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消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公告,決定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產品自愿性認證(以下簡稱梯次利用產品認證)工作,健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市場體系,促進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據公告,梯次利用產品認證目錄由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行業發展和認證工作需要,共同確定并發布。梯次利用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由認監委發布。開展梯次產品認證要以正式發布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等為依據,并在實施規則中明確。
公告明確,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組建梯次利用產品認證技術委員會,為梯次利用產品認證工作提供政策咨詢及技術支持。
公告稱,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建立獲證梯次利用產品采信應用數據庫,并向社會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鼓勵符合條件的生產獲證梯次利用產品的企業申請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公告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快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在政府投資工程、重點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中使用獲證梯次利用產品。支持保險機構發展適合梯次利用產品的財產保險和產品責任保險,為其應用推廣提供風險保障。鼓勵開發銀行統籌用好抵押補充貸款資金、綠色信貸、綠色融資服務等,給予低成本資金支持。
公開報道顯示,目前國內主要采用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兩種方法對動力電池進行回收,但梯次利用規模較小。
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環境技術經濟分會理事張建紅早前發文指出,由于技術等原因,當前動力電池回收主要以拆解再生為主。根據回收利用原則,對于電池容量在20%-80%的舊電池進行梯級利用,利用領域以通信儲能 、電力系統儲能和低速車領域為主;而對于電池容量低于20%的舊電池則進行拆解,通常采用濕法回收等技術,對電池中的鋰、錳、鈷、鎳等金屬元素進行回收。
文章稱,理論上,退役動力電池應該優先梯次利用,然后再進行拆解再生。但由于當前梯次利用在檢測技術、逆向物流系統等方面存在諸多難題有待破解,實踐中,更多的退役電池直接進入拆解再生。受回收技術限制和安全考慮,目前磷酸鐵鋰電池可以通過梯次利用發揮剩余價值,三元材料的電池仍以拆解回收為主。相比于梯次利用,拆解再生技術更為成熟,對于鎳、鈷、錳金屬回收率,平均可以達到95%以上。目前,拆解再生的市場規模和盈利水平更大,梯次利用規模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