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室外將近零下20度,我家里面零上二十七八度。從前自己燒煤,早晚溫度低,只有白天效果好,現在全天都很穩定。”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的孫先生興奮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除了采暖溫度高且穩定,另一個切實的好處是孫先生家的取暖費由原來每年五六千元降到如今的兩千多元。這一切轉變的背后動力竟然是“風”。
孫先生家清潔穩定的供熱系統得益于供暖系統改造。這里的供暖方式從區域燃煤小鍋爐取暖變成了清潔風熱站集中供暖,實現了從“煤”到“電”的供暖方式的轉變。
作為國家規劃的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蒙東地區的風電裝機已經達到了901萬千瓦,占到蒙東全網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蒙東電網風電發電量也已達到140億千瓦時——蒙東已成為風電資源富集地。
但是,巨大的風電裝機容量給風電消納帶來了嚴峻考驗,風電用不上、送不出一直以來成為消納的癥結。
“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是全年風資源最好的季節,而這與蒙東地區的供熱期相重疊,火電裝機承擔了大部分的供熱任務,受供熱影響火電機組的調峰能力較非供熱期明顯降低。在這期間,新能源消納和保障地區供熱之間矛盾異常突出。”國網蒙東電力發展策劃部發展規劃處處長李雪峰從事電網發展規劃多年,促進新能源消納一直是他重點研究的課題。而蒙東地區長達7個月的漫長供熱期間,“風火”矛盾成為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從2013年起,國家電網蒙東公司開始探索風電供暖這一全新供暖方式,促成赤峰市林西縣和通遼市扎魯特旗兩個旗縣作為“風電供暖試點旗縣”,啟動風電供暖試點建設。
作為國家第一批風電供熱試點,扎魯特旗風電供熱試點項目建設總投資3673萬元,包含蒙東協合教育園區與河北新區兩個風電供熱站。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風電供熱項目通過取締多個大型燃煤鍋爐,使得大氣環境有明顯改善。同時風電就地消納,風電利用小時數明顯提高,直接帶動發電企業收益,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據國家電網蒙東公司提供的數據,按每年用電量4739.9萬千瓦時計算,上述兩個風電站每年可節約標煤8152.6噸,減少煙塵排放量78.3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34.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028.6噸。
和扎魯特旗情況的類似的吉林省白城市同樣風能豐富,但由于本地消納能力不足,風電發展受到嚴重限制。2013年3月,國家能源局和吉林省能源局確定在白城市推廣120萬平方米面積的清潔供暖,解決風電棄風問題。目前,大唐洮南熱力站棄風供暖示范項目和中廣核安廣風電清潔供暖推廣項目已經投入運行。
其中,洮南熱力站設計供熱面積16.3萬平方米,捆綁大唐吉林向陽風電場一期20萬千瓦機組對應的“低谷風電”。截至2016年12月,洮南熱力站累計用電7892萬千瓦時,其中,低谷用電量占總用電量85.04%,平段用電量占總用電量的14.14%,尖峰用電量占總用電量的0.82%;累計提供清潔熱能284112吉焦,電量電費4252萬元,節約標煤9699噸,減排二氧化碳25411噸。
通過五個采暖期的運行,洮南熱力站經受住了罕見低溫嚴寒天氣的考驗,保障了冬季供熱安全,實現了長周期滿負荷運行。
洮南熱力站負責人李志剛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洮南熱力站作為國家風電消納示范項目和吉林省清潔供暖示范工程,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一是實現就地消納,減少電力外送電量7892萬千瓦時;二是調峰作用突出,85.04%的制熱用電量發生在電網用電負荷的低谷時段;三是環保效果顯著,替代了1臺20噸燃煤供暖鍋爐;四是拓展應用領域,突破了風能作為隨機性較強的過程性能源在應用上具有的不連續、不穩定的弱點;五是創新供熱機制,解決了熱網末端缺乏調峰熱源的問題;六是成熟穩定可靠,蓄熱能力強、熱源穩定、調峰供熱響應快。”李志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