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們對綠色、數字化、后工業時代的美好憧憬,撞上一個令人清醒的現實——全球80億人的福祉取決于能否獲得豐富而負擔得起的能源。全球處于40多年來首次全球能源危機中:歐洲的電價高得離譜,工廠紛紛關閉,各國政府制定了停電計劃,烏克蘭人在家里凍得瑟瑟發抖。
人們很容易將能源動蕩歸咎于俄烏沖突。克里姆林宮大幅削減天然氣出口,以懲罰歐洲對烏克蘭的援助,西方國家正在抵制俄羅斯石油。但實際上,這場能源危機已醞釀多年,部分原因是能源轉型政策忽視了社會對傳統燃料的依賴程度。
雖然全球領導人繼續提出放棄化石燃料的更雄心勃勃的目標,但2022年的主要問題還是對無法獲得化石燃料的憂慮。美國總統拜登敦促歐佩克增加石油產量,而歐洲則在爭奪天然氣。德國曾是世界綠色能源轉型的典范,如今改用煤炭取代俄羅斯的天然氣和零碳核電,這使該國連續第二年走上更高的排放道路。鑒于俄烏沖突仍在繼續,以及西方國家仍試圖擺脫對俄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很少有人認為全球能源危機2023年會出現大的緩解,未來將是一段顛簸的旅程。
俄烏沖突標志著地緣政治驅動的能源不安全和資源競爭新時代的開始。這使得氣候問題在優先事項清單上的位置下降。現在,隨著冬天的到來,歐洲正在走下懸崖。不要把歐洲的能源危機歸咎于莫斯科。相反,歐洲人正面臨20年來錯誤政策的后果。一方面讓自己依賴俄羅斯,一方面試圖淘汰煤炭,并忽視對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持續需求,這場危機是歐洲政策制定者的責任。
大西洋另一邊,美國已經“能源獨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但事實證明,無論你的國家生產多少石油,一些地緣政治沖擊都是無法避免的。雖然替代能源可能最終會減少對沙特石油的需求,但這將在未來幾十年發生,而不是在一兩個總統任期內。只要世界需要石油,只要美國在中東有利益,華盛頓就必須與海灣地區最重要的安全角色和歐佩克背后的主要力量打交道。
隨著政策制定者制定了日益雄心勃勃的消除碳排放目標,人們認識到,如果核能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或將更容易、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