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2月1-15日,全國煤炭產量1.9億噸,日均產量1251萬噸,全國統調電廠電煤庫存1.76億噸、可用24天。
進入12月份,全國煤炭日均產量較上月有所回落,日均減少了53萬噸的量。11月份,我國生產原煤3.9億噸,同比增長3.1%,增速比上月加快1.9個百分點,日均產量1304萬噸。
產量有所下降的原因,歸結起來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臨近年底,部分完成全年生產任務的煤礦生產節奏有所放緩,有的甚至開始停產檢修,還有個別的關門放假。
二是今年春節較往年來得要早,2023年1月下旬就過年了,春節前,各地加大了節前生產安全檢查力度。
三是近一段時期以來,部分煤礦陽性職工數量有所增多,在崗人員有所減少,使得生產和經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四是今年冬季,較往年的寒潮來得早了一些,寒潮力度大、持續時間長,特別是給露天生產的煤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導致生產效率有所減緩。
五是近日來需求的相對減弱,使得部分煤礦存煤有所擠壓,被迫放緩開采節奏。
六是在經歷了兩年多的高強度持續開采作業后,設備陸續進入疲勞期,亟需維護保養。
需求方面,雖然有疫情管控放開的利好因素支撐,但是實際效果表現欠佳。下游工廠縮減生產線和停產放假的企業陸續增多。外貿方面,受美國消費市場消費能力轉弱影響,我國出口至美國市場的產品量、價齊降,外貿需求減弱。受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影響,開工率仍然在走下坡路,帶動全產業鏈相關產品需求的大幅縮減。而消費市場方面同樣不容樂觀,當前形勢下,人們“過緊日子”的思想比較普遍,消費力減弱,同時,受陽性病例增多的影響,消費品結構、渠道、物流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僅通過今年的“雙十一”、“雙十二”和近期的“買藥備藥”等事情就可見一斑。
雖然近期的煤炭日均產量較上月日均有所回落,但放在歷史的維度中來看依然是處于高位的。因此,即使近期供應有所減少,但相較于當前走弱的市場需求,這些減量的因素依然難以扭轉當前煤價的頹勢,煤價在今后一段時間里,將依然緩步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