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舉行的202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繪制了今年能源系統重點任務的“施工圖”。記者注意到,2023年,煤炭兜底保障作用繼續被置于首位,油氣增產增供分量不減,新能源維持高增速,多條特高壓輸電線路將加快推進。
在經歷2021年多地限電、2022年夏季川渝電力吃緊及外部國際能源市場的劇烈波動之后,把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先立后破推進雙碳目標,已成為中國能源政策的首要任務與核心。煤炭仍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壓艙石”,2022年,全國煤炭產量創歷史新高。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去年國內煤炭總產量約44.5億噸,同比增長8%。
202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發揮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加快實施“十四五”煤炭規劃,積極推進智能化煤礦核準建設,推動在建煤礦盡快投產達產,全面增強煤炭安全增產保供的能力和韌性。
自國家能源局2019年實施油氣行業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以來,國內能源企業海陸并舉充實油氣“糧倉”。2022年,國內原油產量時隔六年重返2億噸,天然氣產量超過2170億立方米。
油氣增產增供仍是貫穿2023年的主題。國家能源局要求,保持“五油三氣”重點盆地及海域穩產上產,加快非常規油氣快速上產,推進西氣東輸三線中段等重大管道工程和油氣儲備能力建設,預計2023年原油產量達到2.05億噸、天然氣增產60億立方米以上。
在2023年提升能源生產供應保障能力的重點任務中,全國能源工作會議還提及推進多條特高壓輸電線路建設,包括推動駐馬店-武漢、武漢-南昌、張北-勝利、川渝特高壓、隴東-山東、寧夏-湖南等工程建設。
據記者梳理,上述項目中有三個特高壓交流工程已于2022年內開工,分別是駐馬店-武漢、武漢-南昌和川渝特高壓,合計投資超400億元,將在2023-2025年投產。
此外,張北-勝利特高壓交流工程2022年9月15日獲核準,12月已開展第一次設備招標采購,有望近期開工;隴東-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去年11月取得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意見;寧夏-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去年11月召開可行性研究收口報告評審會議,“寧電入湘”工程建設方案正式確定。
2022年,國家電網公司的電網投資規模達5000億元以上,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中,特高壓工程迎來新一輪建設高峰。中金公司近日發布的研報認為,當前電網面臨的兩大核心痛點為電力保供與新能源大基地外送消納。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22年特高壓直流項目核準不及預期,新開工線路均為特高壓交流。受清潔能源外送迫切需求、省間電力互濟需求以及逆周期調節需求三重因素驅動,預計2023-2024年有望迎來特高壓直流新一輪核準高峰。其中2023年有望核準“四直三交”,特高壓投資額同比增速有望實現80%以上。
電力保供方面,國家能源局還強調了進一步提高跨省跨區電網錯峰支援和余缺互濟能力。
保供應基礎上是調結構。202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加強風電太陽能發電建設,2023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4.3億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4.9億千瓦左右。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9705萬千瓦已全部開工,第二批、第三批基地項目陸續推進,2022年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預計1.2億千瓦以上。截至2021年底,我國風電裝機3.28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3.06億千瓦。
記者據此推算,2023年國內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量預計將達到1.66億千瓦,創歷年來新高,累計裝機規模同比增長22%。
水電方面,上述工作會議要求,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推動主要流域水風光一體化開發建設,2023年水電裝機規模達到4.23億千瓦。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2023年新增核電裝機289萬千瓦,在運規模達到5846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