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納水平是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準。近年來,我國新能源在注重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消納水平也不斷提升。專家表示,目前全國新能源利用率處于較高水平。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近日發布的數據證實了這一點。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國風電、光伏發電平均利用率逐步提高,風電利用率由2016年的82.4%提高至2022年前11個月的96.7%;光伏發電利用率由2016年的90%提高至2022年前11個月的98.2%,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消納形勢持續向好
我國新能源自2010年起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并網裝機容量快速增長。與此同時,電網建設和消納機制相對滯后,加之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等特性,“棄風棄光”開始出現,并在2016年前后出現高峰,光伏電站被動“曬太陽”、風電機組“望風興嘆”,一些“棄風棄光”嚴重區域新能源建設陷入停滯。新能源發展的主要矛盾也逐步轉為系統消納問題。
為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十三五”期間,新能源開發布局的主導因素由資源條件轉向消納條件。一方面,通過政策機制引導新能源開發布局優化,在新能源消納預警機制嚴控下,限電嚴重地區的新增建設規模受限;另一方面,國家能源局制定了《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電網企業持續深挖大電網的靈活調節潛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國新能源消納形勢持續向好。
中電聯規劃發展部主任張琳介紹,在電源側,我國統籌推進新能源開發建設和配套調節能力建設,加大煤電靈活性改造力度,2022年煤電靈活性改造規模超過1億千瓦;分布式光伏占比逐步提高,有利于光伏的就近消納。在電網側,統籌推進新能源和電網送出工程建設,加大優化新能源跨省跨區輸送運行方式,加快配電網的改造和升級。在負荷側,充分挖掘需求側響應能力,以及發揮虛擬電廠作用等。在儲能側,加大抽水蓄能電站的核準建設速度,采取新能源配套儲能。在市場機制方面,電力現貨、綠電交易等方式對新能源的消納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展儲能促行業較快發展
在“雙碳”目標推動下,新能源裝機持續快速增加。大規模新能源發電接入電網,電力系統運行中的調峰資源不足情況進一步加劇,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壓力持續上升。在這一背景下,加快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各類儲能發展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
為促進儲能發展,有關部門印發了《“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通知,加快“十四五”時期抽水蓄能項目開發建設,爭取到2025年我國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較“十三五”翻一番,達到6200萬千瓦以上。
在政策的推動下,2022年抽水蓄能等儲能保持了較快發展。2022年我國投產28臺抽水蓄能機組,合計880萬千瓦。初步預計,2023年新投產的抽水蓄能裝機規模仍將超過500萬千瓦,2023年底的抽水蓄能總裝機規模預計將超過5000萬千瓦。
需進一步提升利用水平
為進一步推動儲能更好發展,中電聯統計與數據中心副主任蔣德斌建議,優化儲能配置和調運方式,提升儲能利用水平。因地制宜配置儲能規模和方式。結合當地新能源消納、資源特性、網架結構、負荷特性、電網安全、電源結構等因素,具體分析各地系統調頻、調峰需求,并綜合煤電靈活性改造、電網調節能力提升等實際情況,合理確定抽水蓄能建設規模和時序,以及新能源配置儲能的規模和方式,避免資源浪費。健全儲能設施運行機制,建立“統一調度、共享使用”的協調運行機制,優化儲能電站并網運行控制策略,提高儲能利用效率。
在完善市場機制方面,蔣德斌表示,要健全新型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規則。各地方按照相關政策要求,加快完善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相關配套政策及實施細則,保障新型儲能更好地融入電力市場;完善新型儲能參與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機制。通過價格信號激勵市場主體自發配置儲能資源,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儲能建設。理順各類靈活性電源電價機制,出臺容量價格政策,盡快完善新型儲能商業模式,促進新型儲能、靈活性煤電、抽水蓄能等各類靈活性資源合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