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月的辯論和數周的會議,歐盟終于就天然氣價格限制方案達成一致。在德國最終改變態度、投下關鍵的贊成票后,歐盟能源部長會議19日決定,從明年2月15日開始實施限價措施。
分析認為,歐盟對限價“開綠燈”,既有防止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出現極端情況的考慮,也被視作對俄羅斯的政治宣示。不過,此舉可能給歐洲能源交易與能源供應帶來雙重風險,能否實現平抑通脹目標也尚存不確定性。
“香檳瓶蓋”被打開
歐盟早在數月前,就提出過為天然氣價格設限的想法,主要考慮在于歐洲天然氣價格近兩年來多次明顯上漲——去年夏季,歐盟各國為趕在寒流來襲前“囤氣”,一度將歐洲天然氣價推升至近每兆瓦時320歐元的“天價”。而今年2月俄烏沖突后能源價格的普遍上漲,更強化了歐盟在這一問題上的關切。
尤其是今夏俄羅斯因為技術等因素大幅降低對歐輸氣后,歐洲雖“囤氣”“省氣”“求氣”三管齊下,但仍未有效抑制氣價。在高昂的能源價格面前,就連以往堪稱歐洲經濟“模范生”的德國都“英雄氣短”,通脹連續數月保持兩位數,更別說其他在高物價中掙扎的歐元區成員。
在此背景下,歐盟委員會11月正式提議,從明年1月起實施一項天然氣限價機制。觸發條件為:作為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的荷蘭所有權轉讓中心(TTF)天然氣期貨價格連續兩周超過每兆瓦時275歐元,并且TTF天然氣價格和全球液化天然氣價格之間的價差連續十個交易日達到或超過58歐元。
然而,這一提議引發不小的爭議。一是認為觸發條件過于苛刻——即使今年8月的氣價高峰期(當時已達每兆瓦時350歐元)也無法滿足全部條件。二是不少歐盟成員國對可能造成的供應安全影響表示關切。
歐洲媒體寫道,歐盟內部對“限價”問題分為兩派。德國、荷蘭、奧地利、丹麥、愛沙尼亞等國認為,可靠的供應比可承受的價格更重要。而比利時、波蘭、意大利、希臘等國則認為,“限價”是應對能源危機、保護消費者和企業免受高昂賬單影響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各方爭執不下的場面,被歐洲媒體形容為一場“香檳瓶蓋還未打開,就被放進冰箱的鬧劇”。不過在歐盟兩次召集緊急會議,多國幾輪協商后,“瓶蓋”終于被開啟。
根據最新達成的方案,歐盟將把TTF近月合約作為參考,當報價連續三個工作日超過每兆瓦時180歐元,并且在這三個工作日內TTF價格比全球液化天然氣價格高出35歐元以上時,則觸發“市場修正機制”。限價一旦啟動,需連續實行20個工作日;若最高限價連續三個工作日低于每兆瓦時180歐元,則限價機制自動解除。若歐盟委員會在天然氣供應不足時宣布實施緊急狀態,限價機制也會自動解除。
即便方案最終塵埃落定,投票結果卻折射出歐盟成員國分歧并未消除——匈牙利投出反對票,荷蘭和奧地利投出棄權票。由于投票采取“簡單多數”原則,方案仍然獲得通過,將由各國以書面形式正式批準后于明年2月15日生效。
歐盟內部難掩分歧
分析人士認為,方案最終能夠達成,由經濟、政治等因素促成。
從經濟因素看,光大期貨能源化工分析師杜冰沁 指出,德國在最后關頭投出贊成票對限價決定以“法定多數”通過至關重要。德方立場轉變的原因主要在于:新方案中加入對另一項加快可再生能源許可的法規修改,同時各方同意如果歐盟面臨天然氣供應短缺、限價導致TTF合約成交量下降、天然氣使用激增以及市場參與者的保證金要求大幅增加等情況,限價措施將被暫停。上述內容回應了德方對“限價或導致歐洲急需的天然氣供應轉移到他國”的擔憂。
另一方面,相比先前每兆瓦時275歐元的限價水平,每兆瓦時180歐元的限價更為有效。盡管當前歐洲氣價有所下跌,但是此前受到寒潮天氣影響一度超過每兆瓦時150歐元,接近本次設定的價格上限。
從政治因素看,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 指出,歐盟此舉不乏對俄政治宣示的考量。俄烏沖突以來,歐洲出于能源安全、支持烏克蘭等因素,在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多個領域試圖擺脫對俄依賴,削弱俄方將能源收入用于特別軍事行動的潛力。
丁純表示,相比于擺脫對俄煤炭依賴,歐盟擺脫對俄天然氣依賴是一項更為艱難的任務。有資料顯示,俄烏沖突前,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占歐盟進口量的40%左右。俄烏沖突后,即便歐盟將進口自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降低近八成,且發表了能源獨立路線圖,但依然從俄購入不少液化天然氣。因此歐盟認為,如果能在牽扯復雜利益關系的天然氣問題上用一個聲音對俄說“不”,將有利于鼓舞烏克蘭在談判桌上同俄叫板。
而在這個過程中,歐盟成員出現分歧完全在意料之中。丁純認為,匈牙利與俄羅斯有著良好的能源合作關系,在烏克蘭問題上也持中立態度,多次發聲反對制裁俄羅斯。荷蘭、奧地利等國除了對俄天然氣依賴程度較高之外,更對推行“限價”的實際效果存疑。正如一些分析指出的,歐盟各方在利益訴求、財政實力、受危機影響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這種分歧是難以掩蓋的。
可能增加購氣難度
對于歐盟對天然氣限價的做法,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9日表示,歐盟限價是對市場價格生成機制的挑戰,是無法接受的。
不少業內人士則對限價機制的實施前景持保留意見。曾威脅要遷出歐盟的洲際交易所集團19日表示,將對歐盟能否公平有序管理TTF交易市場進行嚴格評估。
分析人士認為,限價機制可能給歐洲能源交易與能源供應帶來風險。
杜冰沁說,從能源交易來說,此舉或將抑制TTF合約的流動性,增加市場參與者的風險,迫使部分參與者轉向透明度更低的場外交易,從而進一步面臨金融系統風險。
歐洲能源交易所協會此前表示,即使是短期干預也會產生嚴重、意外的后果,損害市場信心,可能對歐洲能源市場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英國“極光”能源研究公司分析師雅各布·曼德爾則認為,天然氣期貨交易向場外轉移,可能會讓消費者像以前一樣容易受到價格上漲的沖擊。
“而從能源供應角度而言,明年歐洲可能無法從俄進口天然氣,全球其他國家對于天然氣進口資源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限價方案可能增加明年歐洲購氣的難度。”杜冰沁說。
路透社稱,今年由于天然氣價格高企,一些對天然氣需求降低的亞洲買家避開了現貨液化天然氣市場,原本供應亞洲買家的天然氣被轉移到歐洲。“但明年這種情況可能不會發生,歐洲將面臨天然氣的激烈競爭,從而推高成本……如果說今年8月歐盟天價購氣是被打臉般的疼痛,明年可能是持續的價格頭痛。”
另一方面,歐盟能否通過此舉實現抑制極端氣價、平抑通脹的目標,也尚存不確定性。
丁純認為,一方面,歐盟做了大量準備,包括備足天然氣庫存,對傳統化石能源公司征稅以補貼消費者等,來防止極端氣價和通脹飆升對經濟民生構成的打擊。但另一方面,要完全避免危機也不那么容易。正如一些分析指出的,歐盟要補足氣源,可能會面臨更高的價格,而且歐洲在液化天然氣接收能力上尚存嚴重不足。雖然歐盟下決心擺脫對俄依賴,但恐怕會經歷一個復雜的過程。
杜冰沁指出,從今年冬天來看,歐洲充足的庫存、降低的需求,使當前TTF價格低于限價水平,預計在不出現極端天氣的情況下暫時不會觸發限價。從明年來看,如果限價措施完全實施,對于全球天然氣價格中樞存在一定抑制作用。杜冰沁認為,此舉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歐盟通脹水平,但并不能完全平抑通脹。
而從俄羅斯角度看,由于俄羅斯對歐洲管道輸氣已基本暫停,該限價暫時對俄影響不大。不排除后期俄羅斯會采取減產等其他反制措施。還有分析認為,俄可能通過深化與亞洲買家的合作、構建“天然氣聯盟”等方式打開市場,對沖風險。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刊文認為,此前,歐洲拒絕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決定,已經增加了歐洲陷入深度衰退的可能性。而今,歐洲政策制定者們關于限價的孤注一擲的措施,很可能加劇局勢。是時候“讓冷靜的頭腦占據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