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這一天,央視新聞會在食品、化妝品、網絡詐騙等貼近人們生活的領域進行打假。意外的是,今年出現了和能源相關的打假案例:翻新絕緣子流向多地電力工程。
重要的絕緣子
絕緣子是電力線路安全運營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架空輸電線路中起著兩個基本作用:支撐導線和防止電流回地。
▲早年間絕緣子多用于電線桿,慢慢發展于高型高壓電線連接塔的一端掛了很多盤狀的絕緣體,它是為了增加爬電距離的,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
絕緣子的主要功能是實現電氣絕緣和機械固定。
絕緣子有明確的電氣和機械性能要求,需要在規定的運行電壓、雷電過電壓及內部過電壓作用下,不發生擊穿或沿表面閃絡;在規定的長期和短時的機械負荷作用下,不產生破壞和損壞;在規定的機、電負荷和各種環境條件下長期運行以后, 不產生明顯的劣化;絕緣子的金具,在運行電壓下不產生明顯的電暈放電現象,以免干擾無線電或電視的接收。
若絕緣子失效,有可能會損害整條線路的使用和運行壽命。
猖獗的二手貨
這么重要的基礎設施也存在大批渾水摸魚者。
據央視315披露,在河北省河間市西舊館村,樹林里道路兩旁堆放一堆堆銹跡斑斑的絕緣子,這些絕緣子來自全國各地,經過村民簡單翻新、上漆,又將銷往全國各地。當地村民說:“同規格的絕緣子,新的每片二十多元,而這些翻新的,只要十多元。”經過這樣簡單翻新的絕緣子質量無法保障,容易被直接擊穿、把線拉斷。
除了西舊館村村民,一些專門生產絕緣子的廠家,也在偷偷摸摸翻新舊絕緣子。涉事公司為河北慶榮電力器材有限公司、滄州明發電力電器有限公司。
▲舊絕緣子不去銹跡,不做維修,簡單清洗,上漆,貼合格證,便可與新絕緣子一同出售。
河北慶榮電力器材有限公司年產新絕緣子四十多萬片,據其負責人趙經理說:“舊的一年就十幾萬片。”而滄州明發電力電器有限公司年生產新絕緣子三十萬片左右,另外,每年翻新舊絕緣子四萬片左右。
兩家公司的操作和村民大同小異,先將絕緣子簡單刷洗,噴上銀色油漆,便可偷天換日,魚目混珠。
據兩家負責人介紹,絕緣子的表面本來應該刷上銀色的鍍鋅層,但兩家均選擇用銀色油漆“查漏補缺”。鍍鋅層用以防止雷電攻擊,對電網起到保護作用,而噴上油漆的絕緣子只是外表相似,為后續使用埋下隱患。
除此之外,兩家公司翻新后的絕緣子不用檢測,用一個合格證蓋住原來的商標,配備虛假的實驗報告,看起來像同一批新貨。在河間市,不少廠家都用假的試驗報告、假的合格證包裝舊絕緣子。
低價內卷或為誘因
目前,河北慶榮電力器材有限公司的絕緣子已經銷往云貴川陜,滄州明發電力電器有限公司的假貨甚至流向不少中標項目。
明面上,暗箱操作是二手絕緣子流向中標項目的根本原因。根據慶榮電力器材有限公司某負責人透露,中標項目的通過方式也很“簡單”:給相關責任人塞錢。
實際上,低價中標或許也是項目工程紕漏不斷的關鍵。按照市場規律,投標價不能低于成本價,但在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不確定性。
如今電力系統蓬勃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最低價中標”等新聞屢見不鮮。為謀求發展,一些企業低價中標后,壓縮成本,罔顧電站質量,破壞行業原本秩序。
或許,電力系統的行業規則中也應該加上一條——中標價不得低于成本價。
如何補漏
絕緣子有明確的國家標準,但是造假者仍舊層出不窮。給造假者大開方便之門的是除了毫無道德底線的“野心”,還有法律漏洞。
第一,合格證和檢測報告不需要權威機構出具。本次涉事兩家公司,均可以自行出具合格證和檢測報告,自產自銷,沒有權威驗證。
第二,電網工程落地之前的檢測力度不夠。絕緣子使用前需要進行專門的檢測,才可以在工程中使用。這些二手絕緣子流向了全國,卻鮮少被檢測出來。
第三,開廠資格不嚴格。此次涉事的兩家企業均為風險企業,風險企業的監測力度是否應該加大值得考慮。
據天眼查APP顯示,河北慶榮電力器材有限公司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曾因生產、銷售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的產品,被河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6300元。
滄州明發電力電器有限公司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曾因生產、銷售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的產品,被河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6420元。
第四,絕緣子沒有完整的回收體系。如果每一個絕緣子從出廠到落地,再到銷毀均有一套完整的機制,想要造假的難度也會相應提升。
在河間市,這樣的廠家還有很多。據滄州明發電力電器有限公司段經理所說:“真正的生產廠家沒有幾家,也就三四家、四五家,剩下都是搞回收的多。”杜絕黑暗,還是要從源頭遏制。