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19日,歐盟成員國終于就設定天然氣價格上限達成一致,相關協議將于明年2月正式生效。在分析人士看來,限價機制的達成標志著歐盟在應對能源危機方面更進一步,但該機制是否有利于歐盟的能源供應和能源安全,仍然有待觀察。
12月19日,歐盟成員國能源部長齊聚布魯塞爾,就天然氣限價一事展開最后的沖刺談判。最終,各方同意設立一項臨時性的“市場修正機制”。經各成員國批準后,該機制將于2023年2月15日正式生效,有效期一年。
根據歐盟理事會發布的公告,如果作為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的荷蘭所有權轉讓中心(TTF)天然氣期貨價格連續三個工作日超過每兆瓦時180歐元,并且在這三個工作日內TTF價格比全球液化天然氣基準價高出35歐元以上,則觸發“市場修正機制”。
該機制觸發后,歐盟將在全球液化天然氣基準價基礎上增加35歐元作為最高限價,限價將保持至少20個工作日。若最高限價連續三個工作日低于每兆瓦時180歐元,則限價機制自動解除。若歐盟委員會在天然氣供應不足時宣布實施緊急狀態,限價機制也會自動解除。
除此之外,歐盟還設置了緊急“剎車”機制。如果歐盟天然氣需求在一個月內增加15%、液化天然氣進口急劇下降或TTF天然氣交易量同比大幅下滑,那么“市場修正機制”就將暫時中止。
對于這一限價機制,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的工業和貿易部長約瑟夫·西克拉表示,限價“將保護歐盟公民不受飆升的能源價格影響”。西克拉還說,這再次表明“歐盟是團結一致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表示,限價機制以及聯合采購天然氣等措施,可以讓歐盟“更有效地制定明年過冬預案”。
從今年10月的歐盟峰會到12月的能源部長會議,歐盟天然氣限價機制的出臺經歷了一個艱難的談判過程。
由于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減少,歐洲天然氣價格在今年8月曾一度達到每兆瓦時近350歐元的高位。為緩解高價天然氣帶來的沖擊,歐盟提出了聯合采購天然氣、對天然氣實施限價等措施,并在今年10月的歐盟峰會和能源部長會議上進行討論,但最終無果而終。
11月下旬,歐盟委員會提議從明年1月起實施一項天然氣限價機制,一旦觸發該機制,歐盟將把天然氣價格限定在每兆瓦時275歐元。隨后舉行的歐盟能源部長會議上,該機制因各國分歧再次告吹。
12月13日,歐盟能源部長會議繼續就天然氣限價進行討論。作為輪值主席國的捷克提出新方案,將價格上限調低到了每兆瓦時200歐元,結果還是遭到一些國家抵制。19日,各成員國能源部長再次開會,終于接受了每兆瓦時180歐元的價格上限。
不過,最終通過的限價機制并沒有得到所有成員國的贊成。匈牙利投了反對票,奧地利和荷蘭棄權。德國之所以予以支持,也是因為引入了緊急“剎車”機制。
在分析人士看來,歐盟之所以執意推進限價機制,主要有內外兩方面考慮。
從內部來說,能源價格上漲令不少歐盟成員國經濟遇挫、民生艱難。希臘、意大利、比利時、波蘭等國因此要求歐盟采取措施,設定價格上限,以減輕高能源價格對本國造成的沖擊。如果歐盟在這方面無所作為,可能會加劇一些國家的疑歐傾向。
從外部來看,盡管歐盟需要進口大量天然氣,但其并不愿意當“冤大頭”,限價機制的出臺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扭轉歐盟在天然氣市場上的被動地位。另外,歐盟還希望借限價機制向俄羅斯展示強硬,并意圖對俄羅斯能源出口形成打擊。
對于歐盟為天然氣價格設限的做法,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2月19日表示,這是對市場定價流程的破壞,俄羅斯需要時間權衡利弊并作出回應。
不少業內人士也對限價機制的實施效果存疑。歐洲能源交易所協會就曾表示,限價可能導致場外交易增多,對歐盟能源供應和金融穩定構成風險。
分析人士認為,歐盟一些成員國對限價機制的擔憂實際上仍然沒有消除,在它們看來,限價可能會導致天然氣向價格高的地方流動,從而加劇歐洲的天然氣短缺。而從長遠來看,解決歐洲能源危機的根本出路還是要增加能源供應,限價機制對此則無能為力。
盡管多數歐盟成員國為今冬儲存了似乎足夠多的天然氣,但國際能源署方面認為,歐盟在2023年將繼續面臨天然氣短缺。法國能源監管委員會也預計,歐盟下個供暖季將“更加艱難”。對歐盟來說,無論是尋找新的能源進口來源,還是大規模開發可再生能源,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見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