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化石能源日趨枯竭,核能生產運行不夠安全,風光水電等新能源在世界各國電力系統中的占比日益提高。
燃油車作為碳排放大戶,嚴重污染環境,許多歐洲國家已經宣布了燃油車禁售時間表。英國表示從2030年開始,禁止銷售新的汽油車和柴油車;歐盟承諾,2035年開始逐步淘汰內燃機汽車。
燃油車逐步退出市場,新能源汽車將迅速填補空缺。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是動力電池,我國在相關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據EVTank白皮書數據,2022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957.7GWh,同比增長70.3%。中國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660.8GWh,同比增長97.7%,在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的占比達到69.0%。
中國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占全球總體出貨量近7成,占據動力電池產業鏈的絕對地位。也正因如此,有人認為,西方無法脫離我國的動力電池產業鏈,更有甚者,表示“特斯拉離開了中國的產業鏈,分分鐘停產。”
不過,近日,Transport & Environment (T&E) 發布了一份報告稱,一旦歐洲能和美國拜登政府同步,投入超2980億英鎊(約25000億人民幣)的綠色投資,2027年,歐洲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將結束對中國的依賴;在鋰電池組件領域,對中國的依賴也將大幅降低。
T&E報告認為,2027年,鋰離子電池方面,歐洲鋰電池產量將能滿足其電動汽車和儲能需求;2030年,歐洲大陸電池生產量最大的公司將是CATL、Northvolt、ACC、Freyr 和大眾集團。
電池組件方面,包括陰極產品、精煉鋰產品,以及電池金屬精煉和加工在內,歐洲2027年對中國的依賴可能大幅下降。
陰極產品方面,2027年歐洲三分之二的產品需求可自行滿足。截至目前,歐洲已經有12家公司計劃參與布局電池產業鏈的陰極材料產品環節,該區域還將投建17家工廠,包括波蘭的Umicore工廠、瑞典的Northvolt工廠和德國的BASF工廠。
精煉鋰產品方面,2027年歐洲超一半的精煉鋰需求可自行滿足,電池金屬精煉和加工對中國的依賴也可能大幅下降。
維科網儲能在報告中注意到,歐洲現在沒有鋰精煉廠,世界上約 90%的金屬加工發生在東亞。不過,德國、法國現在正在實施的精煉廠項目,可能會打破這一現狀。根據計劃里歐盟關于原材料的法案,相關精煉鋰原材料將來自歐洲項目或國外礦山,不過這些材料要符合高環境標準。
此外,T&E報告中,歐洲不光想著在鋰電池領域結束對中國的依賴,對美國拜登政府也有所警惕。
T&E認為,美國《降低通貨膨脹法案》改變了游戲規則,該法案對美國本地化電池供應鏈提供稅收優惠和其他補貼,對相關企業誘惑極大,歐洲需要投入更多資金,避免相關企業將計劃在歐洲開展的項目轉移到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