及核關系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防部此前發布的《核態勢審議報告》,同樣延續一貫的冷戰思維,極力渲染大國競爭和陣營對抗。在該報告中,美國甚至假想了與中俄兩個主要核大國同時發生沖突的極端情況,并對中國的核戰略原則妄加揣測,對中國的核力量現代化污蔑抹黑,惡意渲染中國在網絡、太空和先進常規武器方面的威脅,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和部署針對中國的核力量體系,甚至為打有限核戰爭作準備。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武庫,卻仍極力渲染外部核威脅,靠樹立“假想敵”的方式為擴充核武庫尋找借口,讓人難以信服。核問題事關大國關系及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美國的種種舉動將導致其對外政策和核戰略繼續被國內軍工利益集團所綁架,加劇其對華競爭態勢,威脅全球安全與戰略穩定。此外,美國翻炒“中國威脅論”,強迫亞太國家“選邊站隊”,試圖形成圍堵中國的“小圈子”,將沖擊亞太地區一體化發展進程,對亞太國家而言絕非好事。
加劇核沖突風險
“美國試圖通過這些核威懾政策和計劃表明,任何針對美國或其盟國的‘武裝侵略’行為,都可能被升級為核戰爭,從而使‘侵略國’面臨毀滅。”半島電視臺日前援引專家的話指出。
郭曉兵認為,美國當前的核政策模糊了核武器與常規武器的界限,其所謂的“有限核戰爭”與“全面核戰爭”之間也沒有明晰的界線,實際上提高了美國在局部沖突中使用核武器的概率,也增加了爆發核沖突的風險,給全球安全局勢增加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不少軍控界人士也表達了嚴重擔憂。美國軍控協會執行主任達里爾·金博爾評論稱,《2022核態勢評估報告》中內涵寬泛、模棱兩可的政策背離了拜登政府早先的立場,也違背了降低核武器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作用的承諾。憂思科學家聯盟全球安全項目主任塔拉·德羅茲登科分析稱,《2022核態勢評估報告》未能有意義地降低核威脅,相反強化了核威脅,報告的功能就像是美國核軍工綜合體的“橡皮圖章”。
李海東指出,美國在核軍控領域的一個主要想法是:相關機制構建與協議安排,必須凸顯美國的主導地位、體現美國的絕對優勢。正因如此,美國近年來在國際軍控架構中一直態度消極,陸續退出《反導條約》《中導條約》等國際軍控條約。美國追求的不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安全,而是自身的絕對安全。在這一思維的主導下,美國積極擴充核武庫、炒作大國威脅,一方面壓縮了其盟友伙伴的戰略選擇,沒有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安全;另一方面也給大國間的良性互動增加了困難,加劇全球軍備競賽風險,使世界更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