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7日,烏克蘭重要重工業區之一的盧甘斯克地區天然氣管道突發爆炸,事故導致約1.1萬用戶天然氣供應中斷。當地政府派出了消防和救援團隊前往現場救援,管道爆炸造成的大火已被撲滅。
盧甘斯克地區發生爆炸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自俄烏沖突以來,該地區就接連不斷發生爆炸。
當地時間2022年2月21日,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地區發生兩起爆炸,對天然氣管道造成破壞并引發火災。
當地時間2022年9月16日,盧甘斯克“總檢察長”謝爾蓋·戈爾賓科以及“副檢察長”葉卡捷琳娜·施泰格連科在市中心檢察院辦公大樓的爆炸中身亡。
盧甘斯克頻頻發生爆炸背后,實際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沖突引發的。俄羅斯此前作為歐盟諸多國家天然氣供應大國的地位被美國動搖。
歐盟以液化天然氣作為取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供應的關鍵工具,2022年歐洲國家液化天然氣進口量總計增加60%以上,達到1.25億噸。其中,美國成為液化天然氣最大供應國,對歐出口量是原來的近2.5倍,從2140萬噸增至5300萬噸以上。俄烏沖突爆發后,德國等歐洲國家尋求天然氣來源多樣化。其中,美國輸歐洲天然氣量大漲。而根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2022年10月初披露的數據,當時,美國公司每艘駛往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可賺取超1億美元的利潤。
雖然此次燃氣事故對外宣稱是意外導致,但實際和俄烏兩國緊張的關系不無關聯。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負責人達尼洛夫近日在直播時公開聲稱,此前已經說過等著吧,俄羅斯隨后將會持續發生火災、爆炸等各類事故,這不可避免的,我們會讓其國內每天的新聞都會報道這些事故的,除非俄羅斯軍隊從烏克蘭境內實現無條件的撤軍!
由此可見,隨著俄烏沖突的加劇,兩國之間能源基礎設施被破壞的問題可能會越發嚴重,對于全球能源供應將產生負面影響。而美國可能是其中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